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小傳日記》殺人鯨跳出水面!阿里影業奇蹟翻身有「錢」途?

經濟通新聞


  《小傳日記》業績期差唔多尾聲,人哋出季績,巴巴(09988-HK)就出重磅年績,而呢次年績跑出嘅唔係旗下AI業務,反而係隻阿里影業(01060-HK),業績公布以來四日累計升咗六成有多,同系巴巴同阿里健康(00241-HK)都要跌,唔通拍電影終於會發達?

 

  眾所周知大中華要搞電影真係賺唔到大錢,打個和都已經合格有餘,但阿里影業全年計賺多28%,收入多33%,而省鏡成績背後並唔係單靠拍電影。業績之後阿里影業宣布改名做「大

麥娛樂」,係股價急升嘅關鍵。不過當然唔係「改名轉運」就有得升,其實除咗阿里影業改名,再上一層嘅巴巴六大業務之一嘅阿里大文娛,都改咗名做「虎鯨文娛」,正式加入「阿里動物園」,當堂有「山雞變鳳凰」嘅感覺。


 

  以往因為「拍電影唔賺錢」嘅觀念,加上業績都一如「唔賺錢」預期,阿里大文娛一直都喺六大業務入面睇低一線。但據官方公開信提到,虎鯨文娛將會「以優酷和大麥娛樂為核心業務引擎」,「堅定『內容+科技』雙輪驅動戰略,為用戶提供線上線下全場景娛樂體驗」。可以睇到,「大麥娛樂」係今次全新出發嘅一個重要契機。

 

  阿里影業個名響噹噹,都要改名做大麥娛樂,全因為今年業績正正係靠大麥食胡。2017年阿里系收購大麥網,到2023年9月阿里影業先正式以配股方式向阿里購入大麥。據阿里影業最新全年業績分部收入一欄嚟睇,雖然電影製作收入仍然係最高,但毛利就按年大跌九成。相反大麥全年收入暴增2.36倍,毛利方面更加多賺3.38倍,比起拍戲方面真係賺錢好多,更加因為大麥先可以抵銷到拍戲嘅虧損,一個救全家,先令巴巴意識到係時候要搞大佢。

 

數字人民幣2025年2024年2025年2024年
收入收入毛利毛利
電影科技與投資製作27.12億29.99億7321萬8.12億
大麥20.57億6.13億12.30億2.81億
IP衍生業務14.33億8.28億3.80億2.18億
劇集製作5.00億5.96億2540萬1446萬
總數67.02億50.36億17.09億13.25億

 

  大麥嘅成功可以話係英雄做時勢,亦算係時勢做英雄,2023年巴巴將大麥業務撥落阿里影業旗下,時間上啱啱好令到大麥新一年業績可以全面反映喺阿里影業入面,以成績表嚟睇的確成為咗阿里影業嘅救命稻草,巴巴唔會只係咁啱有咁嘅操作,明顯係有意要救阿里影業。而經過一年時間驗證,將大麥變成阿里影業主引擎就順理成章,改名更加係名正言順。

 

  據中國演出產業協會資料,2024年全國演出市場總收入796.29億人仔,按年增加7.6%;大型演出平均跨城觀演率維持亦六成以上;而小劇場方面比2023年亦增加13.21%,整體現場演出熱度並唔差過電影票房。而大麥網已經成長成為神州買飛嘅必經之地,乘著現場演出行業嘅穩步增長,大麥倍數式嘅增長亦終於令巴巴把握呢個機會,正式將大文娛業務升級,改名動作更加有戰略意義。

 

  據虎鯨文娛公開信提到,揀虎鯨作為大文娛嘅象徵,因為「虎鯨身型龐大但靈活聰明」,可以「通過協作維繫海洋生態平衡」,而且「對人非常加友好」,睇嚟發展方向都已經寫曬喺呢隻殺人鯨身上,請請!

 

*編者按:本欄搜羅即日熱門傳聞,惟消息未經證實,《經濟通》亦不保證內容之準確性;本文只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

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經濟通》、編者及作者無關。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