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區塊鏈

穩定幣週報 | 美國穩定幣全面開戰:銀行、數據與6.6兆美元存款保衛戰

BlockBeats 律動財經


歡迎閱讀第 20 期穩定幣週報。

本週的主旋律,只有一個字-穩定幣之戰。

戰場主要有幾條:

首先是銀行的反擊戰。隨著穩定幣加速滲透銀行體系,銀行一邊死守存款基本盤,一邊圍繞著用戶金融數據的存取權,試著把數據服務貨幣化,打造新的「護城河」。


另一條戰線在 Fintech 巨頭 Stripe。繼打通後端(收購 Bridge)和強化前端分發(收購 Privy)後,Stripe 現在直接下場自建 Layer 1,從零啟動。這不僅引發了中心化與去中心化的爭論,也讓「TradFi 交易將在以太坊發生」的敘事面臨挑戰。但從競爭格局看,Stripe 真正盯上的,是 Visa 和 SWIFT 的市場——實際上搶佔的是支付網絡的市場份額。

樂觀來看,這依舊是加密產業的增量利多。畢竟這是一個價值數百億美元的市場,每多一個鏈上用戶,整個加密生態就多一份市值支撐。

市場概況與成長亮點

穩定幣總市值達$273.463b(約 2,735 億美元),週季成長$3.759b(約 37.6 億美元)。市場格局方面,USDT 持續保持主導地位,佔 60.43%;USDC 位居第二,市值$66.793b(約 668 億美元),佔 24.42%。

區塊鏈網路分佈

穩定幣市值前三網路:

· 以太坊:$138.595b(1386 億美元)

·以太坊 (Tron):886p>p Solana:$12.091b(121 億美元)

週成長最快的網路 TOP3:

· StarkNet :+60.40%(USDC 佔比 91.91%)

· XRPL:+24.88%(RLUSD 佔比 51.25%)

· Hyperliquid L1:+17.59%(USDC 佔 95.61%)

資料來自DefiLlama

穩定幣衝擊下,銀行與加密產業的資料與存款之爭

隨著穩定幣加速滲透銀行體系,銀行與加密與金融科技的競爭已從「合作」或「對立」升級為在數據、資金、資金、資金、金融科技等維度系統的企業性管理。

在資料領域,開放銀行正成為新的衝突前線。摩根大通(JPMC)今年 7 月宣布計劃向 Plaid 等數據聚合商收取高額數據存取費,並明確表示,若不接受新的收費協議,其客戶帳戶資訊將「不再可存取」。這被視為一項施壓策略,迫使金融科技公司接受新的商業條款。同時,JPMC 也暫停了加密交易所 Gemini 的重新進駐,被其聯合創始人稱為「Operation ChokePoint 2.0」。

這一系列動作表明,大型銀行正試圖透過提高資料存取成本來重塑產業規則,而封鎖 API 則是談判中的最終籌碼。 Klarna、Robinhood、Gemini 等金融科技與加密企業高層聯名上書川普政府,要求阻止此類收費模式,以免阻礙市場競爭和加密產業的主流化採用。

另一場則是圍繞穩定幣付息的「存款保衛戰」。銀行遊說團體 BPI 推動修法,堵住交易所與關聯公司繞道發放收益的空間,直接點名 Coinbase、PayPal 等模式,理由是收益型穩定幣可能在經濟下行期吸走數萬億美元存款,衝擊信貸創造與融資成本。銀行試圖透過立法鎖定資金池,而加密平台則在合規框架內保留收益機制,以增強穩定幣吸引力並爭奪存款替代品的地位。在美國穩定幣禁息令下,收益型穩定幣仍可透過金融工程將底層資產回報傳導給用戶,挑戰銀行在價值分配與客戶關係上的控制力。

這兩場爭奪的核心,是銀行利用其在傳統體系中的壟斷資源-資料與存款基礎-建構新的進入壁壘,以限制新興競爭者的市場空間。監管成為雙方爭奪的主要工具:銀行試圖透過規則塑造護城河,金融科技與加密公司則藉由監管推動開放與去壟斷化。

若銀行在數據爭奪中勝出,穩定幣企業將面對更高營運成本;若銀行在資金爭奪中佔優,穩定幣的收益競爭力將被削弱。無論哪一結果,都將直接塑造鏈上金融與傳統金融的競爭格局。

AI、穩定幣與自研鏈:Stripe 的支付未來藍圖

本週另一場戰爭則是圍繞「支付區塊鏈」展開,並已從中心化與去中心化之爭,延伸到底層架構之選。 Stripe 與 Circle 相繼推出自有 Layer 1 區塊鏈,直接挑戰多年來佔據主流敘事的以太坊 L2 方案。外界原本預期傳統金融巨頭會依托 Rollup 等 L2 接入加密生態,但現在它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自建底層網絡,繞過既有擴容路線,掌握交易與結算的根基。

在外界看來,這一動作更像是巨頭逐利的自然延伸,但這樣的解讀忽略了背後更深的戰略邏輯,自研區塊鍊是 Stripe 在穩定幣與 AI 雙重浪潮下,從支付通道向數據與智能服務平台升級的必然之舉。穩定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滲透銀行、商家與消費者體系,推動支付與結算架構重建。 Stripe 先前已佈局穩定幣前端與後端服務(收購 Privy 與 Bridge),而 Tempo 的推出則將發行、分發與清算一體化,直接對標 SWIFT 的跨境清算與 Visa/Mastercard 的卡支付清算體系。

推出 Tempo 的目標並非單純取代現有連結,而是為 Stripe 的核心客戶—商家—提供效能、成本與合規兼顧的鏈上支付基礎設施。在通用公鏈難以滿足供應鏈與跨國結算需求的背景下,Tempo 可採用授權制與零知識證明,實現亞秒結算與穩定費率,既繞過外部網路規則,也原生擷取全鏈路交易資料。這些數據不僅能為 AI 風控與信用建模提供高品質素材,更可轉化為增值業務,填補穩定幣衝擊四方模式後交易利潤的空缺。

從更高維度來看,Stripe 的自建鏈意在將支付網路與資料網路深度融合,讓支付從低利潤的基礎功能升級為可程式化的企業營運基礎設施。控制底層連結意味著可靈活調整效能與監管規則,同時將鏈上結算與 AI 加值服務結合,形成營運與資料的閉環優勢。這種佈局關乎的不僅是成本效率,更是未來商業關係與資料主導權的歸屬。

儘管外界擔心中心化「圍牆花園」,但樂觀來看,這將帶來更多合規資本與真實用戶,把原本停留在傳統金融體系的資金與業務遷移到加密基礎設施。對以太坊而言,這並非零和競爭,而是整體容量的擴張,為 DeFi 等原生應用程式提供更穩定的流動性與資產基礎。

宏觀趨勢

全球穩定幣監管分化或加速產業集中化

要點速覽

重點速覽

· 歐盟 MiCA、美國 3GE和香港穩定幣條例在發行主體、儲備要求、許可製度等方面差異顯著

· 不同監管框架迫使發行方建立平行合規體系,增加成本與運營摩擦,小型穩定幣公司難以承受

·專家表示監管碎片化將集中市場力量於資本充足的大型發行方,長期或推動全球監管趨同

為什麼重要

· 短期內監管競爭將持續,穩定幣可能被限制在特定司法轄區;正成長為以太坊生態核心玩家,目標價 510 美元

要點速覽

· 以太幣自 6 月 5 日以來上漲 80%,受 Circle 上市及穩定幣業收入。

· Base 日處理交易量超 900 萬筆,年化收入約 7500 萬美元,並成為主要代幣發行平台;Coinbase 將所有 Base 代幣整合進主交易所,提升 ETH 定價交易費收入。

· Coinbase 持有約 13.68 萬枚 ETH(價值 5.9 億美元),並推出 Base App 錢包強化生態佈局。

為何重要

· Coinbase 在以太坊鏈上基礎設施、交易和資產持倉多點受益,直接綁定 ETH 生態成長紅利。

諾獎經濟學家 Simon Johnson:美國寬鬆加密立法或引發穩定幣擠兌與系統性風險

要點速覽

· 作者批評 GENIUS Act 與 CLARITY Act 過度迎合加密產業利益,削弱監管,未能有效防範穩定幣擠兌、資本與流動性風險。

· 法案允許外國發行人持有非美元計價的高風險資產作為儲備,可能在美元升值時引發流動性危機與市場恐慌。

· 放鬆對衝突利益與自我交易的限制,或重現 1920 年代式金融風險,並增加穩定幣在非法交易中的用途。

為什麼重要

· 寬鬆監管可能將美國推向“加密之都”,但同時埋下金融恐慌和系統性崩盤的隱患。

監管合規

Google Play 新規要求部分加密錢包持牌運營,不涉及非託管錢包

要點速覽

要點速覽

· 在美國,開發者需註冊為貨幣服務商或匯款機構;在歐盟則需註冊為加密資產服務提供者(CASP)

· Google澄清非託管錢包不受新規影響,先前曾因移除加密應用程式引發爭議

為何重要

· 新規則或推動託管型加密錢包加速合規化,強化 KYC 與反洗錢措施

·

“ IRA」讓加密創辦人將預發行代幣納入免稅帳戶

點速覽

· 新創公司 AnchorZero 推出方案,使加密創辦人可將預發行代幣存入 Roth IRA,實現增值稅

Digital

原文連結

暢行幣圈交易全攻略,專家駐群實戰交流

▌立即加入鉅亨買幣實戰交流 LINE 社群(點此入群
不管是新手發問,還是老手交流,只要你想參與加密貨幣現貨交易、合約跟單、合約網格、量化交易、理財產品的投資,都歡迎入群討論學習!

前往鉅亨買幣找交易所優惠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