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I讀新聞

外資買超推升台股,半導體與航太產業展現增長潛力,政府啟動930億支持計畫應對挑戰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5-05-09 19:35


外資買超助推台股強勁反彈 半導體與航太產業持續增長

今日台北股市在外資連續六日買超逾1200億元的推動下,表現強勁,台積電 (2330-TW) 單日買超達136億元,助力大盤上漲371.64點,成交值達2935.1億元,顯示市場對科技股的信心持續增強[1]。同時,日月光投控 (3711-TW) 4月營收達522億元,年增13.95%,創下同期新高,顯示出半導體封測需求的穩健增長,並計劃在AI晶片製程中增強測試環節,預示未來營收結構的優化[2]。整體而言,隨著外資持續流入及半導體產業的強勁表現,市場對於台股的未來走勢持樂觀態度,特別是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背景下,台灣企業的競爭力有望進一步提升。
在此背景下,台灣多家企業的營收表現顯示出不同的市場趨勢與挑戰。聯發科 (2454-TW) 在4月的營收達487.54億元,雖然較上月減少12.93%,但年增16%,顯示出在AI趨勢推動下,半導體供應鏈仍具成長潛力,並預計第二季營收將在1,472億元至1,594億元之間,顯示出市場對其未來表現的期待[3]。另一方面,長榮航太 (2645-TW) 宣布成為空中巴士的機體組件一階供應商,這不僅提升了其在全球航太供應鏈中的地位,也為台灣航太產業的發展注入新動能,顯示出國際合作的重要性[4]。此外,國產 (2504-TW) 在第一季的每股純益為0.71元,4月營收持穩於20億元,年增11.4%,顯示出內需大建設的強勁需求,儘管全球貿易環境不穩定,仍能維持穩健的營收與獲利[5]。綜合來看,這些企業的表現反映出台灣在科技創新及產業合作上的潛力,未來仍需密切關注全球市場變化對其營運的影響。

台灣企業面對美國關稅與新台幣升值挑戰,政府啟動930億產業支持計畫助推產業轉型

經濟部長郭智輝在生策年會上強調,美國新關稅政策將對台灣六大傳產造成影響,尤其是毛利率偏低的傳統產業面臨更大挑戰。為了協助中小企業應對困境,政府已啟動930億新台幣的產業支持計畫[6]。同時,郭智輝指出台灣半導體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特別是在AI伺服器市場的90%出貨量,顯示出其強勁的市場地位,並計劃延長「投資台灣三大方案」,以吸引全球台商回流投資或進行產業升級,進一步分散生產基地[6]。此外,醫療生技產業的發展策略也建議在台灣進行研發並赴美生產,以強化供應鏈的韌性,顯示出政府對於產業轉型及供應鏈布局的重視,未來將持續影響台灣經濟的結構性調整。
裕慶 - KY (6957-TW) 近日公布的4月營收數據顯示,因客戶端改裝時程延遲及美國海關查驗程序影響,營收月減14.96%、年減16.85%,顯示出其在商用展示架市場面臨的挑戰[7]。累計2025年1-4月的營收也同比減少19.57%,反映出整體市場需求的疲弱。為應對當前困境,裕慶 - KY 正在積極調整銷售策略,並計劃於第二季開始出貨中國中集集團的電動車引擎生產治具架,顯示其對新興市場的重視。展望未來,裕慶 - KY 將密切關注國際政經局勢,並計劃在2025年下半年投入新產能,以期提升市場競爭力,這一策略或將成為其逆轉營收下滑的重要關鍵。
台灣企業目前面臨多重挑戰,包括美國關稅政策及新台幣升值。三三交流會理事長林伯豐指出,這些因素可能導致部分企業出現虧損,並建議政府應加大對出口供應鏈的補助力度[8]。在此背景下,上銀 (2049-TW) 受惠於半導體產業的擴張,預計晶圓機器人業務將持續成長,並計劃推出AI機器人以滿足市場需求[9]。另一方面,巨大 (9921-TW) 集團在第一季成功轉虧為盈,稅後純益達3.68億元,顯示出其在全球貿易變化中的彈性及競爭力,並預期隨著市場回穩,自行車需求將在下半年回升[10]。這些動態顯示,儘管面臨外部挑戰,台灣企業仍在努力調整策略以應對市場變化,未來的發展仍需密切關注政府政策及全球經濟走向。

Powered by Yushan.AI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