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樹清:深化養老保險改革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5-03-26 15:00

中國博鰲亞洲論壇 2025 年年會周二(25 日)在海南博鰲舉行,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財經委副主任委員、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原黨委書記、原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出席「人口老齡化與養老金改革」分論壇,並發言,摘要如下:
一、中國養老保險體系現狀與成就
1. 五支柱體系:
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 11 億人,包含城鎮職工、城鄉居民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三類,資金由國家、集體和個人共擔,采用現收現付與預籌積累結合模式。
第二支柱(企業 / 職業年金):覆蓋 7,000 萬人,積累資金人民幣 5.7 兆元。
第三支柱(商業養老金融):規模約 8 兆元。
第四支柱(醫養結合保險):探索大病、慢病和護理保險。
第五支柱(個人 / 家庭財富保障):尚未制度化,但強調其重要性。
2.十八大以來改革成果:
實現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併軌(新農保與城居保合併)。
養老金待遇持續提高(職工養老金” 二十連漲 ")。
結余資金投資規模達 1.8 兆元,年均收益率超過 5%。
二、當前面臨的挑戰
人口形勢:連續三年人口負增長,60 歲以上人口超過 3.1 億。
基金可持續性:職工養老保險基金預計 2035 年收不抵支,2045 年耗盡結餘;居民養老保險依賴財政補助。
制度不平衡:群體差距(職工養老金為居民的 14 倍)、城鄉差距(2021 年城鄉老年人收入比 3.4:1)、參保覆蓋不足(數千萬靈活就業者未參保)和投資效率待提升(80% 結餘資金為低收益存款)。
三、六大改革建議
1. 縮小群體與城鄉差距
大幅提高居民基礎養老金,目標 2030 年城鄉老年人收入比降至 2.4:1。
推動居民養老金未來 5-6 年追平城鎮職工低線水準。
2. 擴面提質增效
統籌深化:推進三項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
應保盡保:重點覆蓋靈活就業、新業態從業者。
激勵繳費:通過” 明補 " 政策(如分賬透明化、提高記賬利率至 1.5%-2.5%)、宣傳參保福利(賬戶餘額可繼承、財政兆級補貼)。
政策優化:解決重複參保、轉接不暢問題。
3. 強化基金可持續性
提高國有資本劃撥比例至社保基金,建議成立” 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公司 " 專業化運營。
參考中央匯金公司模式完善國有股權管理,過渡期通過國債 / 機構債補充現金流。
已累計劃撥國有資本 3.3 兆元,社保戰略儲備達 3 兆元。
4. 提升投資效益
提高委托投資比例(當前僅 20%),放寬投資品種限制。
借鑑社保基金長期投資經驗(A 股年均回報 11.6%),優化考核機制(側重長期價值投資)。
對比數據:貨幣基金 / 債券 / 股票 10 年年均收益率 2.2%/4.7%/3.5%,20 年 2.6%/4.5%/9.8%。
5. 發展第三支柱
稅收激勵:允許家庭免稅上限,打通第二支柱(企業年金)與第三支柱稅優政策。
產品創新:支持養老金轉入護理服務或商業產品時延續稅收優惠。
解決當前問題:個人養老金開戶多但實繳少,需提升吸引力。
6. 推進醫養結合改革
擴大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已覆蓋 49 城 1.8 億人)。
整合醫療與養老資源,發展” 醫養聯合體 "。
探索” 以房養老 " 等新型保障模式。
四、改革邏輯與目標
方法論:強調專業化、市場化、法治化操作,注重國有資本效能與民生保障平衡。
戰略意義:緩解老齡化壓力,促進社會公平,培育耐心資本支持科技創新與資本市場發展。
時間窗口:明確 2035 年、2045 年等關鍵節點,強調改革緊迫性。
郭樹清指出,儘管挑戰嚴峻,但通過系統性改革(特別是國有資本劃撥與投資機制創新),中國完全有能力建構更公平、可持續的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