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為“一帶一路”建設注入新動力
鉅亨網新聞中心
新華社記者張曦
西寧(CNFIN.COM / XINHUA08.COM)--中國首屆“ 一帶一路’金融論壇”在青海開幕,眾多與會專家表示,人民幣國際化趨勢愈加明顯,正在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新動力。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表示,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以來,以美元為主的全球貨幣流動正在減緩,目前,全球經濟雖緩慢復甦,但經濟增速較慢,去杠桿壓力較大。
“眼下,全球投資者最多持有的仍為美元,但種種跡象顯示:美元荒已不同程度出現。此時,人民幣可以補充全球經貿對貨幣的需求。今年,人民幣有望被納入SDR(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籃子貨幣,這將助推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和完善。”姚余棟說。
據悉,“一帶一路”戰略提出以來,中國與沿線國家貨幣互換、人民幣跨境業務迅速增長。截至2014年底,中國人民銀行已與28個國家和地區簽署貨幣互換協議,其中“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國家就占10個;全球14個清算行中,有7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均支援人民幣成為區域計價、結算及投、融資貨幣。
“近年來人民幣離岸市場建設成效顯著。以中哈為例,中國與哈薩克斯坦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開展跨境人民幣業務以來,中國新疆人民幣跨境業務增長迅猛。隨著一帶一路戰略推進,龐大的貿易和基建投資還將推動人民幣計價及支付走向沿線各國。”姚余棟說。
與會專家認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借貸人民幣優勢明顯:利率低且穩定,儲備充足不會出現流動性緊縮。一定要借此機會,打造讓國外投資者成規模且大膽使用人民幣的態勢。
光大集團總公司副總經理吳富林認為,“一帶一路”對中國金融提出“功能”的需求。中國貨幣要參與區域金融,成為支付、媒介、投資工具,人民幣國際化並不是要替代主流貨幣,而是補充。
“ 一帶一路’沿線許多國家都在開展新興產業,需要貨幣量會越來越多,今後我國在調控人民幣流通方向時要多考慮國外市場,預計未來幾年人民幣 走出去’的量會越來越大。”吳富林說。
吳富林同時表示,中國當下應完善人民幣環流機制,通俗地說,就是錢有去也要有回。《中國金融時報》總編輯梅國輝說:“比如,中國給國外貸款,國外購買中國的債券,實現了人民幣回流良性雙向循環。”
針對以上情況,與會專家建議:中國應盡力保證人民幣在國際市場流通渠道暢通、保證人民幣在國際市場流量可控、保證人民幣不泛濫於國際市場。
“人民幣走向一帶一路需要技術保障,強大的貨幣運行依靠強大的清算系統,特別在網絡金融環境下,清算系統尤為重要。中國應加快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和全球清算體系建設,實現人民幣跨境支付、清算的高效安全;加大支援境內機構使用人民幣對外貸款和投資。”吳富林說。
“人民幣國際化為 一帶一路’建設注入新動力的同時,也被 一帶一路’賦予了新支點和新機遇。姚余棟說。(完)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