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NASA宣布發現地球表兄 迄今特性最近 直徑約地球1.6倍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美國太空總署(NASA)宣布首次在宇宙發現特徵與地球最相近且圍繞與太陽相似恒星旋轉的行星,這顆名為「開普勒-452b」的行星直徑約為地球1.6倍,與地球一樣位處所屬恒星系統的宜居帶,意即很大可能像地球一樣為岩質星球及蘊藏表面流質水源。NASA專家形容,這一令人興奮的發現「令我們離找到地球2.0更近一步」。


香港《明報》綜合報導,NASA在香港時間今(24)日凌晨零時舉行發佈會,宣布開普勒太空望遠鏡(Kepler Space Telescope)最新發現。NASA事前發表聲明稱﹕「21年前,系外行星,尤其是像地球這樣的小世界,仍屬於科幻範疇事物。惟在發現了數以千計星宿後的今天,天文學家正處於發現另一個地球——這個人類夢想了數千年之物——的轉折點。」

新發現的開普勒-452b(Kepler-452b)是人類迄今發現在外太空宜居帶中最小的行星,它圍繞一個與太陽相似的恒星旋轉,直徑比地球大約60%,雖然科學家目前仍未能確切判斷其質量與組成,但過往研究顯示大小與之相若的星體有很大機會為岩質星球。

開普勒-452b公轉周期為385天,僅較地球長5%,它與其恒星開普勒-452的距離也只較地球與太陽距離長約5%。開普勒-452位於1400光年以外,已存在了60億年,較太陽老15億年但溫度相同,不過明亮度高20%,直徑長10%。NASA專家形容﹕「我們可以把開普勒-452b視為地球的表兄,它為我們提供了了解地球演化的機會。」

NASA在2009年發射造價6億美元(47億港元)的開普勒望遠鏡,旨在研究銀河系的星球系統多樣性,尤其是查找圍繞主星運行的類地星球,即由岩石構造且擁有液態水的星體。開普勒的0.95米口徑望遠鏡足以監察約10萬顆星的光度,迄今已鑑別逾4600顆可能行星,並確認了其中的1030顆系外行星。

今年較早前,開普勒在系外宜居帶便發現了另外8顆新行星,其中兩顆與地球較相近的行星分別命名為「開普勒-438b」和「開普勒-442b」,它們均比地球大,圍繞比太陽冷得多的紅矮星公轉。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星島日報》報導,NASA為開普勒太空望遠鏡(Kepler Space Telescope)召開記者會是不尋常舉動,該太空望遠鏡在2009年5月發射升空的任務,就是在太空的「宜居帶」找尋類似地球的行星,或找尋像地球般可以保留液態水的行星,因為水是孕育生命的必須元素。

在「宜居帶」(Goldilocks Zone)的宜居行星,要與它們環繞的恒星保持理想距離,才有存在液態水的可能性,因為距離太近,水分會被蒸發,距離太遠,水分又會結冰。開普勒太空望遠鏡迄今已在「宜居帶」發現1000多顆行星及3000多顆候選行星。天文學家正接近找到人類數千年來的夢想,另一個「地球」。

NASA召開記者會的消息,在網上引起了熱烈猜測和期待,許多人希望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的專家發現一個大小像地球的行星,行星上有大量氧氣。NASA的新發現,令人對太陽系存在外星人文化抱有新希望。

本周初,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Hawking)與天文物理學家里斯(Martin Rees),已宣布與俄羅斯億萬富豪米爾納合作,斥資1億美元探索外太空生物的迹象。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專家暫時未知「開普勒452b」的質量,但估計它很大機會與地球同屬類地行星,並存在雲層及有火山活動。

NASA指「開普勒452b」獲得的能量較地球從太陽獲得的能量多10%,意味它或有能力支持植物生長,對孕育生命意義重大。

科學家一直努力尋找有液態水及大氣層的星球,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在2009年升空,目標是在「適居帶」尋找太陽系外與地球環境接近的星體。由於行星需具一定體積才能有足夠引力保留氣體及形成大氣層,故開普勒主要目標是尋找體積介乎地球一半至兩倍的行星。

開普勒過去發現8顆位於適居帶,且體積不超過地球兩倍的行星,當中以今年1月公佈的「開普勒438b」及「開普勒442b」與地球最相似,NASA評估後者適宜居住的機會達97%。這兩顆行星體積均較地球大,且圍繞紅矮星轉動。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