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防波堤讓西方戰略對沖基金難再為所欲為
鉅亨網新聞中心
評論人趙亞赟撰文指出,新興經濟體正以極快的速度從國際經濟體系邊緣地帶向中心區域靠近,國際經濟中心區的國家數量增加,在成員上向新興國家偏移,“七國集團”壟斷世界經濟權力的局面將發生變化,國際經濟權力分配分散化趨勢將逐步加強,權力將在全球主要經濟體——傳統強國和新興大國之間相對均衡地分配。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上個世紀90年代先后出現的英鎊里拉危機和后來的東南亞金融危機,讓對沖基金名聲大噪。一時間很多人談虎色變,認為對沖基金就是專門狙擊一些國家金融市場,制造金融危機的。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對沖基金都做這些事,只有一些大型的宏觀戰略對沖基金才能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呼風喚雨。而這些宏觀戰略對沖基金很大程度上有意無意配合西方大國的國際戰略,甚至經常與大型國際金融組織配合默契或者說充分利用了國際金融秩序。在一些作家和專家的呈現之下,國際宏觀戰略對沖基金似乎無所不能,任何一個國家在它們的狙擊下都不堪一擊。
對沖基金狙擊歐洲和東南亞國家貨幣后,似乎世界上已經沒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擋它們。但2009年希臘爆發財政危機后,對沖基金同樣群起狙擊。葡萄牙、愛爾蘭、意大利、西班牙等經濟較差的國家受到很大影響,這四個國家加上希臘甚至被稱為“歐豬五國piigs”。但這些國家除了希臘目前恢復得都還不錯,即便希臘也沒有被迫退出歐元區。烏克蘭危機后,西方國家制裁俄羅斯,對沖基金大量做空原油價格和盧布資產,雖然成功將原油價格和盧布匯率都壓到較低的價位,但俄羅斯仍然可以堅持住,並沒有出現1998年超市空空如也的慘象。這與國際格局的變化也有深刻的關係。
在國際金融體系中,西方發達國家長期占據主導地位,發展中國家承受著金融市場的風險卻只有很小的發言權。不管國際宏觀戰略對沖基金是否與西方大國及其控制之下的國際金融組織有配合,但每次國際宏觀戰略對沖基金找到一些國家金融市場的漏洞發起狙擊后,這些受害國只好向國際金融組織和西方大國求助,而這些國家和組織都會提出苛刻的條件,如要求受害國緊縮財政等。這些苛刻的條件往往會導致更嚴重的金融危機甚至社會危機,從而讓國際宏觀戰略對沖基金獲得更大的收益。
我們仔細研究歷史就會發現,在冷戰時期,國際宏觀戰略對沖基金鮮有戰績。原因很簡單,冷戰時期社會主義陣營的市場是封閉的,而且幾乎沒有可以用來做空的金融衍生品市場,不可能受到狙擊。而同期西方陣營的國家一旦發生金融危機,美國一定會全力救助,生怕出了問題波及其他西方國家,為蘇聯所趁,哪里還會提什么苛刻條件,更不會放縱本國對沖基金去狙擊。非西方非蘇聯陣營國家則是兩大陣營競相拉攏的對象,一旦發生金融風險,美國馬上會慷慨解囊,趁機拉攏,生怕被蘇聯拉過去,美國的對沖基金也不會去狙擊。宏觀戰略對沖基金是冷戰后崛起的,憑借的是西方的金融霸權,才能橫掃歐亞多國市場。
但新興經濟體的發展,特別是中國的崛起,早已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西方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力量對比。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加速了國際經濟結構變化的進程。西方發達國家受到本次金融危機的強烈沖擊,2010年希臘引爆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歐洲國家經濟面臨極大困難並嚴重影響了世界經濟的恢復與發展。在世界經濟衰退危險加劇的現實情況下,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依然保持強勁的經濟增長勢頭,四國對全球經濟增幅貢獻率超過45%,成為金融危機下世界經濟“火車頭”。雖然美國經濟復甦情況較好,而俄羅斯、巴西、南非等依賴資源出口的新興國家經濟出現困難,但歐盟經濟依然不景氣,日本的經濟改革曇花一現,中國經濟增速雖然下降,但仍保持在7%以上,遠遠高過經濟繁榮的美國。
雖然在人均gdp、經濟結構與經濟發展質量等方面,新興經濟體照比西方發達國家還有一定距離,但新興經濟體在國際經濟中的地位在不斷上升,而西方發達經濟體地位相對下降有目共睹。國際經濟力量對比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動搖了過去幾百年時間里形成的以西方發達國家為中心的“中心—邊緣”經濟格局。新興經濟體正以極快的速度從國際經濟體系邊緣地帶向中心區域靠近,國際經濟中心區的國家數量增加,在成員上向新興國家偏移,“七國集團”壟斷世界經濟權力的局面將發生變化,國際經濟權力分配分散化趨勢將逐步加強,權力將在全球主要經濟體——傳統強國和新興大國之間相對均衡地分配。
在這種情況下,習主席於2014年g20峰會上再次提出建設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體系,加強全球金融安全網,完善全球經濟治理。在對外金融合作方面,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構想,雖然受到一些阻力,但也得到了國際社會廣泛的支援。首先是近期亞投行的成立和絲路基金的設立,給“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搭起融資平臺,彌補了現有世界金融體系在亞洲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上的缺口;其次,金磚國家銀行的成立,夯實了金磚國家合作的機制化基礎,尤其是應急儲備機制,將保障金磚國家在經濟金融面臨風險時,可以借助上述基金抵御潛在風險。這樣一來,很多國家在受到對沖基金為代表的國際游資狙擊后,除美國控制的imf、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組織外,有了更好的選擇,不用再被迫接受有損主權的苛刻條件,可以在應對金融狙擊時更有底氣。
有了中國等新興國家作為平衡力量,國際金融市場也變得更加平穩。近年來,像量子基金這樣有較深政治背景的對沖基金業績減少,而單純以盈利為目的的對沖基金發展卻很快。對沖基金這個行業在國際上變得更加公平,美英兩國雖然仍然占據對沖基金行業最大份額,但其壟斷地位已經動搖,其他地區特別是東亞的對沖基金發展很快。據美銀美林的數據顯示,僅2014年1月在亞洲已經有超過50支對沖基金成立。根據對沖基金行業研究機eurekahedge的數據,亞洲除日本外對沖基金指數表現全球最為出色,在2014年實現9.39%的回報率。該區域對沖基金連續兩年回報為世界最佳。
由此可見,中國等新興國家的發展不但可以帶動世界經濟發展,還可以為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提供防波堤,為世界金融發展提供更加安全、穩定的保障。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