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急遽下跌&V型反轉  從歷史股災看 總是有好買點

台灣銀行家 2024-09-05 11:27


撰文:吳嘉隆

今年 8 月初美股與台股都發生股災,投資人出現恐慌性拋售,後來的演變果然不出所料,居然是(也正是)V 型反轉,行情不但很快止跌,而且隨後反彈到起跌點,構成了一個危機入市的經典案例。


我想就這個案例,提出一個大膽的命題,就是急遽下跌的行情總是會出現 V 型反轉,不管造成下跌的是經濟因素還是非經濟因素,都是如此。

如果這個命題成立,那對投資人的思考是一個福音,就是在恐慌性下殺的行情當中,都可以進去撿便宜,因為都有機會在 V 型反轉中賺到錢。

8 月股災跌幅創紀錄

現在首先來回顧一下股災的情況。股災主要發生在 8 月 2 日星期五,以及 8 月 5 日星期一這兩天。美國道瓊指數在 8 月 1 日收在 40,347 點,然後 8 月 2 日成為黑色星期五,開盤先下跌 272 點,開在 40,075 點,收盤在 39,737 點,下跌 610 點;8 月 5 日成為黑色星期一,開盤就先下跌 681 點,開在 39,056 點,收盤在 38,703 點,下跌了 1,034 點,確實狼狽不堪。

在台股這邊,8 月 1 日的收盤是 22,642 點,然後 8 月 2 日的開盤就先下跌 501 點,開在 22,141 點,收盤在 21,638 點,下跌了 1,004 點;到了 8 月 5 日,開盤先下跌 655 點,開在 20,982 點,收盤在 19,830 點,下跌 1,808 點,連續 2 天下跌幅度超過 1 千點,創下台股紀錄。

行情急遽下跌是不正常的。如果基本面轉壞,股市有理由下跌,那麼行情就應該慢慢跌,穩定下跌,走出跌多漲少的下跌趨勢,這沒有問題。這個時候的熊市架構特徵是緩跌急漲。

反過來講,正常情況下,如果行情有基本面的支撐,那麼就會出現漲多跌少的局面,慢慢漲,穩定上漲,出現漲多跌少的上升趨勢,這個時候的牛市架構特徵會是緩漲急跌。

根據對股市行情的技術面觀察,這一次的股災很顯然是一種緩漲急跌,意味著行情的背後其實還是牛市架構。

這一次美國股災的經濟因素,主要有 3 個方面,最重要的是 8 月 2 日星期五公布的就業報告,讓市場擔心美國經濟可能已經進入衰退,這個「衰退恐慌」的情緒立刻在市場擴散開來;其次,是巴菲特(Warren Buffett)大賣持有的蘋果公司股票,手上囤積大量現金,讓投資人覺得巴菲特可能是在準備應對經濟衰退。最後一個因素是,日本央行在 7 月 31 日升息,並且暗示接下來可能還會升息,於是觸動了日圓套利交易的平倉潮,賣掉在美國的資產,換成日圓回去還掉日圓債務,以規避日圓升值的風險。

股災發生的時候,我立刻發覺所謂的經濟衰退恐慌其實並不成立,不過沒關係,這反而構成我們探討股災的一個教材。

恐慌情緒擴散造成股災

回溯過去的歷史,2020 年 1 月疫情爆發後,到 2 月下旬行情開始疲軟,到了 3 月上旬,恐慌情緒終於爆發,行情開始跳水,頗有世界末日的感覺,結果 3 月下旬止跌,4 月就開始展開 V 型反彈,到了 6 月下旬就漲回起跌點,彷彿股災並未發生一樣﹝見圖 1﹞。這是非經濟因素(疫情)造成股災的一個案例。

 2008 年雷曼兄弟破產,造成金融海嘯,這是經濟因素造成的股災。行情跳水的時候確實令人恐慌,但是,仍然不能擺脫股災的命運,就是會看到 V 型反轉。以台灣股市大盤的月 K 線﹝圖 2﹞為例,2008 年 9 月雖然開始大跌,連跌了幾個月,但 2009 年 3 月起股市開始強烈反彈,也是用了幾個月的時間漲回起跌點。

 所以,不管是非經濟因素的疫情,還是經濟因素的金融海嘯,股災的背後當然是恐慌情緒的擴散,可是,妙就妙在貪婪與恐懼這兩種情緒是不對稱的:金融市場上的貪婪情緒可以細水長流,長長久久,但是人類的心理結構卻無法長期處在高度恐懼之中,會出現狗急跳牆或跳樓大拍賣的反應,也就是說,因為恐懼情緒帶來的行情其實難以持久。

拉回當下的場景,以美國道瓊指數為例,我們已經看到 8 月股災仍然無法逃避 V 型反轉的命運。

從交易經驗來觀察,有兩個理由支持 V 型反轉。第一個是,當行情跳水式下殺時,通常大戶與主力都還來不及跑,所以等到恐慌情緒有所消退時,他們會很快把行情拉起來,以便他們自己可以賣出。第二個是,股市的下殺會引出停損賣壓,在美國通常都是程式交易,跌多了就會觸發停損的賣單。這些賣單通常是由市場莊家或造市商(Market-Maker)接走,等他們吃飽了,就有動機去拉抬行情,因為他們自己也要賺錢。

V 型反轉背後的主要因素,是恐慌情緒得到充分宣泄,連不該賣、不想賣的也賣了,後面已經沒有賣壓,於是會出現「跌得快,漲得也快」的局面。投資人如果了解市場心理的這個變化,那就會明白恐慌性拋售其實注定會是短期現象,這個時候跳進來接,都有機會賺到錢,剩下的問題只是賺多還是賺少而已。

瞄準好股票危機入市

巴菲特講的危機入市,原本的意思是針對好股票被錯殺而來。以台灣的台積電為例,許多投資機構都持有台積電這樣的好股票,但是如果股市下跌,許多基金經理人遇到贖回壓力,必須調現金,這時候就會想要賣台積電,因為台積電的市場流動性夠高,不需要跌價很多就可以賣掉,等將來現金回來,再把台積電買回來就可以了。所以,台積電就變成調現金的一個工具。於是,台積電的下跌,我們就可以說成是好股票被錯殺,因為台積電的本業與獲利前景基本上並沒有受傷。

這時候,投資人大膽進來接盤,會有兩段利潤,第一段是錯殺的行情會漲回來,第二段是好公司通常會得利於經濟衰退,因為衰退最後會淘汰產業的後段班,這些公司的市場份額最後會被產業的前段班拿走。所以經濟衰退從效果上來講,是在幫市場領導者擴大他們的市場占有率,也就是說,一旦衰退結束,好公司還會有成長力道,且反映在股價的繼續上漲。

巴菲特這樣的思考針對的是個別公司,而我這裡談的是大盤指數,不管是經濟因素還是非經濟因素造成恐慌情緒的爆發,這時候大盤指數出現急遽下跌,事後來看都離不開 V 型反轉的命運,於是,你如果在恐慌性下殺的後期進場,賺錢的勝算非常之高。

今年 8 月的股災,目前看來已經完成 V 型反轉,當初下跌多少後來就會反彈多少。如果你這次沒有在市場瀰漫恐慌情緒的時候跳進去接,那麼經過我上面的說明,相信你已經胸有成竹了,知道別人恐慌的時候,你就要貪婪,恐慌性下殺其實都是買點,然後保持耐心,靜待市場的恐慌情緒退潮,享受接下來必然發生的 V 型反彈。(本文作者為總體經濟學家,長期鑽研總體經濟、貨幣政策、地緣政治領域)

來源:《台灣銀行家》177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台灣銀行家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