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傻傻分不清楚 這些手機言你相信了麼?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7-27 09:16


文章來源:PConline

最近,為構建健康良好生態環境,開展對於各類違規、擾亂生態行為的整治工作,微信團隊推出了微信公平台運營中心,包含運營規範、處公示、辟中心等幾項主要內容,其中辟中心一項在當下“網絡言千千萬,微博微信占一半”的背景下格外引人注意。


網絡言一直是互聯網發展中令人圈等等一直如影隨形,話題不外乎突發事件、名人要員、顛覆傳統、離經叛道幾個方面。詬病的弊端,傳播介質從早期的郵箱、 聊天軟件、論壇到現在流行的社交網絡、微信朋友更讓人不安的是,網絡言借助互聯網的便捷性,流傳效果更廣、變形嚴重,極大擾亂了社會秩序,而在我們這樣 一個偏愛“陰謀論”的國家,辟往往沒有言深入人心。就手機領域而言,言也實不少,角度很多,甚至還有媒體報導過不少聳人聽聞的新聞,那下面我們就 實際給大家分析幾條新聞真假。

真的:常用智能手機易痴呆

我們放眼公交車和大街上,低頭玩手機的年青人比比皆是,少數幾個沒玩手機的人大多耳朵上也塞耳機,這就是現在人們所的“低頭族”現象。

針對這個現象,韓國首爾心理醫生金大真認為,由於“低頭族”過度使用數碼品,將損害大腦將信息轉為長期記憶的功能。此外,神經外科教授金榮輔談到,人 的右腦主要處理直覺、想象及情感思維,左腦則處理理性推理、線性思考、實況調查思維。我們使用智能手機主要運用左腦,倘若長期偏用左腦會令右腦退化,造成 削弱集中力、記憶廣度,最終連認知能力也會退化,也就是,過度依賴智能手機會令右腦退化,出現記憶力、專 注力下降等早期痴呆症的跡象,稱為“數碼痴呆症”。

更重要的是,過度依賴智能電子品對於腦部仍處在發育階段的青少年影響最為嚴重,有的連自己的電話號碼都記不起來。所以現在正在玩手機的少年朋友們,一定不要在腦部發育的重要階段過度使用電子品,以免得不償失。

假的:Wi-Fi殺精,影響孕婦

近來網上有一條傳聞:阿根廷研究人員將29名男子的精液放在連接Wi-Fi的筆記型電腦較近處,4小時后其中25%的精子停止活動;若將精液放在離電腦 較遠的地方,則只有14%的精子停止活動;若放在關閉Wi-Fi連接的電腦旁,則不會生影響。聯想起之前有關孕婦要求鄰居關閉Wi-Fi的報導,關於 Wi-Fi的安全性一時又成為公熱議的話題。

但實際情況是無線路由器的功率遠不及手機的一半。中國第三方獨立檢測機構摩爾實驗室做過檢測,無線路由器最大發射狀態下信號強度為14.32dbm,而手機通常在33dbm左右,是其兩倍之多。

那這種功率下的Wi-Fi是否會對人體生危害呢?中國研究輻射的權威機構軍事醫學科學院做過一個實驗,將Wi-Fi放在距離秀麗蟲(秀麗蟲對環境 變化非常靈敏,是一種理想的模型生物)非常近的地方,對它持續輻射30分鐘,如果發生異常其運動軌跡和運動速度都會發生改變,遇到強輻射時它可能會停止運 動,甚至出現其他的異常情況。在Wi-Fi打開后,可以看到秀麗蟲的運動速度瞬間達到200伏每米,但是這個時間非常非常短,馬上就進入一個穩定期,平 均值是31.9伏每米,秀麗蟲的行動一切如常,沒有因Wi-Fi信號出現異常情況。

所以Wi-Fi信號並不會對普通人體健康生危害。而對於對孕婦而言,目前國際上並沒有相關學術研究證明Wi-Fi信號會影響孕婦健康。至於阿根廷科學家有關Wi-Fi殺精的結論是在精子細胞脫離體內的正常環境下得出,實驗設計並不科學。

假的:充電玩手機會致死

在諸多手機的傳言中,電池充電一塊可謂言集中的重災區,包括手機不能整夜充電、電量用完后再充電等等,其中最讓人不寒而慄的要數充電玩手機致死這一條了,那事實果真如此嗎?

2013年7月,南航空姐馬愛倫在給自己的iPhone充電時觸電身亡;今年6月,太原市尖草坪區東圪垛村18歲的小飛半夜一邊充電一邊玩手機被電流擊 傷致死,脖頸及腳底各有一處被電流燒焦的黑印。兩則新聞看起來都證實了充電會致死的情況,但根據事后的調查,兩者當時所使用的都是不知名的第三方充電器, 並非蘋果的原裝充電器。所以我們只要使用廠商認證的充電器和電池,那麼安全性是有保證的。當然,為了防止電路老化、空間潮濕等帶來的安全隱患,我們給手機 充電時最好放在床以外的地方。

假的:低電量打電話輻射更高

前段時間,微博上流傳一條信息:手機只剩一格電的時候或是充電的時候最好不要打電話,因為此時的輻射是平時的1000倍。這顯然是無稽之談。

通常人們的手機輻射強度是指手機發射出來承載語音和數據信號的電磁波的功率。這個強度與手機的剩餘電量沒有任何關係,但和手機信號的強度有一定的相 關關係。手機的輻射強度其實是由基站控制的。每個手機都會不斷地向最近的基站發送信號,如果來自某個手機的信號太弱,造成通話無法正常進行,基站就會發出 指令讓隻手機增大輻射強度;如果來自某個手機的信號太強,為了減少手機間的相互干擾,延長通話時間,基站就會命令手機降低輻射強度。因此,一般來手機 信號越弱,輻射越強。這個流言的始作俑者應該是混淆了手機“一格電”和“一格信號”的兩種情況,才會傳出這麼不靠譜的法。

當然,目前的手機都有可能出現最高輻射是最低輻射的1000倍甚至以上的情況,但那只是因為作為對照的最低輻射值基數很小造成的。一部質量合格的手機,即使在最高輻射功率下使用,也是符合國家標準的,對人體健康沒有影響。

真的:手機刷臉支付將成現實

今年3月在德國舉辦的CeBIT展會上,馬雲現場給公演示了一把螞蟻金服的Smile to Pay掃臉技術,通過刷臉為嘉賓從淘寶網上購買到一張1948年漢諾威紀念郵票,讓刷臉支付這項頗為前衛技術現實的展現在人們面前。

對於刷臉支付這項技術,科學界一直存在不小的爭議,特別是關於其識別準確率方面一直爭論不休,為此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湯曉鷗在2014年計算機視覺國際 頂級會議上發表論文稱計算機算法識別人臉的準確率已經達到99.15%,而肉眼識別的準確率大約在97.52%。馬雲展示的Smile to Pay技術是螞蟻金服和Face++Financial合作研發的,人臉識別準確率高達99.5%,同時運用“互動式指令+連續性判定+3D判定”的技 術,其人臉識別防攻擊的能力也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雖然該項技術目前還存在雙胞胎識別難度大、人臉隨時間推移改變導致認知困難等等問題,但隨生物識別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刷臉支付一定會像指紋支付一樣普及開來,讓“靠臉吃飯”變為可能。

結論

現實生活的改變讓我們不得不感嘆科學力量的偉大與神奇,但在享受科技帶來的便捷時,一些利用人們知識盲區廣泛流傳的言也嚴重擾亂了社會秩序。在目前流 傳的諸多手機言中,無外乎都利用了人們對於健康擔憂的心理,但如果我們能在聽到小道傳聞后去小心求證而不是大膽傳,或許整個網絡的輿論環境就會大不一 樣。而對於我們自身,也不能停下對新鮮事物的學習認知,不能以墨守成規的心態去解釋當下發生的一切。

畢竟,言的背后往往就是無知。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