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區塊鏈

全球最「暴利」公司易主:11人組建的加密團隊 人均創收1億美元

金色財經


作者:Zen,PANews

全球人均最賺錢公司易主,但仍是加密項目。日前,HyperliquidFR 宣稱,去中心化交易所Hyperliquid以每位員工年均創收1.024億美元,超越Tether、OnlyFans、Nvidia、Apple,位列全球公司人均創收之最。在此之前穩定幣發行商Tether以9000多萬美元的人均創收位居第一。另據 DefiLlama 數據顯示,Hyperliquid 團隊僅有 11 名核心成員,年收入估算約 11.27 億美元。

在充滿暴富神話的加密貨幣行業,項目方掙得盆滿缽滿,年輕創始人搖身一變成為加密富豪的故事並不少見。但像 Jeff Yan 與他創立的 Hyperliquid,能以小團隊創造出如今這種規模與效率的案例,至今仍屬少見。管中窺豹,回溯 Jeff 的家庭成長、教育背景與職業經歷,就能看出 Hyperliquid 的出現與它的發展路徑或許並非偶然。

從頂級「做題家」到去中心化交易所創始人


Jeff Yan 出生並成長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帕洛阿爾托,父母皆為中國移民。少年時期,Jeff開始展露出極強的數理天賦。2012 年,Jeff在第43屆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IPhO)中取得了銀牌的優異成績,而當時他專注物理研究也就僅有一年左右的時間。2013年,Jeff再度參與第 44 屆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最終奪得金牌併名列第 24 名,這也是其母校帕洛阿爾托高中首次有畢業生在這項頂級競賽中取得如此佳績。

Jeff Yan(右4) 與美國隊和瑞士隊的其他成員合影

作為頂級「做題家」,Jeff也順利考入哈佛大學,主修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畢業後,Jeff 加入了高頻交易巨頭 Hudson River Trading(HRT)擔任量化交易員。在 HRT,他深入研究了美國股票市場,設計了每秒可執行數千筆交易的低延遲系統,並深入理解了做市商如何提供流動性以及不同交易流對市場效率的影響。

2018 年,Jeff被方興未艾的加密貨幣行業所吸引。他嘗試構建以太坊二層預測市場平台,但因監管不確定性、應用受限以及缺乏用戶而以失敗告終。在吸取經驗後,他重新將注意力轉向交易,結合其工作經歷,他於 2020 年初創立了加密貨幣做市公司 Chameleon Trading。在牛市行情中,Chameleon Trading 快速成長為中心化交易所中最大的做市商之一。

直到2022 年 11 月,FTX 交易所暴雷舉世震驚。「人們意識到,加密貨幣本來是充滿樂趣的遊戲,直到發生一些糟糕的事情」,Jeff 回憶道。在親眼目睹數十億美元因用戶信任中心化平台而一夜蒸發後,許多人將之視為「棄坑」信號,開始遠離加密貨幣,行業也自此陷入長期低迷。然而,Jeff看到了挑戰與機遇。

Jeff意識到,普通用戶會更加重視自我託管,並傾向於以去中心化方式交易加密資產。與此同時,他們發現市場缺少一個同時兼顧去中心化原則與高用戶體驗的交易平台。基於這一判斷,Hyperliquid 的核心理念應運而生:打造一個「完全鏈上」的高性能永續合約交易所,讓用戶在保有資產控制權的同時享受接近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體驗——Hyperliquid 理論上每秒可處理 20 萬筆交易,平台支持多市場與高槓桿。

自籌與精簡:Jeff Yan 的小團隊戰略

在傳統的創業故事中,初創團隊通常在展現自身的獨角獸潛力後,便開始四處奔走,尋求風險投資公司的資金和資源支持,並開始瘋狂擴充團隊規模。這種劇本,就算在以去中心化著稱的Web3和加密貨幣行業也鮮有例外。而Jeff與Hyperliquid,就是那個例外。

Jeff 強調,Hyperliquid 的開發完全自籌資金,從未接受風險投資。他表示自己並非為了財富而創業,在他看來「錢只是一個數字」,更重要的是創造有價值、有意義的產品。Jeff 認為,與其不斷向風投融資換取里程碑式的宣傳,不如讓用戶體驗到實際價值才是真正的進步。

因此,Hyperliquid 自成立之初就貫徹「社區主導所有權」的理念:通過用戶交易直接向用戶分配代幣,絕不讓風險資本家控制網路。正如 Jeff 所說,「讓風投資本家在去中心化網路中持有大量股份將成為『網路的傷疤』」,他的願景是建立一個「由用戶構建、也屬於用戶」的金融體系。

在團隊建設上,Hyperliquid 始終保持「小而精」的策略,目前核心團隊僅有 11 人,其中約一半是工程師,其餘成員負責產品和營運。團隊保持扁平、高效的工作氛圍,Jeff 在管理上賦予團隊充分自主權,但始終積極參與技術方面,了解一切動向。Hyperliquid 堅持輕資產運作,沒有單獨的營銷部門或傳統業務拓展團隊。

創業初期,Jeff 與其他成員一起歷經項目初創的各種困難,彼此配合默契。這得益於在人才招聘方面,Jeff 一直秉持「精益求精」原則。他坦言,非常挑剔每一個入職的合作夥伴,因為「雇錯一個人甚至比不雇任何人都糟糕」。雖然他願意隨著業務增長適當擴張團隊,但始終堅持只吸納那些「極其聰明、有上進心且真正熱愛這項事業」的人。

Jeff曾在採訪中表示:「我們不像加密貨幣領域那些常見的團隊,他們擁有宏大的長遠願景,籌集大量資金,並制定多年的路線圖。我認為這種做法很酷,但這不是我們的強項。」Jeff聲稱,團隊更專注於下一步需要採取的行動,並相信他們正朝着正確的方向前進,但不會制定一個包含數百個步驟的計劃。

Hyperliquid 何以崛起?

Hyperliquid 的技術架構與傳統 DEX 完全不同。它是一個完全鏈上撮合的去中心化永續合約交易所,而非像 Uniswap 那樣的 AMM 模式。Hyperliquid 團隊專門打造了一條高性能 Layer-1 區塊鏈(同名「Hyperliquid」),使其具備接近 CEX 級別的交易吞吐能力。在這種基礎上,Hyperliquid 實現了完整的訂單簿撮合——限價委託、成交、撤單和清算均在鏈上透明發生,並可在單個區塊內完成。有分析指出,到 2025 年 6 月,Hyperliquid 已占據鏈上衍生品市場約 78% 的市佔率,日交易量超過 55 億美元。

Hyperliquid 的撮合引擎還引入了特殊規則:平台故意降低高頻「吃單」市場單的優先級,給做市商更新報價的機會。這樣做可以鼓勵做市商報出更緊湊的買賣價差,從而為交易者提供更優定價。在這種價時優先和策略上平滑的匹配機制下,所有交易都在鏈上執行,整個過程對用戶完全透明。這樣複雜的撮合規則和去中心化執行,受到了專業交易者青睞。

關於流動性,Hyperliquid 建立了協議級的 HLP:一個結合做市與清算功能的混合資金池。HLP 金庫由協議擁有,任何用戶都可以存入資金參與做市。當訂單簿中沒有匹配時,HLP 將充當對手方完成交易。Jeff 強調,除了 HLP 外,Hyperliquid 並未與任何做市機構簽訂私下協議或資金安排。換言之,Hyperliquid 沒有像部分中心化交易所那樣指定內部資金池或做市商;唯一的流動性供應來自於開放的 HLP,這也是為保證公平與透明所做的設計。

此外,Hyperliquid 的去中心化設計還體現在其代幣經濟上。原生代幣 HYPE 一方面作為網路治理工具,另一方面通過質押可降低交易手續費,並設有上市庫藏股機制來捕獲價值。2024 年 11 月推出 HYPE 代幣時,Hyperliquid 將 31% 的代幣空投給了約 94,000 名用戶,是近年來最大規模的以用戶為中心分配之一。

從啟動之初,Hyperliquid 便開始呈爆炸式增長。憑藉其完全鏈上透明的特性,Hyperliquid 成功吸引了大量加密巨鯨與頂尖機構的參與。其所有交易、部位和保證金數據均公開可查,這種前所未有的透明度不僅建立了強烈的信任基礎,更成為其最亮眼的名片。知名交易機構和資本巨鱷的頻繁出入,不僅帶來了巨大的流動性,也在無形中為平台進行了「信用背書」,使其在衍生品賽道中迅速崛起。

2023 年上線時,在沒有鋪天蓋地的營銷或KOL宣傳的情況下,不到 100 天,平台日交易量就突破了 10 億美元。DWF研究文章稱,Hyperliquid在2025 年7月的加密永續合約交易量約為 3200 億美元,協議收入達到 8660 萬美元,均刷新曆史最好數據。Hyperliquid於 8 月 15 日在X平台表示,平台創下了新的里程碑,24 小時交易量達到 290 億美元,手續費達到 770 萬美元。

據數據提供商 RedStone 發布的一份關於 Hyperliquid 的新報告,在短短一年的時間裡,Hyperliquid 已占據了去中心化永續合約市場 80% 以上的市佔率,可與一些最大的中心化交易所相媲美。這些驚人的數字也使 Hyperliquid 被社區譽為「鏈上幣安」。而這一切都是在一個僅有十餘人的團隊、零營銷預算的情況下實現的。

來源:金色財經

暢行幣圈交易全攻略,專家駐群實戰交流

▌立即加入鉅亨買幣實戰交流 LINE 社群(點此入群
不管是新手發問,還是老手交流,只要你想參與加密貨幣現貨交易、合約跟單、合約網格、量化交易、理財產品的投資,都歡迎入群討論學習!

前往鉅亨買幣找交易所優惠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