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元Hibor周三創2008年以來最大下跌 金管局先前干預匯市
鉅亨網編譯劉祥航 綜合報導 2025-05-07 15:20

由於香港金管局為維護聯繫匯率制度所採取的干預措施,有助於提高金融體系的流動性,因此港元融資成本出現 2008 年以來的最大跌幅。
根據《彭博》估算,香港一個月銀行同業拆借利率周三 (7 日) 下跌 58 個基點至 3.08%,為 2008 年以來的最大跌幅。降低利率將有助於降低購買港元的吸引力,並減輕升值壓力。
港元本季度已升值 0.4%,在港元兌美元匯率觸及 7.75-7.85 交易區間的強勢端後,香港金融管理局自上周五以來四度介入市場,拋售價值 1294 億港元 (167 億美元) 的香港貨幣兌美元。
根據彭博頁面顯示,金管局在周二賣出了 605 億港元,創下單日紀錄。而自上周五以來,金管局已進行了四輪操作,累計賣出港元達 1,294 億港元。彭博策略師預計,此次累積的干預金額很可能超越 2020 年疫情爆發期間的總額 3,835 億港元。
港元強勢的主要原因包括美元的普遍下跌——部分原因來自於對美國經濟前景的擔憂,以及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可能緩解的樂觀情緒。此外,市場的套利交易活動增加,以及大量資金因股票市場相關需求而流入香港,推高了港元需求。這包括中國投資者今年來大量買入香港股票,以及中資公司在港派發股息時引發的換匯需求。
有分析指出,對「美國例外論」看法的消退和「去美元化」的市場敘事,以及資金流入香港市場的結構性趨勢,都可能使得港元強勢在 2025 年持續更長時間。
金管局的干預行動直接增加了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即拉升了總結餘。這對港元的銀行同業拆息(Hibor)產生了顯著影響。周二,一個月期 Hibor 降至兩周低點 3.66%,而周三更進一步大跌 58 個基點至 3.08%,錄得自 2008 年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銀行體系增加的現金流動性也有助於緩解資本市場對資金的旺盛需求,特別是為了認購寧德時代等大型新股所需的資金。這在美國加徵關稅的背景下,對支持香港經濟也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香港於 1983 年設立聯繫匯率制度以應對信心危機,並在 2005 年將交易區間擴展至目前的水準。金管局上一次在強方兌換保證水平進行干預是在 2020 年,而在 2022 年和 2023 年則是在弱方兌換保證水準進行了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