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外賣平台商家談創業:夢想要有 萬一見鬼了呢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7-16 13:00


TechWeb 7月16日報導 文/周利彩

入駐外賣平台的商家就像淘寶上的賣家,逛了那麼多年淘寶,靠譜的網店,你記住了幾家?


在外賣平台創業的岳山頗為感慨地拋出這句反問時,筆者竟一時語塞。的確,我們信得過的還是那些已經在下做出口碑的品牌,純粹從線上起步的網店能做起來的還真不多。

外賣平台上的商家亦然。美團外賣、餓了麼等外賣平台火拼的同時,平台上的商家也在悄然改變。越來越多的創業者選擇將店面開在稍偏的城區,不做下訂單,只送外賣。他們中不乏憧憬打造自己餐飲品牌的“夢想家”,也有只想賺錢的“現實派”,岳山直言他屬於后者。

跳板:做外賣就是為了先活下去多賺點錢

在美團外賣上開辦“淘飯”是岳山大學畢業后的第二次創業,用他的話,選擇這塊就是因為“活下來比較容易”,起碼能賺到一些錢。但他並沒有想過把淘飯做成品牌,或是做成很大的規模,淘飯之於他,只是一個跳板,“積累一定資金后跳向其他市場”。

或許是因為第一次創業的失敗,岳山變得現實許多。他,“大學畢業后第一次創業是在后海做烤豬蹄,當時也憧憬過做成一個自己的品牌,就像西少爺那樣,但這樣的夢維持不到一年就散了。”至於原因,他並不想多,只是反復強調“后海不好混”。

這一次,岳山將創業地點選在了北京較偏的房山,學校附近,淘飯主要菜品是家常菜,只做線上,按照他的形容就是“加工廠”。據岳山介紹,淘飯開辦3個月以來,平均一天能有100多單,流水3000元左右。

“淘飯與美團外賣簽訂了獨家銷售協議,除了美團外賣,不得再入駐其他外賣平台。因為補貼的部分是由淘飯和美團外賣共同承擔,這也使得淘飯營收很容易受制於美團外賣的補貼力度。”岳山介紹,“今年5月份,美團外賣補貼力度大一點,學生下單多,流水就高,6月份基本沒有補貼,單量就少。最多的時候每天有6000元左右的流水,少的時候只有2000元。”

在他看來,做餐飲外賣本身有很多瓶頸,配送範圍、配送時間、每天的量、菜品的保鮮以及行業人員的個人素質等都有限制。“對於一個草根創業者來,要想通過網絡平台做成一個西少爺或是雕爺牛腩,不是沒有可能,但太難。”岳山無奈的感嘆。

事實上,和岳山一樣,只想通過外賣平台賺錢的商家不在少數。河南理工大學的大三學生小胖告訴筆者,其學校附近的商家加入外賣平台大都只為了能多點訂單,對於菜品的質量並沒有下功夫做。前段時間他和寢室小伙伴几乎天天訂外賣,現在基本不考慮了。“一是優惠沒有原來那麼多了,二是附近商家就那麼幾家,菜品總是那麼幾樣,已經吃膩了,最關鍵的是送餐速度真心太慢。”

岳山自己不會一直做外賣,以后還是要跳向其他圈子。但他現在並不清楚跳向何處,只是“還在尋找”。

情懷:互聯網+外賣也可以有新的玩法

筆者通過朋友聯繫到周陽時,正好趕上他的網絡外賣“優十”試營業第一天。“這一天接了60單左右,流水五六百,不上好。有的店一中午的時間就能做到2萬塊錢左右。”周陽他的目標是把優十打造成中國的盒飯品牌,就像日本的精緻便當一樣。

優十有線下實體店,設在建國門,附近有很多寫字樓和學校,店面不大,目前只有3、4個員工。周陽2010年開始在美團做網絡外賣,一直做到高級商務經理,直到今年出來創業。在他看來,外賣是剛需,頻次高、粘性大,發展前景很好。

“以前做餐飲行業的人學歷普遍較低,現在越來越多的尖端人才進入,互聯網+外賣帶來了更多可能性,類似廚來廚往等平台已經做出了一定口碑,未來外賣市場會更加細分化,盒飯、營養餐、下午茶等領域會出現更多商家。”周陽介紹。

事實上,外賣平台也在走向細分。餓了麼現在主攻校園市場,百度外賣則主要做白領市場,美團外賣基本上還是什麼都有。對於外賣平台的補貼,周陽介紹稱,百度外賣的補貼是四六開(商家拿六、百度外賣拿四),餓了麼是以訂單量和銷量為基準,每個月收取平台使用費,外賣超人是平台承擔所有補貼,美團外賣就是商家、平台一半一半。

周陽認為,做外賣主要還是要看品質量。品做得好,平台會是一個助推器,品做不好,就很容易被外賣平台綁架。優十現在已經入駐的外賣平台包括美團外賣、餓了麼、外賣超人,現階段最主要的事還是做好品,打響口碑。

如周陽一般充分利用互聯網工具的商戶,在北上廣等中心城市其實並不少見,在北京大鐘寺附近創業的李健就是一個。他的餐館“小廚小菜”是首批入駐外賣平台的商家,現在每月外賣訂單達5萬份,最高日流水四萬元,月流水五六十萬起。他的成功引得整條街的餐館都在向他學習,把餐廳從傳統堂食向互聯網外賣轉換。

出於競爭壓力、品牌效應等差異,每個商家的表現都有所不同,但對於那些可能存在天生劣勢的商家,互聯網無疑給他們提供了一次彎道超車的追趕機會。這些人或許不能像西少爺、雕爺那樣成為侃侃而談的意見領袖,但“悶聲發財”的他們儼然已經成為外賣O2O的核心支柱。

無論是否看好外賣的發展,這一刻確有很多追夢人正在瘋狂的通過業變革的紅利積累財富,他們都是傳統行業轉型的代表,而且轉變速度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快。在他們的“小時代”裏都有這樣一句自勉的潛台詞: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見鬼了呢。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