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為什么西方軍火商人紛紛將目標轉移至亞洲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6-18 08:14


亞洲問題分析師eufracia taylor撰文指出,雖然中國是巴基斯坦和緬甸等國家的主要軍火供應商,其他國家關注中國的技術質量,也擔心與中國進行軍火買賣或會影響他們和美國的外交關係,因而為中國打入新市場增加了難度。但雖說如此,中國已開始大量投資於國內的國防體系、鼓勵積極競爭。長遠來說,中國作為供應商的產品質量和地位應該可以提高。亞洲的市場走勢與區內戰略競爭密切相關。目前的情況是:當區內安全受到威脅,或是當亞洲國家提高國防預算,西方軍火商便能從中獲利。但未來幾年,隨著區內的軍火商能力提高,有可能會改變現時的競爭狀態。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亞洲國家謀求軍事現代化,外國和本地的軍火商便紛紛把握機會謀利。海上領土爭議大大提高了亞洲國家對海軍和空軍作戰能力的要求,加上這些國家經濟迅速發展,也令國防預算大幅上漲。


據國際戰略研究所估算,2010年以來,亞洲國家的國防開支已上漲逾27%至去年的3442億美元,占全球國防開支總漲幅的三分之一。牽涉其中的不 僅是全球軍事工業的龍頭企業;過去主要面向國內市場的企業也躍躍欲試,參與競爭。日本便是這個潮流最明顯的代表。去年四月,日本放寬了武器出口限制,五月 便舉行了首場軍火貿易戰。

不過,亞洲各國的相關條例不斷變化,加上對軍火的要求提高,對知名的外國軍火巨頭形成挑戰。要滿足這些亞洲國家形形色色的要求,軍火商就必須配合不同的應對規則,提供多樣的產品。

西方軍火商將目標轉移至亞洲的另一原因是:美國和歐洲縮減國防開支。以往美國的軍火商從盟友日本及韓國獲取了不菲的利潤,但現在美國和歐洲的軍火商 之間競爭日烈,尤其是來自法國、德國和英國的競爭。西方和韓國的軍火商也開始放眼亞洲新興市場,希望能乘東南亞經濟實力日益強大之際而獲利。

印尼空軍現代化,激起美國、韓國、瑞典和西班牙加入與俄羅斯競爭──傳統以來,俄羅斯是亞洲國家主要的軍火出口國。不過,由於印尼的國防工業法案旨 在支援國內工業,一些歐洲廠商順勢表示,愿意提供完整的技術轉讓,韓國的廠商也表示有興趣和印尼廠商合作。而美國軍火商由於受到更嚴格的技術共用條例約 束,因此甚受打擊。

除了印尼之外,區內其他國家也紛紛大力發展本國的國防工業。不過,法國4月與印度達成了75億美元的戰斗機交易。印度不再自行生產,而是直接從法國購買,說明一些國家可能為了提高軍事實力而犧牲本地生產商的利益。

這個例子充分證明了亞洲各國政府的苦惱:國防安全的需要,或迫使他們至少在短期內改變方向,轉投能夠提供所需技術的外國廠商。但長遠來說,這些全球最大的進口國若是能提高國內軍事工業能力,最終仍會威脅到外國軍火商的地位。

例如日本的影響力就愈來愈大。該國持續與印度談判出售水陸兩用機事宜,從中就可見日本出口潛力巨大。澳大利亞價值390億美元的潛艇項目,日本中標的機會也很大。

至於東南亞國家──特別是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為了與中國日益增長的實力抗衡,也在尋求與日本加強戰略合作。由於其高階產品必須跟歐洲和美國廠商競爭,日本未來幾年能否成功在市場占一席位,將取決於其營銷規則是否有效。

盡管區域內有種種變化,中國仍是亞洲國防開支變化的關鍵。由於長期以來美國對華實施武器禁運,中國市場大體上不對美國軍火供應商開放。而歐洲采取更靈活的規則,從中賺取了很大利潤,特別是在出售引擎和軍民兩用技術的生意上。

雖然中國是巴基斯坦和緬甸等國家的主要軍火供應商,其他國家關注中國的技術質量,也擔心與中國進行軍火買賣或會影響他們和美國的外交關係,因而為中國打入新市場增加了難度。但雖說如此,中國已開始大量投資於國內的國防體系、鼓勵積極競爭。長遠來說,中國作為供應商的產品質量和地位應該可以提高。

亞洲的市場走勢與區內戰略競爭密切相關。目前的情況是:當區內安全受到威脅,或是當亞洲國家提高國防預算,西方軍火商便能從中獲利。但未來幾年,隨著區內的軍火商能力提高,有可能會改變現時的競爭狀態。

埃烏弗拉西亞.泰勒(eufracia taylor)是風險分析公司verisk maplecroft高級亞洲問題分析師。

(翻譯/lola zhang;編審/alison yeung)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