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明年8月舉辦!人形機器人運動會落幕宇樹科技勇奪4金 障礙賽75%隊伍未完賽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綜合報導
世界人形機器人大會周日 (17 日) 在北京圓滿落幕,這場賽事不僅成為機器人技術的競技場,更反映出產業發展的真實水準。

在田徑賽場上,宇樹科技憑藉出色表現,包辦 1500 米、400 米、4×100 米金牌,其 H1 機型在 1500 米比賽中以平均每秒 3.8 公尺的速度刷新認知,創辦人王興興透露採用遙控器是為充分挖掘性能潛力。
在更具挑戰性的 100 公尺短跑中,天工 Ultra 以自主導航策略奪冠,其研發團隊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透過雷射雷達、環景攝影機和演算法實現賽道尋線,團隊負責人唐劍強調該技術難度遠超智慧駕駛,因為必須協調 30 多個關節應對複雜環境。
魔法原子研發的 MagicBot Z1 成為 100 公尺複賽唯一入圍者,團隊透過強化學習優化跑步姿態,在 2-3 星期內將極限速度提高每秒 1 公尺。
值得注意的是,宇樹科技在 100 米障礙賽中包攬金銀銅牌,其北京子公司靈翌科技以 38.36 秒完成比賽,第二名耗時 7 分 22 秒,其餘六組選手包括曾獲 400 米獎牌的天卓、天驍均未完賽,25% 的完賽率協調性差、強魯板製作能力等顯著性。
松延動力創辦人姜哲源坦言,即便在實驗室階段也依賴太空人本體進行研究。
賽事場景化任務更凸顯技術差距。物料搬運比賽中,天軼事 2.0 以全自主方式完成任務包辦二、三名;飯店清理項目中,優理奇包辦冠亞軍,但該公司執行長楊豐瑜指出,僅三組隊伍實現真正自主操作,多數仍依賴預設編程。現場機器人面對物件差異 (如可樂品牌更換)出現辨識失效,暴露感知泛化能力缺陷。
楊豐瑜還說,雖然部分機型已實現跑跳功能,但在複雜真實環境中仍顯不足,從「演示級」到「應用級」的跨越亟需演算法泛化、環境適應等核心技術突破。這些跌倒與未完賽的瞬間,恰成為測量業界真實進度的特殊刻度。
隨著賽事落幕,世界機器人合作組織、全球數字經濟城市聯盟、亞太機器人世界盃國際理事會、中國電子學會四家單位周日共同在現場發起成立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聯合會。
閉幕式上,上述組織也宣佈,第二屆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召開時間為 2026 年 8 月,繼續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等聯合主辦。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