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生技投資論壇登場 龔明鑫:三大策略助力生技產業連結國際
鉅亨網記者劉玟妤 台北
2025 年亞太生技投資論壇今 (11) 日登場,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指出,在 AI 及 ICT 產業及臨床應用下,台灣生技不僅是製造醫療,更將定義為未來醫療,政府將推動三大策略,包含協助傳統產業轉型與升級、鼓勵創新研發、加速落地及強化在地供應鏈,以連結國際市場。

龔明鑫分享,台灣整體生技產業 2023 年營收達新台幣 7578 億元,年增 8.12%,其中,製藥產業成長幅度最大,年增 34.34%。此外,生技產業規模持續成長,自 2007 年「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上路後,整體市值成長超過 14 倍,今年上半年市值高達 1.8 兆元,顯現資本市場對生技產業仍具信心。
龔明鑫指出,台灣在藥品與醫材產業的競爭優勢。藥品產業方面,雖以學名藥及內需為主,不過已有藥廠承接國際訂單,強化產品開發與行銷通路,有助拓展外銷;醫材部分,台灣因有強大的電子與 ICT 供應鏈,並成功導入 AI 及 IoT 技術,應用於電子病歷、穿戴裝置與智慧診療等臨床場域,為智慧醫療提供支撐。
龔明鑫也針對藥品與醫材產業提出政府相關的推動策略,藥品部分,鼓勵創新研發,對接國際趨勢,參考國際大廠研發方向,聚焦 First-in-class、Best-in-class 藥物或技術平台,同時,強化新穎藥物平台與製程技術,投入大分子藥物、核酸新藥、LNP、細胞與基因療法領域,擴大創新技術布局。此外,也持續強化在地供應鏈,進一步連結國際市場。
至於醫療器材推動策略,則協助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導入 AI 與醫材認證,達到高值轉型目標。龔明鑫說明,鼓勵金屬、紡織等傳產導入醫用等級驗證與臨床鏈結,如新光合纖從化纖跨足醫療原料,發展人工韌帶,提升附加價值。
鑽石生技投資 (6901-TW) 董事長楊泮池表示,全球生技處於 AI 應用、精準醫療、細胞治療等多重創新交匯點,台灣具備完整臨床與技術轉譯實力,需加速整合研發、資本與國際市場,建立具韌性與競爭力的創新生態。未來將打造從實驗室、資本市場到國際舞台的戰略鏈結,透過長期資金、制度設計與國際接軌的三力齊發,帶領生技產業走向國際。
- 技術分析變簡單了!化繁為簡實戰學招生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