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何亞非:中國資本“走出去”不能只考慮利潤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6-25 14:18


“2015中國未來經濟論壇”於6月25日在北京召開。上圖為國務院僑辦副主任、原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非。(圖片:新浪財經 梁斌 攝)              “2015中國未來經濟論壇”於6月25日在北京召開。上圖為國務院僑辦副主任、原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非。

和訊網訊息 “2015中國未來經濟論壇”於6月25日在北京召開。國務院僑辦副主任、原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非出席並演講。


何亞非認為,中國“走出去”戰略順利實施需要重視和處理好四對關係。第一,要處理好“走出去”戰略與深入參與全球治理和引領治理體系改革的關係。全球治理體系是由各種各樣的條約、國際組織、雙邊協定、多邊協定綜合組成的。一定要深入參與這個體系和體系的改革。

第二,要處理好與各國發展戰略對接和不同文化融合的關係。不能簡單把“走出去”戰略理解為把企業和資本簡單搬出去,或者把過剩產能轉移出去,必須把中國發展和其他國家發展統籌起來考慮。至於“文化的融合”,何亞非坦言是中國企業“走出去”很大的一個困難。中華文化跟其他國家的文化,中國企業本身的文化跟當地企業的文化之間的衝突,需要被充分考慮。

第三,“走出去”戰略與“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國家發展戰略應統籌起來考慮。這些重大發展戰略都是中央在下先手棋,要主動適應國內外形勢變化,在考慮“走出去”戰略的時候,必須跟國家自身發展戰略緊密聯系在一起。

另外,何亞非還表示,中國資本“走出去”不能在走西方資本輸出時只考慮利潤的老路,要跟所在國的發展戰略對接,考慮所在國的經濟可持續發展,走共同發展、共同富裕的道路。

以下為演講實錄:

何亞非:今天新華社、北大舉辦這么一個論壇,給我出的題目是:“走出去”戰略。我想分幾個部分來講:第一方面,講一下中國經濟新常態下,世界經濟的態勢如何。第二方面,講講中國“走出去”的優勢和困難,也就是說困難和機遇。第三方面,講講怎么辦,怎么處理好幾個關係。

今年是中國經濟承前啟后的關鍵之年,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十三五的謀局開篇。所以深入的思考、研究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的發展動力和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發展的內在聯系,對於重新定義未來中國非常重要。先了解一下中國經濟新常態以后整個世界經濟的態勢。

大家知道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后,美國和西方主導的世界經濟,新自由主義也好,華盛頓共識也好,這些西方主導的經濟理論都信譽掃地,而且西方經濟復甦緩慢,失業嚴重,債務危機不斷。有的人甚至說西方資本主義制度已經出現了系統性的、制度性的危機。比如說占領華爾街的運動,年輕人提出來的1%和99%的矛盾,貧富差距的拉大等等。與此同時,中國的發展比較順利,我們發揮了道路和制度的優勢,在全球化大潮中,市場和政府兩手都運動的比較得當。2008年以來,我們為世界經濟避免崩潰性的危機,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現在世界經濟進入了調整期,美國和西方,特別是美國也開始調整國際經濟的規則,他要修改規則。美國推進的兩洋談判,tpp和ttip,把中國都排斥在外,在服務貿易、知識產權、環境保護、勞工權益等方面要設置高的門檻,削弱中國的競爭優勢。這會影響中國“走出去”戰略的順利實施。同時,西方貿易保護主義也開始盛行,中國已經成為西方貿易救濟調查最嚴重的國家,我們被調查反傾銷也好,其他方面調查也好,中國遭受的困難最多。

當然,調整國際規則也不西方一家,我們也在調整,我們也希望國際秩序、全球治理體系能夠更加合理。大家可以看到從2013、2014年開始,中國推動建立了金磚國家開發銀行,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這兩個有點像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一帶一路”下面,我們又成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這些都是區域和國際性的金融機構。當然,我們說這是對世界銀行的補充,是對國際金融體系的補充。補充也罷,也是在修改,希望更好一些。

在國內,我們正在推行自貿區的建設,上海自貿區試驗成功以后,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在廣東、福建、天津三個地方建立自貿區。所以國內現在有四大自貿區,有統一的負面清單。自貿區談判在國際上也取得了重大的進展,我們和韓國自貿區談判達成協議,和澳大利亞也達成了協議,跟東盟和其他國家的跨區域,或者區域全面經濟合作協定的談判也在順利推進。所以看到國際經濟領域,圍繞規則制定的博弈相當激烈。

同時,全球經濟新一輪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正方興未艾。以美國能源革命和全球智慧制造為特征的發達國家高階制造業的回流,這是一方面。廣大中低收入國家爭端中低階制造業承接為另一方面。對中國形成雙向擠壓。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在國際地緣經濟深刻變化,全球力量態勢總的對發展中國家有利的情況下。中國能否走在新工業革命的前列是一個考驗。這是一個方面。

第二方面,中國“走出去”優勢和困難並存,面臨更大的壓力,也有更多的機遇。中國“走出去”,除了制造業、裝備這些產能的輸出以外,現在也有技術和資本、資金的輸出。我們走出去的優勢,首先我覺得是經過改革開放30幾年積累起來的成功的發展經驗,這是經過全球化和國際競爭千錘百煉,體現出來的中國發展道路、發展模式、制度的優勢。也就是說中國的軟實力其實是我們走出去的第一個優勢。

其次是中國的制造業,中國現在已經成為制造業大國,雖然還不是強國。有幾個數字,2014年中國的工業增加值就有22.8萬億元,占gdp的35.85%,占全球制造業的比重超過20%,居世界首位。也就是說,在全球500余種主要工業產品中,中國有220多種產品居世界第一。我們經常說世界上只有一個國家工業生產門類最齊全,那就是中國。中國什么都能生產,這一點連美國也自嘆不如。我們在高鐵、交通裝備、通訊裝備、電力裝備、工程機械等領域已經形成了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群,聯合國工發組織有一個統計,中國工業競爭力指數2012年已經升到全球第五位。

我們的困難在於國內面臨穩增長、調結構的雙重調整。國內進入了爬坡過檻的關鍵時刻。我們資源比較缺乏,唯一要靠發展制造業彌補資源的赤字,才有可能取得經濟可持續發展。所以制造業的升級成功與否,將決定中國經濟的轉型是否能夠成功。我們必須從制造業的價值鏈低階向中高階提升。

第三個優勢,我們的技術和資金輸出也已經起步了,這個在過去是沒有的,因為我們主要是引進來為主。有些統計說2015年中國就可以成為凈資本輸出國,就是你的fdi外國直接投資,如果減去對外投資的話是個負數,你對外投資超過吸引外資。中國政府已經設立了中非合作基金,中國與拉美的合作基金等等,我們剛才提到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都表明中國資本走出去的速度和規模在加快。這是我們面臨的困難和機遇。

我想重點講一下中國“走出去”戰略要能夠順利實施的話,需要重視和處理好四對關係。十八大以來中央做出了一系列關於中國經濟發展的重大部署,中國“走出去”戰略的成功與否,將決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實現。所以我們面對全球產業格局正在調整,未來產業競爭十分激烈這個新的挑戰,要以總書記“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思想”為引領,力爭在新一輪全球競爭中贏得主動。這四個關係主要是什么呢?

首先,我覺得要處理好“走出去”戰略與深入參與全球治理和引領治理體系改革的關係。因為你走出去以后就不是在中國國內,全球治理體系是由各種各樣的條約、國際組織、雙邊協定、多邊協定綜合組成的,我們叫全球治理體系。所以一定要深入的參與這個體系,包括這個體系的改革,“走出去”戰略必須考慮這一點。

我們現在的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是二戰結束的時候以美國為主導的西方國家確立的,今年是聯合國成立70周年,習近平主席要去紐約參加慶祝活動,訪問美國。這個體系存在70年了,有利有弊,現在全球化和去全球化同步發展。經濟全球化發展的特點是像世界貿易組織這樣的多邊貿易體系,看來大家都已經放棄了。但是另一方面,區域的合作,或者次區域的合作非常多,雙邊的自貿區、多邊的自貿區越來越多,標準越來越高。所以我們看到的是全球碎片化,區域合作在加強。我們中國企業和資本走出去,一個要受到全球治理體系的制約,另外你也會影響全球治理體系,你就會影響規則,所以我們還是要通過“走出去”戰略,特別是通過“一帶一路”建設拓展新的市場空間,通過國內自貿區的建設,提升中國對外開放水平為中國探索更加有利的體制機制條件。

中國企業要按照比較優勢和世界經濟總體發展的考慮來進行全球性的資源和市場版面。不僅要考慮投資國所在的地方經濟發展,還要考慮區域經濟的發展和全球經濟的平衡。今後世界經濟活動會更多的涉及新的經濟規則的制定,這也需要外交的配合和支援,需要國家層面的統籌和協調。所以從其他國家成功的經驗看,“走出去”戰略需要行業和系統,包括國家層面的協調。

第二個關係,要處理好與各國發展戰略對接和不同文化融合的關係。一個是發展戰略對接,一個是文化融合。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博鰲論壇介紹“一帶一路”設想的時候,特別提到了我們希望中國的發展戰略跟沿線國家的發展戰略對接,發展戰略的對接就意味著你要考慮所在國可持續發展,所在國經濟的統籌發展,這當然體現了中華文明“達而兼濟天下”的全球主義胸懷和人類共同體建設的理念。

所以,我們不能簡單把“走出去”戰略理解為就是把企業和資本簡單的搬出去,或者把過剩的產能轉移出去,不是那么簡單,必須把中國發展和其他國家發展統籌起來考慮。文明的對話、文化的融合,是我們企業走出去的很大的一個困難,我們現在在緬甸也好,在泰國,在有些地方碰到的困難,包括在非洲,許多企業“走出去”的困難其實是一種文化融合的困難。這里文化有中華文化、中國文化跟其他國家的文化,有中國企業本身的文化跟當地企業的文化之間的衝突,這需要我們充分考慮。

第三,我們要考慮的是走出去戰略與“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國家發展戰略統籌起來考慮,要處理好這個關係。中央提出的十三五期間,或者今後一段時間三大發展戰略,“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國內我剛才講了有粵、閩、滬、津四大自貿區建設,還有新型城鎮化建設等等。因為我們城鎮化率2020年要達到60%。這些重大發展戰略都是中央在下先手棋,要主動適應國內外形勢變化,我們在考慮“走出去”戰略的時候,必須跟我們國家自身發展戰略緊密聯系在一起。

最後一點,我簡單的講。我們到了資本走出去的階段,要處理好商品跟資本的關係,與金融資本、金融體系的關係,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在上海浦東干部學院給國企班講課的時候講到一條,我說馬克思經典著作《資本論》講西方資本的時候,講的非常犀利,就是說西方資本走出去,只考慮利潤。所以說每個毛孔都滴著鮮血,中國資本走出去是不是重新走西方資本的老路,還是要走一條自己的路,我想總書記已經給了我們回答,就是你要有中國發展戰略跟人家發展戰略的對接,要有不同文明的對話,要考慮所在國的經濟可持續發展,要走共同發展、共同富裕的道路。這個就是答案。就是你不能只考慮中國資本能不能盈利,所以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新的問題。我覺得我們應該好好的考慮。

謝謝大家。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