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金融》內地數萬億元電子債權憑證迎來規範
經濟通新聞 2025-02-25 10:05
《經濟通通訊社25日專訊》人行等六部門近日就規範供應鏈金融業務發布徵求意見稿,其中針對電子債權憑證業務專門開設章節進行規範,這意味著此前處於無統計無監管,並迅速生長的電子債權憑證將被規範化和納入監管體系。
電子債權憑證興起於2015年,是由產業核心企業基於貿易背景在供應鏈金融平台上對上游供應商簽發的應付賬款電子債權憑證,承諾到期兌付。由於缺乏規範和監管,目前電子債權憑證的業務數據無從統計,但行業普遍共識是總規模已達到5萬億元人民幣。
隨著供應鏈金融加快發展,電子債權憑證也潛藏著一些問題和風險。有業內人士表示,從簡單流程看,電子債權憑證的出現,讓產業鏈上游企業原本源自對核心企業的應收賬款,從現金變為了一張期限為6個月的電子債權憑證,這相當於變相延長了賬期。
而一旦將電子債權憑證進行保理融資,企業實際獲得的賬款就會有一定的縮水。一位研究人士表示,一些核心企業平台與銀行等金融機構或關聯保理公司聯手收取保理費用,相當於核心企業二度向上游供應商收費,從而加大了上游企業融資成本。
此次擬發布的業務規範對於電子債權憑證進行了糾偏和規範,明確了必須具有真實貿易背景,不能擠占上游企業利益空間等原則。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上周在滬組織座談,擬進一步規範電子債權憑證的發展。(lc)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