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面臨美方挑戰,全球半導體市場與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加劇
鉅亨網新聞中心
台積電應對美方要求,全球半導體市場面臨不確定性與成本壓力
《華爾街日報》報導台積電高層考慮若美方要求入股,將可能退還《晶片法案》補助金,顯示出對政府要求的顧慮及應對策略[1]。此舉引發市場關注,投資者對台積電未來計劃的影響持續觀察,尤其在美國政府加強對持美簽證人員的監管背景下,可能進一步影響外資對台股的信心[2]。隨著政策的不確定性,市場對台積電的動向將持續保持高度關注。
芝加哥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古爾斯比對最新通膨數據表達謹慎樂觀,認為服務性通膨上升可能是暫時現象,並強調美國聯準會在利率調整上需依賴更多數據[3]。此外,輝達因應中國政策壓力,已要求供應商暫停H20晶片生產,這一決策反映出全球半導體市場的不確定性,尤其在美中貿易緊張局勢下,輝達與AMD的市場策略面臨挑戰[4]。隨著Fed內部對降息的看法分歧,市場對未來利率走向的情勢愈加複雜,投資者需密切關注即將公布的經濟數據及政策動向。
美國商務部針對進口風力發電機及零件展開國安調查,可能導致關稅上升,這一舉措反映出美方對外國供應鏈依賴的擔憂,尤其是在當前通膨及物流挑戰下,風電產業面臨成本壓力[5]。同時,加拿大薩省省長計劃前往中國談判撤銷對油菜籽的高額關稅,這一貿易爭端若無法解決,將對加拿大農業造成重大影響,因中國是其最大市場,2024年出口價值預計達50億加元[6]。這些事件顯示出全球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及各國在保護本國產業方面的策略調整,未來可能影響相關市場的供需平衡。
美股科技股在2025年將成為市場上漲的主要推動力,但過高的估值引發市場擔憂,尤其是Palantir (PLTR-US)的本益比高達212倍,且XLK等科技ETF的本益比也超過29倍,顯示出可持續性存疑[7]。同時,川普政府考慮將「晶片法案」中的20億美元資金挪用至關鍵礦物計畫,意在減少對中國的依賴,這可能影響半導體產業的資金流向[8]。在此背景下,投資者需謹慎評估科技股的投資價值,並考慮透過替代型ETF策略來參與AI漲勢,同時控制潛在風險。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