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銀:未來五年境外投資者持有國內債市比例或達10%
鉅亨網新聞中心
北京(CNFIN.COM /XINHUA08.COM)--中國人民銀行14日公告稱,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國際金融組織、主權財富基金(下稱“相關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銀行間市場,應向人民銀行commit中國銀行間市場投資備案表。備案完成后,可在銀行間市場開展債券現券、債券回購、債券借貸,及利率互換等經人民銀行許可的交易。相關境外機構投資者可自主決定投資規模。
德意志銀行高級規則師劉立男近日發表研究報告表示,新規簡化了相關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銀行間市場的程式,並進一步放開了可投資范圍,預計未來五年境外投資者持有國內債券市場比例有望達到10%。
報告總結了新規的三大要點:
1、通過備案制簡化了相關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銀行間市場的程式:境外央行、國際金融組織、主權財富基金進入銀行間市場,僅需先向央行備案,無須再向央行申請額度審批;
2、極大豐富了銀行間市場的可投資品類:新規下相關境外機構投資者可交易銀行間市場上幾乎所有的固定收益產品,其中包括債券現券、債券回購、債券借貸、債券遠期,利率互換,遠期利率協議等,並且可自主決定投資及交易規模。而在此之前,允許入場的境外投資者僅可交易債券現券和債券回購。目前相關境外機構投資者唯一無法投資的固定收益產品是在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交易的債券期貨,但當前債券市場的最大持有方,如銀行、保險等,也未能獲準參與這一品類交易。
3、相關境外機構投資者可委派央行或其他銀行間市場結算代理人進行交易和結算:此前,相關境外機構投資者僅能委派央行托管其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而今後相關境外機構投資者可自由選擇合格銀行間市場托管方為其交易結算。
報告預測,此項通知的出臺將帶來以下市場影響:
1、中國將進一步開放人民幣固定收益市場。此次中國向相關境外機構投資者開放銀行間市場,更加明確顯示了中國推進金融改革開放、國內資本市場開放和人民幣可兌換的決心。
2、新規對近期市場影響有限。報告觀察到目前相關境外機構投資者實際僅使用了央行批準的6千億人民幣額度的60%,此前的額度並沒有實際限制到境外機構的投資規模,這反映出相關境外機構投資者近期面臨的一些現實問題,如:需要時間積累市場知識,意向投資產品相關市場的流動性條件等等。
3、相關境外機構資本流入將提高人民幣債券的中長期需求。報告表示,相關境外機構投資者的資本流入會支援對在岸人民幣債券的長期需求,尤其是主權債券及準主權債券。德銀預計,在接下來的三至五年中,相關境外機構投資者或將持有在岸債券市場的5%(約合人民幣3萬億儲備金流入),此規模應可以被中國的債券市場所容納。報告認為,為滿足長期境外投資需求,中國會著力發展債市的體量及深度,即豐富住房抵押貸款證券/資產支援證券、市政債、貨幣市場工具、企業債等品類,同時補充現金及衍生產品的流動性。但這並不意味著政府需要擴大財政赤字,通過增加直接融資取代間接融資,將債務融資維持在可持續的年均增長率8-10%水平也可以達到發展的目標。
報告同時預測了在岸債券市場下一步對境外投資人開放的具體措施,包括:一,RQFII額度會繼續擴大,同時RQFII及QFII的額度審批流程會逐步簡化;二,針對單個境外機構投資人的額度限制可能被取消;三,通過將可投資固定收益產品開放給其它境外機構投資者來消除境內外投資人的市場準入差別。德銀預測在未來五年境外投資人在境內債券市場的持有量將達到10%。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