中國高凈值家庭數將達201萬戶 擁有約41%私人財富
鉅亨網新聞中心
和訊銀行訊息 8月18日,興業銀行(601166,股吧)與波士頓咨詢公司(bcg)聯合發布了中國私人銀行全面發展報告《中國私人銀行2015:千帆競渡 御風而行》。報告指出,2015年中國私人財富將達到人民幣110萬億元,高凈值家庭數量達到201萬戶,擁有約41%的私人財富。重點分析了高凈值客戶的特征和在經濟新常態下的財富管理需求,並提出了未來中國高階財富管理市場的競爭格局和差異化發展路線。同時也針對私人銀行業擁抱“互聯網+”時代,提出了觀點。
在分析私人銀行的發展態勢時,興業銀行副行長陳錦光表示,與商業銀行整體在中國金融業的地位相比,目前中國私人銀行業在高凈值人群中的滲透率僅為8%左右,發展空間巨大,且高凈值人群希望獲得個性化、綜合化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日益旺盛,中國私人銀行業的發展正處於戰略機遇期。私人銀行並不是財富管理的升級版,就其業務性質而言,更多在於跨行業、跨產品、跨國界地為高凈值人群提供綜合化金融服務。
bcg合伙人兼董事總經理、中國金融業智庫負責人何大勇表示,歷經八年高速發展,中國私人銀行業在經歷了機構、隊伍、品牌建設的初創期以及依靠剛兌及高收益產品為王的高速發展期之后,已進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2015年的中國私人銀行業正面臨著宏觀經濟轉型、金融市場改革、客戶需求更加復雜多元、跨界競爭不斷加劇的復雜外部環境,私人銀行家們必須首先賦予私人銀行業更加全面、客觀的定義和定位;另一方面,必須培養精耕細作的能力,既要有靈活的體制機制保障業務發展的活力和動力,又需要通過精細化的管理手段向產品開放化、服務多元化、團隊專業化、思維互聯網化、能力國際化等五大發展方向邁進,真正回歸“受人之托、履人之囑、代人理財”的業務本源。
高凈值客群在經濟新常態下呈現六大特征
中國高凈值客戶的需求日趨復雜化和多元化,具體體現在:投資領域由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風險偏好由保守向可接受部分中高等風險轉變;產品由標準化向客製化轉變;投資需求由個體向家族綜合服務轉變;投資視野由聚焦於境內向拓展海外投資市場轉變;服務模式由線下服務為主向線上線下結合轉變。從本質上說,客戶的金融需求正向“投資理財專業性”和“金融服務綜合化”回歸。
一、投資領域由單一向多元化轉變
私人銀行客戶的投資領域由儲蓄、固定收益類產品(含有類固收類的信托產品)及房地產投資,逐漸向二級市場、現金管理類、信托、pe/vc等多元領域拓展。調研結果顯示,平均每位受訪者覆蓋近4個不同的投資領域;可投資資產大於3000萬的高凈值客戶將股票、信托和房地產作為最主要的投資手段。
二、風險偏好由保守向可接受部分中高等風險轉變
調研結果顯示,68%的受訪客戶愿意承擔一定風險,該比例較bcg的2012年客戶調研數據有大幅增長。在經濟新常態、財富管理及金融市場皆日趨成熟的大環境下,私人銀行需要提升客戶對於風險/回報的理性認識,引導客戶管理激進的投資熱情並進行理性投資,在低風險和高風險產品中找到合理平衡。
三、產品由標準化向客製化轉變
可投資資產在600-3000萬之間的客戶最為關注的是產品收益率,一些流動率可保證、產品收益相對高的標準化產品將能較好地滿足這些客戶的需求;投資資產大於3000萬元的高凈值客戶對於資金流動率和綜合收益率更為看重,更加傾向於選擇可基於自己需求進行客製及組合設定的產品和服務。
四、投資需求由個體向家族綜合服務轉變
84%的受訪客戶為已婚且育有子女,財富傳承因而成為客戶較為關注的一大領域。其中約21%的客戶已經在進行財產繼承安排,37%的客戶尚未開始、但會在近期考慮財產繼承安排事項,顯示家族財富管理業務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五、投資視野由聚焦於境內向拓展海外投資市場轉變
對境外投資的目的的分析顯示,實現境外資產與境內資產的相對隔離、提升安全保障性是私行客戶投資海外的最主要原因,占比38%;其次,是對於資產的增值需求和對沖國內風險,分別占37%和32%。此外,對可投資資產超過3000萬的高凈值客戶而言,方便海外業務發展也成為重要原因之一。
六、服務模式由線下服務為主向線上線下相結合轉變
私人銀行客戶經理團隊的服務能力與質量依然是高凈值人士需求的核心:54%的高凈值人士將私人銀行客戶經理的素質與專業能力作為選擇財富管理機構的首要標準;65%的私人銀行客戶未來仍舊會選擇客戶經理作為首要接觸點。然而,在這樣的“不變”之外,變化已悄然而生。調研顯示,在互聯網大潮席卷中國的當下,高凈值人群正在逐漸步入“數字一代”,近80%的中國高凈值人士正在使用數字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綜合金融格局下,高階財富管理機構的差異化發展路線
中國高階財富管理市場呈現百花齊放的競爭格局,其中私人銀行占據市場主導,其次為證券公司和信托公司;而私人銀行和第三方理財機構同被客戶視為金融產品超市或多元財富管理整合商。
隨著金融行業市場化的推進,牌照紅利將逐步消失,各類型機構將在更加寬鬆的監管環境下,根據自身資源稟賦逐漸發展,在客群、產品及服務上形成差異化的定位。總體而言,報告指出商業銀行私人銀行將深耕高階財富管理市場,向全能服務型私人銀行邁進;第三方財務管理公司將並行發展全能服務型與獨立咨詢服務型模式,同時將面臨洗牌,如果能夠克服品牌認可度、監管前景不明朗以及
集團協同較少等劣勢,則將有可能對銀行系私行產生直接沖擊;信托公司將會深挖其在資產管理領域的先發優勢,發揮自身在某些特定行業的專業能力,成為高階財富管理市場中的產品專家;基金公司將會利用其二級市場的投研能力,通過產品創新實現差異化,並以此在財富管理市場中進行競爭,爭奪高階財富管理行業的產品專家地位;證券公司分化發展明顯,具備投研、投行雙優勢的大型券商將向美式全能型券商邁進;而保險公司作為大象級選手將緩慢入場,產品專家與咨詢服務並重。
擁抱互聯網時代的私人銀行
報告指出,眾多海外領先私人銀行已經在傳統業務模式的薄弱環節進行互聯網式的改良,例如客製化的投資建議、投資組合分析與模擬、實時互動等;同時,以‘金融科技’公司的為代表的企業正在通過解構私人銀行業務價值鏈進入到細分領域,用卓越的體驗和高性價比贏得客戶。
無論從市場發展、客戶需求、技術應用與同業競爭來看,中國私人銀行業擁抱互聯網都是必然和必須的,互聯網將助推私人銀行業務模式進行深刻的改良與改革。
- 關稅戰引爆市場重置,「匯」變才是贏家?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