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觀察:四大因素決定希拉里能否問鼎白宮
鉅亨網新聞中心
新華社瞭望智庫特約研究員、澳門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定定
隨著共和黨人杰布·布什宣布加入美國2016年總統大選,有實力競爭總統寶座的人選已基本出來。可以說,美國大選的選情差不多正式開始了,我們對此可做一個初步的選情評估和預測。
盡管距離2016美國總統大選還有16個月的時間,理論上任何事都有可能發生,沒人能把握贏得大選;但是大多數媒體已將目光聚焦到所謂的大選豪門之戰,即希拉里對陣小小布什。
這里我們先不討論這種對陣的可能性和可能結果,我們先來看看民主黨的希拉里要贏得大選需要哪些有利的條件。從筆者的角度來看,希拉里想要勝出主要取決於四大因素。這四大因素分別是:
一、希拉里能否成為民主黨的唯一共主,代表民主黨出戰。
這一點目前看來可能最沒有爭議。眾所周知,民主黨內暫時沒人有實力和勇氣出來跟希拉里競爭。但是,往后也許會有個別候選人為了打名氣出來與希拉里一爭高下,但結果是否會陪太子讀書仍得看命運造化。
而即便希拉里在民主黨內順利出現,黨內贏得太輕松會是好事嗎?有一種論調以美國籃球總決賽的賽事進程做比喻對此表達了擔心:如果有一支隊伍過早地贏了半決賽,需要休息一星期,而休息卻可能打亂運動節奏讓隊伍生銹;最後導致該隊伍的狀態反而不如另一支跌跌撞撞闖過來的球隊。
因此,希拉里的團隊能否精心準備、保持高昂的斗爭士氣和充沛的精力就成為關鍵。從這個角度來看,希拉里以逸待勞未必一定就是壞事。
二、是否存在選民的創造歷史心理和補償心理。
首先,希拉里如果獲勝,將會創造歷史,成為美國第一位女總統。這點尤其能激發女性選民的投票欲望。跟2008年不同,那時希拉里運氣不太好,當時她的對手是奧巴馬。這就出現了第一位可能的女總統與第一位可能的黑人總統的對決;結果表明民眾對黑人總統更感興趣。
但這一次,希拉里很有可能是與小小布什對決,即便不是小小布什,對手也會是一個男性白人。這樣看來,我們要考量的就是女性候選人對男性白人候選人的優勢有幾何?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國大選中,我們切不可忽視女人的力量。2012年大選,53% 的選民是女性, 其中大多數投票給了民主黨;2016年大選,女性選民的投票率估計會更高,這是希拉里的一大超級利好。
其次,選民的補償心理也不可忽略。很多支援希拉里的選民可能會覺得2008年希拉里被剝奪了創造歷史的機會,因此這次要倍加努力出來支援她;而奧巴馬的支援者也有補償心理,認為應該給希拉里一次機會;還有那些對奧巴馬執政能力失望的選民,他們可能會覺得還是希拉里能力強,投票給她的欲望也會很高。
三、美國經濟是否可以穩健復甦。
1992年克林頓競選時的名言“傻瓜,一切都是經濟!”言猶在耳,經濟牌在美國大選中的份量不可忽視。奧巴馬任內實現了景氣復甦,盡管速度沒有想象中快,但從整體來看,經濟狀態仍有利於民主黨。目前來看,基本可以判定經濟仍會繼續緩步穩健復甦。如果經濟情況不錯,選民們沒有必要冒險換黨執政。要是選民們的這個心態能持續到選舉前,這也將是希拉里的一大利好。
最後,共和黨是否繼續不得人心,尤其是不得年輕人和少數族裔的人心,站在跟美國社會進步潮流相反的方向,這點尤其重要。
縱觀今日美國,左的潮流逐漸興起,白人加富人是大家痛恨的目標。年輕人、窮人、黑人、少數族裔和女人都是希拉里的大票倉;而共和黨依靠老白人和富人,很難贏得大選。數據顯示,自2000年以來,共和黨在普選票數上只贏過一次,充分說明了其在走下坡路的趨勢。
總而言之,如果上述四個因素都朝著有利於希拉里的方向發展,那么她取得最後選舉勝利的希望就很大。如果四個因素都朝著不利於她的方向發展,那么她失敗的概率就很大。如果其中某些因素的發展方向對她有利、有的不利,那么結局就比較混沌,要到最後一刻才能見分曉。無論如何,2016的美國大選值得我們觀察。
(本文為新華社瞭望智庫特約稿件,轉載請標明出處)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