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科幻電影的3D打印:真的“無所不能”?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7-08 12:28
文章來源:科普中國微平台
專訪中國科學院高級工程師陳賀能
如果你是科幻迷,《碟中諜4》電影中有個鏡頭興許你會記得:特工用3D打印技術在短時間內製作了一個和真人相貌一樣的面具。於是,略帶科幻色彩的3D打印技術給了人們無限的遐想空間:想結婚沒房子,打印一座別墅做新居吧;想買新車,蘭博基尼還是奔馳寶馬,看你喜好打印一個;在家裏還沒準會經常聽到這樣的話,“廚房裏沒肉了,你快打印兩斤出來!”……小編想到這就有點小激動,有了3D打印技術,未來生活似乎無限美好。
真的如此嗎?
美國《時代》周刊將增材製造列為“美國十大增長最快的工業”。如同蒸汽機、福特汽車流水引發的工業革命,3D打印是“一項將要改變世界的技術”。這個被譽為“能改變世界”的技術真面目到底是什麼樣?看完中國科學院高級工程師陳賀能的解讀,你也許會明白些。
1 3D打印只是個俗稱,真正的3D打印是什麼?
常見的打印機是二維打印,即在計算機控制下,通過兩個互相垂直的方向運動打印出一個平面圖形。
而“3D打印”中,“3D”就是“三維”的意思,直譯為“立體打印”。就像切麵包片一樣,任何一個物體都可以被切割為很多塊具有一定厚度(很薄)的平面(例如麵包片)。於是可以反過來想象,先將這個物體的很多個具有一定厚度的薄層按順序製作出來,然后就像把單獨製作的麵包片按順序重新組合變成麵包一樣,這個物體就被製造出來了。這就是“3D打印”的工作原理。先用計算機軟件將那個要被我們製作的物體(立體)“寫成”由很多薄層(平面)組成的疊加程序,然后把這個軟件拿來控制一個經過改造的“打印機”,把材料製成符合要求的各種平面,將這些薄平面按次序層層建造,疊加起來,這個物體就被造出來了。
所以“3D打印”是一個“俗稱”,是一系列快速製造原型物體的技術的總稱。例如蓋房子,原來建築工人總是要將地基鋪墊好,然后按照圖紙“一塊磚一塊磚地砌出”第一層,再逐層往上蓋,最后封頂。現在新的“3D打印”式蓋房子方法就將“一塊磚一塊磚地砌”改成“用水泥那樣的東西連續地澆築”,再逐層往上澆築便可。科學家把這種新式蓋房子的方法科學地稱之為“輪廓建造工藝”。
2 打印出來的東西,如食物、衣服、首飾跟實物一樣嗎?
理論上,對於很多物體來,用3D打印的概念將他們生製造出來是完全可能的,但由“概念”變成“現實”還要做很多探索和研究。事實上,各行各業的科學家或工程師們一直都在各自的領域裏探索3D打印的概念怎樣變成現實。我們要學習他們,學會大膽地展開想象、激發創意的同時又積極探索實現這些想象的方法。
據報導,美國太空總署(NASA)正在研究為宇航員打印食物。這種嘗試很有意義。其實不一定非要追求“與實物一樣”,只要研究出特殊的方法來製造特殊的(或者“更美味”“更方便於製造”的)食品,豈不更好嗎?
3 3D打印的人體假肢、骨骼、皮膚等人體組織構造,會不會出現生物排異反應?
不會。因為這些研究的基礎,是利用他個體的細胞或組織而不是其他人的細胞或組織來“打印”的。除非是異類材質(例如金屬構件),那當然要注意防止排異反應。
4 3D打印有什麼局限性?
從原理來看就會發現3D打印技術的局限性。所謂“逐層”打印,這一層到底多厚(多薄)為“合適”呢?太厚就粗糙,不美觀;太薄就非常慢,對批量稍大的製造帶來困難。各種原材料的製造也帶來新問題。例如製造金屬件,到底用多大顆粒度的金屬粉才合適?例如用多強功率加工才合適?加工工藝也不容易穩定。於是你會發現“重覆性差”的問題。大批量生一定要確保能重覆,以確保質量穩定。所以3D打印技術最適合製造一些“個性化”的“特殊零部件”。
5 3D打印技術能否走進普通人的家庭?
隨技術的不斷進步,可以想象,如果有臨時需要,或者如果又有必要,一些普通家庭的物品可以自行設計、自己按需製造了。這將不是非常遙遠的夢想。
6 中國3D打印自有技術的應用有哪些?
3D打印的概念用到不同的領域,便有它獨自的特點,只要能進行深入的探索研究解決這些特別的問題,那就是你的“自有”技術,或者是“訣竅”。例如“3D打印房子”的概念來自一位義大利籍的科學家,他到美國南加州大學潛心研究,提出“輪廓建造”的概念,也發明了獨特的工藝。我國也有相關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在實踐,概念並無新意,但技術會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又如,我國航空工業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努力拼搏,把3D打印的概念用在戰機關鍵部件的生上,也有自己的自有技術(訣竅),獲得重。總之,我們身邊司空見慣的東西(不但是實物,還有各種建造工藝與技術)其實不一定永遠都不可改變。你完全有可能改變它。我堅信,在“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新時期,我國還會有更多的青年人利用3D打印的概念大膽展開想象,發揮自己的創意,將不可能變為可能。
編輯:薛燕男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