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日本自取其辱 看不清亞投行背后的戰略計劃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6-05 08:33


法國前外交官陳有容撰文指出,日本質疑中國領頭的亞投行可能有看似有理的原因。然而,日本不僅會失去上述的許多商機,也有可能像一些評論員所說,會被美國突然改變主意加入亞投行弄得措手不及,被羞辱和冷落一旁。中國還是希望日本能夠加入,這對大家都有好處,對日本更是如此。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加入由中國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的創始成員國有57個,選擇不參與的日本因此格外引人注目。日本把自己孤立起來的原因,是它不得不聽命於華盛頓,和對中國長期以來的恐懼。但對東京來說,這可是外交上的一大倒退。


日本商界領袖對喪失亞投行所帶來的巨大投資機會表示關注。然而,政治領導人卻以亞投行的種種缺點為由,堅決反對這個新銀行。在他們眼中這個新銀行威脅美國主導的、不容挑戰的金融秩序。

大多數日本人局限於“中國對抗日本/美國”的簡單心態,沒有幾個對亞投行的整體規模和中國的雄心壯志有所了解。美國能源專家伯克(robert berke)說:“亞投行只是中國對世界經濟局勢進行革命性改變目標的一部分”。

中國大力倡導,被指意圖挑戰以美國為主的國際金融秩序的亞投行,其實有為巨大基礎設施需求提供融資的實際作用。這些基礎設施項目不限於中國和東南亞,還包括沿陸上絲綢之路的中亞地區;沿中國倡議的“海上絲綢之路”的東南亞和南亞地區;甚至北冰洋冰川溶化所可能帶來的未來航道。

因為來自中國的威脅而寢食難安的日本,對中國通過一直被忽略的中亞,連接亞洲、中東和歐洲,並因此讓整個局勢改觀的“一帶一路”計劃,缺乏應有的警覺性。

發揮上海合作組織的功用、提供巨額石油/天然氣合同、及在中亞國家的基礎設施項目慷慨投資,讓中國在這些國家建立了強大的影響力,並實際上取代俄羅斯成為這個區域的主要強國。這個中國西部的新友好環境(相對於東部的敵對環境),為中國的絲綢之路計劃營造了有利的局勢。

在美國從阿富汗撤出之際,北京填補了這個地緣政治空間,並在受戰火蹂躪的鄰國建立了影響力。一旦恢復和平,這些國家將成為中國直接連接石油資源豐富的中東的陸上頻道。

與此同時,中國也同巴基斯坦維持密切關係,目標是建立在波斯灣入口,連接中國西部與巴基斯坦瓜達爾港(gwadar)的“經濟走廊”。在絲綢之路框架里,亞投行在這些區域龐大的基礎設施項目上,毫無疑問將扮演重大角色。

去年12月,中國貨運班列從義烏出發,由中國西部途經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波蘭、德國、法國,最終抵達西班牙馬德里,全長2萬6000多公里。這是世界上最長的鐵路貨運線,也凸顯了現代絲綢之路可以帶來的豐厚利益。

同樣的,在連接亞洲太平洋(601099,股吧)沿岸與歐洲大西洋(600558,股吧)沿岸的跨大陸鐵路基礎設施建設上,亞投行的角色將舉足輕重。

除了“一帶一路”,中國的計劃藍圖似乎也包括探討可以大大縮短亞洲、歐洲和美洲間貿易距離,途經北冰洋的新航道。氣候變化和冰塊加速融化,慢慢增加了向來冰封的北冰洋的商業運輸活動。

北冰洋的新商機引起了北冰洋國家和亞洲國家(中國、日本、韓國、印度及新加坡)的興趣。中國在這個新前沿非常活躍,甚至聲稱自己為“鄰近北冰洋”的國家。中國積極使用其破冰船,在建立途經北冰洋,稱為東北航道(northeast passage)的新航道上,明顯居領先地位。

新加坡學者廖振楊(joseph chinyong liow)去年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雜志的文章里便指出,相對於經過馬六甲海峽和蘇伊士運河的傳統亞歐航線,東北航道可以省下許多行程、時間、油耗和價格,碳排放也因此更少。比如,橫濱與鹿特丹間的距離,可以因此縮短8700公里。

這“北冰洋絲綢之路”未來的商業發展,意味著對這偏遠地區老舊的港口投入大筆投資,將它們現代化。當然,亞投行的角色也是至關重要的。

日本質疑中國領頭的亞投行可能有看似有理的原因。然而,日本不僅會失去上述的許多商機,也有可能像一些評論員所說,會被美國突然改變主意加入亞投行弄得措手不及,被羞辱和冷落一旁。

中國還是希望日本能夠加入,這對大家都有好處,對日本更是如此。

作者是退休法國外交官,曾派駐日本、美國、新加坡和中國。

葉琦保譯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