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安 CZ 香港深度對話:Web3 金融的機遇與挑戰
金色財經
在香港 BNB Chain 五周年的提問環節,幣安創始人 CZ(趙長鵬)就多個 Web3 與金融科技前沿話題展開了深入探討,涵蓋從機構級貨幣市場基金代幣推廣,到去中心化科學發展等核心問題,為行業發展帶來諸多思考。
機構級基金代幣:突破白名單與 DeFi 開放性的困境
機構級貨幣市場基金代幣如何在白名單限制下,與 DeFi 的開放性實現兼容?這一問題猶如橫亘在行業發展道路上的巨石。CZ 坦言,這是個難題,且沒有絕對標準答案。不同項目獲客方式各異,與如招商系(招商銀行、招商證券等)這類實力強勁的大型合作方攜手,不失為良策。畢竟其強大的品牌力能為項目背書。
不過,合作成功的關鍵在於,一方面要切實獲得用戶,爭取合作方在其生態體系內為項目提供足夠的曝光與支持,像官網、App 入口以及線下網點展示等細節,都需在合作談判中敲定。另一方面,項目自身也得為合作方帶去 Web3 原生用戶。歸根到底,產品的有效性和 「市場 — 產品匹配」(PMF)才是核心。營銷固然重要,但產品必須打磨到用戶願意使用且能夠留存的程度。以借貸產品為例,利率、流動性等核心指標往往是用戶最為看重的,所以產品力必須過硬。只要能持續創造價值,並在合作生態中占據突出位置,機構級基金代幣的發展前景依舊廣闊。
香港金融政策:科技創新發展的助推器
香港的金融政策對未來科技創新本地化發展影響深遠。CZ 指出,一個地區業務的成功與政府態度緊密相關。政府若秉持開放、支持創新的態度,創新自然會蓬勃興起;反之,若選擇封閉,各行業發展大機率受限。
在 CZ 看來,Web3 作為先進行業,可與 AI、Biotech 等新技術相互融合。這些新技術受政府支持,且行業間相互影響。例如,AI 發展離不開金融支付,數位貨幣在其中至關重要;生物技術的進步也依賴 AI,否則發展將極為緩慢。而區塊鏈和加密貨幣能為這些行業融資提供解決方案,在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方面,區塊鏈技術同樣大有用武之地。香港積極吸引外資、技術人才及行業入駐,對 Web3 和數位貨幣行業十分友好。不過,若中國大陸未來支持數位貨幣和 Web3 發展,鑒於其龐大市場規模,可能會吸引更多人才回流。當前,香港作為試點城市,正迎來絕佳發展機遇。
CZ 的關注焦點:RWA、AI 與生活新體驗
談及近期關注焦點,CZ 興趣廣泛。他曾嘗試在 BSC 上參與相關操作,還覺得 memecoin 很有意思,但其持久性有待觀察。當下,RWA(真實世界資產)引發了他濃厚的興趣。RWA 潛力巨大,不過挑戰重重,資產上鏈後可能被歸為證券或商品,面臨不同合規要求,流動性和兌現問題也亟待解決,攻克這些難題充滿挑戰與趣味。
同時,AI 和生物技術也占據了他不少時間。儘管他個人可能不會直接投身 AI 項目,但會在投資上布局。此外,他出差頻率增加,許多國家高層領導就 WEB3 監管、數位貨幣基金運作等問題與他交流,他也樂於分享經驗。在忙碌工作之餘,他的生活也增添了新樂趣,旅遊和運動成為他的新愛好,滑雪、水上衝浪等極限運動讓他樂在其中。雖然滑雪有一定風險,水上運動卻讓他更有安全感,也更能享受其中。
區塊鏈應用路徑:從大宗商品到大眾參與
區塊鏈未來應專注於大宗商品結算,還是向更多個體開放?CZ 認為,長遠來看,區塊鏈必然走向大眾化,個體均可參與,但這需要時間積累。任何趨勢從萌芽到被大眾接受,再到形成充足流動性,都依賴用戶規模的增長。以數字資產為例,早期比特幣價格低、流動性差,波動劇烈,如今用戶增多,但仍處於發展早期。從 「採用率」 看,隨機抽樣 100 人,可能七八人持有過數字資產,資產配置比例卻低於 1%,說明數字資產仍是小眾資產。正因如此,早期從業者才有機會嶄露頭角。
區塊鏈發展需一步一個腳印,先關注當下真實用戶和流動性,早期成本要可控。如今行業規模已今非昔比,流動性是逐步積累的。初期要精準找到核心用戶,哪怕只有幾十人,讓他們在產品上交易,再逐步擴散。短期內,金融類、標準化程度高、易交易的標的更易推動,這也是穩定幣、證券與大宗商品代幣化受關注的原因,隨後其他資產類型會逐步跟上。初創平台要把握好時機,合理投入,穩步推進。
RWA 定價權遷移:從傳統到鏈上的變革
RWA 的定價權是否會從傳統撮合端轉移到鏈上?傳統金融產品定價相對容易,有完整歷史價格和框架,但房地產、藝術品等資產定價困難。CZ 認為,RWA 發展起來後,定價權將向鏈上轉移,因為鏈上交易和流動性更好。
以穩定幣為例,當各國發行穩定幣,現有外匯交易模式將被改變,鏈上定價更透明、實時且交易時間不受限。大額穩定幣交易已能通過 AMM 完成,未來其他商品包括房地產等流動性較小的標的,定價權也可能遷移到鏈上。這是相互促進的過程,鏈上定價形成後,交易量將逐步提升。當前 RWA 數據存在缺口,做好數據平台將吸引大量流量,圍繞 「數據」 的平台機會眾多,資產價格上鏈將使定價更透明。
上市公司股票代幣化:合規困境與未來突破
上市公司為何不直接發行 「原生鏈上股票」,而選擇第三方分發機構?CZ 表示,核心原因是合規問題。多數上市公司受證監會監管,自行發行 Token 將股票代幣化並在鏈上交易,是否被允許並不明確,各國監管口徑不一。通常情況下,直接發行會被認定為證券,受證券監管,購買者需完成 KYC、投資者適當性、反洗錢等程序,這與鏈上錢包無需 KYC 的特性相悖,且存在 「合格投資者」 要求和跨境合規問題。
所以目前常見 「仲介模式」,公司將標的賣給合規仲介,由仲介在鏈上發行代幣,該代幣不直接代表股票,與基礎證券拉開法律距離,這也導致代幣往往沒有分紅權和投票權。若香港等地區明確允許上市公司拿出一定比例股份以代幣形式發行,股票代幣化有望迅速發展。當前部分股票代幣與現貨股價脫鈎,價差長期存在,說明產品兌換機制不順暢。理想狀態是監管給出清晰框架,技術層面實現並不困難,監管落地才是真正瓶頸。
去中心化科學(DeSci)發展:破圈之路的挑戰
去中心化科學(DeSci)概念雖已提出,但落地困難重重。CZ 認為,DeSci 遲早會取得進展,不過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科研周期長,與 Web3 用戶追求短期收益的預期不符。科研項目如新藥研發,往往需要數年時間,而 Web3 用戶更傾向於短期獲利。從理論上講,科研人員需要資金支持,Web3 社區若能提供早期資金,項目成功後將部分收益分配給 Token 投資者,經濟邏輯可行。
目前已有多個項目在嘗試,CZ 團隊也進行了投資。若能出現如研發出抗癌有效藥物這樣的成功案例,行業將迅速火爆。隨著 AI 技術發展,其在生物科學資訊處理、醫療數據分析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有望推動 DeSci 領域實現突破。但在當前,周期長仍是阻礙 DeSci 破圈發展的主要因素。
免責聲明:本文所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應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理性看待加密貨幣投資,切勿盲目跟風。
來源:金色財經
發佈者對本文章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
在投資加密貨幣前,請務必深入研究,理解相關風險,並謹慎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不要因為短期高回報的誘惑而忽視潛在的重大損失。
暢行幣圈交易全攻略,專家駐群實戰交流
▌立即加入鉅亨買幣實戰交流 LINE 社群(點此入群)
不管是新手發問,還是老手交流,只要你想參與加密貨幣現貨交易、合約跟單、合約網格、量化交易、理財產品的投資,都歡迎入群討論學習!
- 新手學買幣,完課再抽比特幣!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