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個股

長虹智能制造項目入選全國首批試點示范項目

鉅亨網新聞中心


記者從工信部網站獲悉,按照《2015年智慧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和《關於開展2015年智慧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推薦的通知》,經各地方工業和資訊化主管部門、中央企業集團推薦、專家評審,2015年智慧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名單已經確定,四川長虹(600839,股吧)彩電智慧制造等46個項目最終入選。

分析人士指出,作為“中國制造2025”的重要抓手,智慧制造是中國制造業向數字化、智慧化轉變的必然趨勢,四川長虹等智慧制造試點的相關上市公司有望大受益。基金二季報近日全部公布完畢,二季度基金前20大加倉股曝光,四川長虹、伊利股份(600887,股吧)等“中國制造2025”概念股受到基金的追捧。


為了更深入了解長虹等智慧制造示范項目情況,記者才了長虹工程技術中心總經理潘曉勇。“智慧制造的核心是把工廠和消費者之間的圍墻打掉,要求企業建立起一套能夠支援大規模個性化客製的制造系統。”

產品+服務 發力服務型制造

個性化需求是智慧制造的驅動力,如何收集這些個性化需求就顯得非常重要。

“長虹的個性化客製建立在云端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潘曉勇說,通過分析不同消費群體的使用習慣與喜好,開放客製參數,消費者可以通過客製參數的不同組合,挑選出適合自己的產品。

需求多元化,對企業的快速響應能力提出挑戰。長虹以數字化和智慧化技術為基礎,通過uso(營銷業務系統)、erp(企業資源計劃)、mes(制造執行系統)等資訊化管理系統與客戶進行互動,有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的強力支援,長虹具備了快速響應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能力。

在實踐探索過程中,長虹以“ie(工業工程)+it(資訊化)+at(自動化)+dfm(可制造性設計)”為技術核心,建立了一套敏捷、柔性、高效的智慧制造系統。

另外,通過管理技術創新,智慧數字化系統的應用,長虹實現了對產品整個生命周期全部數據進行統一管理,建立起了從企業內各部門到用戶之間的資訊整合,從而有效地提高市場反應速度和產品開發速度。

產品+服務 發力服務型制造

長虹不但擁有雄厚的制造基礎,同時也具備互聯網基因。長虹早在2013年就提出了以“智慧化、網絡化、協同化”為重點的“新三坐標”智慧戰略。

2014年,長虹重新定義了家電的概念。這一年,長虹讓消費者扔掉了電視的遙控器,讓冰箱實現了云圖像識別,更讓空調開始感知人體的溫度。這一系列chiq產品的發布,標志著長虹智慧戰略正式落地,2014年堪稱長虹智慧戰略轉型元年。

目前,長虹搭建起智慧研發、智慧制造、智慧交易三位一體的平臺,通過以用戶為導向的資訊化建設,打破了用戶、分供方及企業之間的界限,實現了產品的大規模個性化客製,同時助推產品制造技術升級。

智慧制造作為長虹三大核心能力之一,承載著長虹“產品+服務”發展戰略的未來憧憬。

潘曉勇指出,長虹未來將實現客製、設計、生產協同化新型生產模式,轉向“服務型制造”,帶來企業商業模式的改變。

從流程管理、供應鏈管理,到裝備自動化、生產資訊化,長虹持續使制造過程的物流、資訊流、資金流高效協調,打造出一個具備自由切換大規模流水生產和個性化客製生產能力的智慧制造平臺。

“中國制造2025”和德國工業4.0強調的一個核心都是“智慧制造”。業界已有共識,智慧制造是我國由制造業大國走向制造業強國的必經之路。

目前,長虹已經形成以軟件(操作系統)+硬體(晶片)+服務(大數據)為代表,定義資訊家電的核心要素(技術、管理模式、人才儲備等),以及面向大數據時代的智慧基因,實現了裝備制造向以制造業為基礎的服務業的角色轉換。

潘曉勇表示,長虹在推動智慧制造轉型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就是突破現有制造理念和思維約束,一方面要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還要實現向高階領域跨越發展。

“中國制造2025”不是德國工業4.0的翻版。“長虹不會照搬他人的發展模式,長虹要做未來商業模式的拓荒者。”潘曉勇相信,在“中國制造2025”戰略帶動下,中國家電業必將迸發創新活力,重塑產業價值鏈。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