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REITs修法投信躍躍欲試!借鏡星、日開發5大商品 助攻亞洲資產管理中心
鉅亨網記者張韶雯 台北 2024-12-11 20:56
台灣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在 2024 年不動產證券化修法後,可望擴大不動產證券化事業參與範圍,KPMG 畢馬威不動產顧問指出:目前全球 REITs 商品漸趨多元有公共建設、養老不動產、綠能設施、資料中心及海外不動產 5 大類,希望新法令上路後,為金融市場挹注新活水,助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
KPMG 安侯建業於今 (11) 日舉辦「不動產證券化投資」研討會,邀請專家探討不動產證券化投資市場的概況與機會、了解相關稅務和法律議題,希望為投資人提供專業且全面的說明,並協助客戶制定適當的投資配置及金融資本規劃。
KPMG 安侯建業執行長施威銘觀察,不動產證券化金融商品在國際已發展數年,以長期穩定收益作為特點廣受各國投資人喜愛。亞洲市場中尤其以日本、新加坡績效表現亮眼,投資報酬率約 4%~7%,且投資標的更為豐富、多元。日本市場共 58 檔 REIT,總市值約 1,100 億美元,為亞洲之最。
新加坡 REIT 規模則約 900 億美元,佔星國股市市值比例 12% 為亞洲最高。相較之下,台灣市場受限規模小、發行量少導致市場發展過於緩慢,20 年來總共發行有 10 檔,經過清算後剩 6 檔,占台股市值不到 0.1%,且投資報酬率約 2%~4%。相較於新加坡、香港及日本等市場,投資標的多囿於辦公、旅館或商場類之不動產,政府希冀透過修訂制度面的方式給予刺激,以增加台灣不動產證劵化市場的國際競爭力。
KPMG 畢馬威不動產顧問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昇恒指出,過去 REIT 採信託架構,由信託業者擔任發行商,但由於信託業者大多都委外給管理機構負責資產管理,形成權責分離、態度保守的情況,無法吸引投資人買單。然而此次導入基金架構下,由不動產投資專業機構發行、管理不動產,信託業者僅為保管監督。有望透過專業機構參與,投資態度轉向積極多元,打破市場停滯現況。
在近年 ETF 成為台股寵兒的同時,收益率不高的 REIT 就被拋出投資人的清單外。不過在此次修法中,市場上已有多家投信業者有意發行 REIT,可借鏡日本、新加坡成功經驗,發揮自身專業能力與視野,把投資標的跨足倉儲物流、醫療機構、數據中心等不動產類型,把眼光放向國際不動產市場。不動產證券化的本質就是金融商品,只要收益率能獲得投資人青睞,REIT 的規模成長以及擠身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目標都只是水到渠成。
國泰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協理吳惠千表示,過往台灣 REITs 基金的投資項目受到法規侷限,多以傳統出租型商用不動產為主,收益雖然穩定但較難有突破性成長,致使信託架構 REITs 在台灣發展將近 20 年卻未能蓬勃發展;預期未來修法後、由投信發行的基金架構 REITs,在投資方式及投資範圍上可以有更多彈性、更多元化的選項,同時再搭配投信成熟的基金投資、運營管理及行銷資源,改良版基金架構 REITs 將可創造更好的基金績效,為台灣 REITs 市場帶來新篇章。
協合國際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谷湘儀分析,證券化商品要能發展成功,必須在三個面向都能滿足,包括:一、法規友善、具發行彈性及效率,商品易於規劃可逐漸增加規模;二、產業集團的參與,提供優質資產且可便利移轉。三、稅賦誘因、政策鼓勵。目前基金型 REIT 的修法和討論,使我國的證券化法制跨了一大步,也帶來新的曙光和商機。
無論是不動產證券化條例及將要上路的基金型 REIT,二個修法草案都已在立法院討論中,為使新型態的 REIT 能夠發展,鼓勵民間投入,現行修法草案都還許多法律疑義待解決。配合發展我國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目標,REIT 也必須法規檢討及鬆綁。尤其是不動產的定義過於侷限,以及投資公共建設或基礎設施需開放採行 SPV 的持有架構,均有法規檢討空間,應思考如何建立法規友善的環境並邁向 REIT 2.0,共同打造 REIT 產業鏈,留才引資,開創 REIT 新局。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