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區塊鏈

香港穩定幣「實名制」引熱議

金色財經


來源:RWA 大司馬


1、全球最嚴監管,如何定義「實名」?

2025 年 8 月 1 日,香港《穩定幣條例》正式生效,其中強實名制(KYC)引發行業巨震。根據新規:

  • 所有穩定幣持有人必須通過身份核驗,發行方需留存用戶身份數據至少 5 年;

  • 禁止匿名錢包和 DeFi 協議接入,非託管錢包需經發行方評估為「可靠」方可收幣;

  • 每筆轉賬需遵守 「資金轉移規則」(Travel Rule),強制傳遞交易雙方身份資訊,與銀行合規標準一致。

香港金管局助理總裁陳景宏坦言,這一安排較此前「白名單」制度更為嚴格,未來若技術成熟或適度放寬,但初期將徹底終結穩定幣「開錢包即用」的自由體驗。

2、用戶與行業:自由流通的終結?

實名制直接衝擊用戶體驗與市場結構:

  • 用戶門檻陡增:每個用戶需提交身份證明,流程繁瑣化。全球用戶接入受限,非港用戶若未納入政策範圍,可能無法使用香港發行的穩定幣。

  • 鏈上生態割裂:穩定幣無法直接對接 DeFi 協議,去中心化錢包被排除在合規體系外。這與USDT、USDC 支持自由轉移、無縫對接 DeFi 的模式形成根本分歧。

  • 中小機構出局:牌照申請費高達 1000 萬–1500 萬港元,疊加 2500 萬港元最低實繳資本,僅銀行與科技巨頭可承擔。部分加密貨幣OTC門店因擔憂合規風險已暫停營業。

3、監管邏輯:為何選擇「最嚴路徑」?

金管局強推實名制的核心訴求在於風險防控:

  • 反洗錢(AML)優先:通過身份綁定與交易溯源,切斷匿名資金流動,防範恐怖融資與跨境洗錢;

  • 金融主權保護:將穩定幣定位為「准主權級結算工具」,服務於跨境貿易、機構清算等受控場景,避免淪為投機炒作標的;

  • 系統性風險隔離:2022 年 TerraUSD 崩盤事件後,全球監管對算法穩定幣與超發風險高度警惕。香港直接禁止算法穩定幣,要求 100%優質流動資產支撐,並強制 T+1 贖回機制。

4、爭議焦點:香港正在犧牲什麼?

儘管監管目標明確,但行業對實名制的批評集中於三點:

背離Web 3本質:無需許可是區塊鏈的核心精神,而強 KYC 與牌照許可制將穩定幣退化為「Web 2.5 金融工具」;

國際競爭力隱憂:相較於歐盟 MiCA(允許小額匿名錢包)、美國「創新豁免」政策,香港的極端保守可能迫使原生項目流向新加坡、阿聯酋等更開放的地區;

場景創新受限:DeFi、鏈上合約等開放金融應用被排除在外,穩定幣淪為傳統支付的數字化延伸,失去可編程性與生態擴展空間。

5、未來:合規與創新的再平衡

香港的實名制實驗,本質是在監管確定性與市場自由度之間的艱難取捨。金管局已釋放信號:若鏈上追蹤與地址標註技術成熟,未來可能適度放寬要求。

短期看,香港以犧牲部分創新活力為代價,換取金融體系穩定性;長期則需回答一個關鍵問題:當全球其他地區逐步接納鏈上金融原生邏輯時,香港的「黃金監管籠」能否避免成為「創新孤島」?

金融安全的圍牆之內,能否長出下一代的參天大樹?時間將是唯一的裁判。

註:首批穩定幣牌照申請將於 2025 年 9 月 30 日截止,首張牌照預計 2026 年初發放,京東幣鏈、渣打銀行、圓幣科技等沙盒測試機構或率先獲批。

來源:金色財經

暢行幣圈交易全攻略,專家駐群實戰交流

▌立即加入鉅亨買幣實戰交流 LINE 社群(點此入群
不管是新手發問,還是老手交流,只要你想參與加密貨幣現貨交易、合約跟單、合約網格、量化交易、理財產品的投資,都歡迎入群討論學習!

前往鉅亨買幣找交易所優惠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