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徐賁:“不作死就會不死”是怎樣的真理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8-14 12:13


編者按:“不作死就不會死”之所以成為一條“真理”,成為一種理性而聰明的生活方式,是因為恐懼在日常生活里被巧妙地化解了。

“不作死就不會死”是怎樣的真理


頹廢與沉默
頹廢與沉默

讀到一篇題為《“不作死就會不死”是一條樸素的真理》的文章,說的是躋身 2013 年微博十大網絡流行語之一的“不作死就不會死”近日被錄入美國在線俚語詞典《城市詞典》(urbandictionary),叫“no zuo no die”。文章的題目與這個流行語有些出入,原來是“不會死”,改成了英語中的“會不死”。“不會死”說的是將來的事,死或活是一種選擇,只要不作死,還能活。“會不死”更像是在說現在的事,因為作死,所以已經死了。文章 說,像“土豪”和“大媽”這樣的中文說法被收進英文詞典“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但“不作死就不會死”不同。這個說法被收入美國俚語詞典,“說明‘不作死就不會死’這個中式詞匯所包含 的樸素真理得到美國人的高度認同,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

我對這條流行語不像這位作者那么自豪,也不覺得它說出了什么了不起的“真理”。我明白作者的用意,他要證明的是,“凡 事都有因果,…… 黨中央高懸反腐利劍,一批‘老虎’‘蒼蠅’紛紛落馬”,貪官們因為自己作死,所以“死了”。這條流行語在英文里不大可能會在這種語境中運用。

徐賁作品集
徐賁作品集

《城市詞典》的解釋是這樣的:“如果你不做蠢事,他們就不會來找你麻煩,如果你犯蠢,他們肯定不放過你。”詞典給的例子是某人因為惹怒了警察而自討苦吃。警察是政府權力的象征, 美國人對警察沒有太大的好感,他們調侃警察就像他們挖苦政府 權力那樣是家常便飯。“no zuo no die”是一句碰到麻煩,啞巴吃 黃連時用的犬儒戲語,既是諷刺警察濫用職權,也是無可奈何的自嘲和自我排解。

犬儒主義是一種在權力面前充滿了無力感,因而自我勸說順從、服從和隨遇而安的心態和處事方式。“作死”原來的意思是找死,不是美國人所說的“找麻煩”,作死真的會讓人丟掉性命。 1957 年的顧準,“文革”中的張志新和一些其他人,因為說了真 話(許多人眼里的“作死”),有的受盡磨難,有的真的死了。一 些因為反抗無理拆遷而送掉性命的人,也被不少人說成是“自己作死”。“不作死就不會死”的說法只會把“死”的責任推到這些人身上。把人都逼死、整死了,卻還說是他們自己不好,自己要作死。

“作死”還有“活該去死”的意思,這更可能成為一種危險的害人借口。有許多人什么事都沒做,卻莫名其妙地遭受無妄之 災,甚至殺身之禍,他們成為“活該”的受害者。中文里的“作死”有著美國人也許根本不能體會的歷史含義,其意義的復雜、微妙、苦澀也不是《城市詞典》里的那個例子所能傳達的。

像張志新那樣“作死”,可以是一種良心行為,它並不是一件壞事,大多數人是因為害怕做這種事的嚴重后果,而不是因為心里覺得不對,才把那看成是“作死”的。在這種情況下,決定某事是否為“作死”的其實是人們的恐懼心理,而不是關於是非的判斷。在一個用順從、合作、私利和沉默構筑起來的犬儒社會 里,“不作死就不會死”可以是一條“真理”,但那不是一條值得 稱道的真理。

“不作死就不會死”之所以成為一條“真理”,成為一種理性而聰明的生活方式,是因為恐懼在日常生活里被巧妙地化解了。在這種生活里,人們不再有恐懼的感覺。不只是因為他們對恐懼已經麻痹,習慣了恐懼,而且也是因為,這種生活里的恐懼是“合理”使用的,因此也是合理的、正當的。合理的恐懼可以讓 恐懼顯得不那么恐懼。除了很少數的例外,一般人觸犯了什么規定或條例,遇到麻煩,吃到苦頭,總會覺得自己理虧在先,怪自己不夠小心、不夠聰明,本不該明知故犯,雞蛋碰石頭,不該自己作死。

在這樣的生活里,人們看到別人“做蠢事”,觸犯禁忌,遇到麻煩,吃到苦頭,就會慶幸自己幸虧沒有那么做,也會責怪這 么做的人自討苦吃。一般人渴望過太平日子,不喜歡無事生非,庸人自擾,喜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見到別人遇上麻煩或受到懲罰,總是先責怪當事人自己“不識相”,無端多事,不自量力,惹了不該惹的人,自己作死。這種普遍的責怪受害者心理成為對 社會公正和正義有害的大眾犬儒主義。在這種心理支配下,沉默 和順從成為交換安全無事的代價,大多數人都變得能夠接受不合理的“合理要求”。他們也因此變得極其善於明哲保身:別人有事 情,你不要多管閑事,他倒霉是因為他咎由自取,你不要像他那 樣,就自然能平安無事。在這樣的社會里,就算“不作死就不會 死”成為真理,也未必就是一個好的社會。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