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區塊鏈

70 美元的比特幣手續費如何催生 500 億美元的 Solana?

金色財經


作者:Thejaswini M A 來源:www.thetokendispatch 翻譯:善歐巴,金色財經

Anatoly Yakovenko 有些惱火。

那是 2017 年。新聞傳出,比特幣大會將停止接受比特幣付款,因為交易手續費飆升到每筆 60-70 美元。全球頂級的加密貨幣盛會,竟然不能真正使用加密貨幣

於是,他做了任何一位沮喪的工程師都會做的事——去了舊金山的 Café Soleil,點了兩杯咖啡和一杯啤酒,一直熬到凌晨四點,琢磨着為什麼比特幣會這麼慢。在第二杯濃縮咖啡和最後幾口啤酒之間,Yakovenko 迎來了他所謂的「尤里卡時刻」:一種將時間的流逝編碼為數據結構的方法。他當時不知道這種東西已經有名字(可驗證延遲函數),因此也沒法去 Google。他以為自己發明了完全全新的東西。


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確實做到了。當 Solana 在 2020 年推出時,它每秒可以處理 65,000 筆交易。如今,這條 Yakovenko 在車庫裡打造的區塊鏈,在高峰時市值超過 500 億美元。

系統思考者的養成

Yakovenko 進入區塊鏈世界的旅程,始於一次早年的移民經歷。1981 年,他出生於烏克蘭,1990 年代初,他隨家人移居美國,成為在美國科技熱潮中尋求機會的東歐移民浪潮的一部分。

少年時期,他被 C 語言所吸引,迷上了底層系統編程的精確性與強大功能。他後來回憶起網路泡沫時代最初寫代碼的日子時說過:「那時候有一種神奇的感覺——寫一段代碼,就能為世界解決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問題。」

在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IUC)讀計算機科學時,Yakovenko 在 2000 年代初創辦了他的第一家公司——Alescere,一套面向小企業的 VoIP(網路語音協議)系統。公司最終失敗了,但讓他積累了處理實時網路協議的寶貴經驗。

2003 年,剛結束創業的 Yakovenko 加入了聖地亞哥的高通。原本是一份標準的工程師工作,卻開啟了長達 13 年的技術挑戰之旅。

他參與過從 QChat 即時通話服務器到 BREW 行動操作系統的各種項目,最終升任高級資深工程經理。他還優化了不同處理器之間的通信方式,成為「安全地將操作系統服務和保護域擴展到輔助處理器」的專家——本質上就是研究如何讓計算機系統的不同部分高效協作、互不拖慢。

他那段時間的專利清單,幾乎就是他後來區塊鏈工作的藍圖:《將主機操作系統服務暴露給輔助處理器》和《將保護域擴展到協處理器》。他的核心工作重點是減少開銷、提升分布式組件之間的協調效率。

「我開始思考,我們在高通是如何用無線協議來解決這些規模化問題的,這讓我一頭扎進了研究的『兔子洞』。」他說。

他當時研究的蜂窩基站技術,用到了一種叫「時分多址」的方式,通過精確的時間管理來協調多路信號。2017 年,在高通工作十多年後,Yakovenko 轉去 Dropbox 做壓縮和分布式系統。但改變一切的,是他的副業。

他和高通的 GPU 負責人 Stephen Akridge 在做深度學習硬體,同時後台挖加密貨幣來抵消成本。最初的重點是機器學習,不是區塊鏈創新。

但 Yakovenko 在看着礦機與成千上萬台其他計算機協調運作時,一個問題始終困擾着他:為什麼工作量證明效率這麼低?比特幣手續費飆到每筆 60-70 美元,這個原本要實現點對點電子現金的網路,連基本支付都處理不了。而比特幣大會的消息,更是讓他心頭火起。這時,就有了 Café Soleil 的那個瞬間。

「歷史證明」突破

想象一下:一萬人試圖就「發生了什麼事、什麼時候發生」達成一致。每個人都在大聲喊,場面一片混亂。

這基本就是比特幣的運行方式。但問題不只是吵鬧。

比特幣每 10 分鐘出一個新區塊,這是在安全與速度之間的精心平衡。區塊生成更快,風險是網路可能分裂成多個競爭版本;更慢,則交易確認要等很久。這種 10 分鐘的節奏意味著比特幣每秒只能處理大約 7 筆交易。

相比之下,Visa 平均每秒能處理約 24,000 筆交易。

真正的問題在於:在一個由全球數千台計算機組成的分布式系統里,沒有一個中央時鐘。每台計算機的時鐘都有微小的偏差,網路消息也需要時間傳輸。不同位置上,事件的先後順序可能看起來不一樣。

於是,數以千計的比特幣節點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爭論一些基礎問題上:

「這筆交易發生在那筆之前嗎?」

「這個區塊是什麼時間創建的?」

「哪一個版本的區塊鏈才是正確的?」

參與的計算機越多,爭論就越多。

Yakovenko 想到一個點子——如果根本不用爭論時間會怎樣?如果區塊鏈自帶一個任何人都無法偽造的時鐘呢?每一筆交易都自動帶上一個所有人都能獨立驗證的時間戳。

這樣,節點不需要不停互相發送消息去對齊時間,只要看同一個不可造假的時鐘,就能立即知道事件順序。

不再需要沒完沒了的消息往返——只要一個能精準計時的加密秒表。

他把它叫做 歷史證明。用計算取代爭論。與其花費無數對話去對齊時間,不如直接看時鐘。簡單。

打造 Solana

帶着這項突破,2018 年,Yakovenko 與另一位高通老將 Greg Fitzgerald 以及 Raj Gokal 共同創立了 Solana Labs。這個名字來自他們經常去加州 Solana Beach 衝浪的經歷。

聯合創始人們的日常是:早上衝浪、騎車去上班,全天寫代碼,傍晚再回到海灘。

他們是在 2018-2019 年的加密寒冬中建造 Solana——那時資金稀缺、熱情消退。但 Yakovenko 認為這是優勢,可以在沒有炒作和壓力的環境下專注工程。

他回憶道:「那就像一顆隕石撞擊消滅了恐龍。確實是加密寒冬,你會看到很多團隊崩潰。我們一直比較保守,從未籌集過很多資金,只有大約兩年的資金儲備,所以我們總是告訴自己——必須儘快把這個東西做出來,並專注在我們認為能帶來改變的核心產品上。」團隊做的不只是「歷史證明」。他們還打造了一個支撐高吞吐量的完整創新體系:

  • Sealevel:並行智能合約運行時,允許區塊鏈通過提前聲明交易會觸碰的帳戶來同時運行多筆交易。

  • Turbine:受 BitTorrent 啟發的數據傳播系統,利用糾刪碼和隨機化的權益加權樹在網路中分發交易數據。

  • Gulf Stream:無交易池的轉發系統,在出塊節點開始生產區塊前就將交易發送給未來的領導節點。

  • Cloudbreak:為高並發訪問而設計的橫向帳戶儲存系統。

每一項創新都針對不同瓶頸,組合起來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效果——一個越大越快的區塊鏈。2020 年 3 月 16 日,全球陷入混亂——股市暴跌,各國封鎖,大量初創公司倒閉。這天,Yakovenko 選擇發布 Solana。幾個月後事實證明,這是推出全球最快區塊鏈的最佳時機。到 2020 年底,Solana 已處理 83 億筆交易,生成 5400 萬個區塊,並在 DeFi、遊戲和 Web3 領域吸引了 100 多個項目集成。全球驗證節點數增長到 300 多個,對一個不到一年的網路來說相當亮眼。

開發者開始構建以前在慢速區塊鏈上不可能實現的應用——高頻交易系統、實時遊戲、社交媒體平台——首次在區塊鏈歷史上成為可能。

宕機年代

成功帶來了新挑戰。Solana 的高吞吐量使其成為惡意流量攻擊的目標,暴露出系統性弱點。

  • 2021 年 9 月 14 日:Grape IDO 期間交易激增導致網路分叉,宕機 17 小時。

  • 2022 年 5 月 1 日:自動化 NFT 「盲鑄」機器人導致共識崩潰,宕機 7-8 小時。

  • 2022 年 5 月 31 日:離線交易處理漏洞引發 4.5 小時宕機。

  • 2022 年 10 月 1 日:配置錯誤導致 6 小時停機。

批評者認為這些事故證明 Solana 為了速度犧牲了去中心化。其單體架構意味著一旦出問題,就會「轟然倒塌」。團隊的應對是系統性改進:更好的去重、改進隨機數處理、修復分叉選擇漏洞、引入 QUIC 協議以提升網路可靠性。

2022 年 11 月,Solana 遭遇最大考驗——FTX 崩潰。

Sam Bankman-Fried 是 Solana 最著名的支持者之一,當他的交易所轟然倒下,恐慌蔓延,投資者以為凡是與 FTX 有關的都會一起完蛋。Solana 代幣價格暴跌,人們瘋狂拋售。

Solana 社區沒有等別人來救。

FTX 控制着一個名為 Serum 的熱門交易平台,很多 Solana 用戶依賴它。FTX 倒下後,這個平台等於被遺棄,沒人知道接下來會怎樣。

數小時內,Solana 的開發者和社區成員採取行動,把 Serum 的全部代碼複製出來,創建了自己的版本——OpenBook,完全獨立於 FTX。這種操作的技術術語是「分叉」,即創建一個功能相同但沒有問題所有權的新版本。

整個危機期間,Solana 本身從未停止運行。價格暴跌、恐慌蔓延之時,區塊鏈依然處理交易——無停機、無技術故障。與傳統公司不同,Solana 已經大於任何單一個人或公司。技術與社區可以獨立存活。

未來願景

44 歲的 Yakovenko,依然保持着工程務實與加密理想主義的獨特結合——這是成功區塊鏈創始人的典型特質。他主張制定「合理規則」,比如立法者在監管前應該先親自用用這項技術。

有趣的是,儘管希望有利於加密的政策,他反對川普提出的政府加密儲備計劃——理由是太中心化。這種原則立場讓人懷疑他是否適合從政。他更願意看到創新自然發展,而不是被官僚掌控,即使這些官僚恰好支持他的區塊鏈。

他的終極願景,是將 Solana 打造成全球金融的基礎設施,讓資訊的流動速度與新聞傳播一樣快。

即使在與以太坊直接競爭的所謂「區塊鏈戰爭」中,Yakovenko 也拒絕部落化思維。他堅持,不同區塊鏈可以共存互補,而不是拼個你死我活——在一個人們常因微小技術分歧就預測對方協議「歸零」的行業,這是一種難得的成熟心態。

Yakovenko 用一個事後看來簡單、但當時困住所有人的洞見——把時間本身變成區塊鏈的數據結構——打造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分布式計算機之一。

凈資產估計在 5 億至 8 億美元之間的他,已達到一種可以專注構建而非積累財富的財務自由狀態。

而真正的認可,開始以金融領域最重要的形式到來:別人的錢。目前已有 4 家上市公司在公司財庫中持有超過 5.91 億美元的 Solana 代幣,其中 Upexi 在短短四個月內就累計了 190 萬枚 SOL 代幣。SOL Strategies 採取了更穩健的定投方式。Classover Holdings 宣布計劃進行潛在的 5 億美元 Solana 投資,而川普提議的美國戰略加密儲備也將 Solana 與比特幣以太坊並列為戰略資產。

當上市公司開始像持有公債一樣持有你的區塊鏈代幣時,你大機率已經創造了真正有意義的東西。

機構的採用表明,Yakovenko 把 Solana 打造成全球金融基礎設施的願景,可能並不像聽起來那麼遙遠。從富蘭克林鄧普頓到富達等資產管理公司,正在申請 Solana 現貨 ETF;公司也開始用 SOL 做財庫儲備,理由與持有 BTC 或 ETH 相同:它既是價值儲存工具,也可能是未來金融系統的動力引擎。

如果說那晚在 Café Soleil 的沮喪時刻,真的催生了讓金錢以光速流動的突破,那麼,企業財務主管們已經開始注意到了。

這就是關於 Solana 創始人的全部故事。

來源:金色財經

暢行幣圈交易全攻略,專家駐群實戰交流

▌立即加入鉅亨買幣實戰交流 LINE 社群(點此入群
不管是新手發問,還是老手交流,只要你想參與加密貨幣現貨交易、合約跟單、合約網格、量化交易、理財產品的投資,都歡迎入群討論學習!

前往鉅亨買幣找交易所優惠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