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拖累標普Q1獲利!美藥廠巨頭精簡產品線、明年底前全球裁2200人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4-05-14 17:26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專家指必治妥施貴寶拖累標普500指數今年首季表現。(圖:Shutterstock)

標普 500 指數企業今年首季財報亮眼,根據 92% 公司公佈的業績數字,該指數獲利料年增 5.4%,但 FactSet 分析師 John Butters 指出,若無美國藥廠必治妥施貴寶 (BMS)(BMY-US) 等 3 間企業的拖累,年增率將達 9.7%。BMS 今年首季營收成長 5 到 6%,但國際收入持平,約為 34 億美元,主要因為平均淨售價較低。

為削減成本,除宣布裁員外,BMS 還精簡產品線,BMS 打算明年底前將透過大規模重組削減 15 億美元成本,全球裁員 2200 人,佔總員工人數的 6%,BMS 上月關閉位於加州癌症免疫學和細胞治療主題研究中心,且已叫停 12 個專案並將在今年剩餘時間內繼續審查自家產品線。

根據中國《21 世紀經濟報導》,就連去年底收回肥厚型心肌病藥物 mavacamten 大中華區權益接手的該藥物團隊員工也被裁掉不少。

CIC 灼識創辦合夥人侯緒超表示,跨國藥廠進行大規模裁員和精簡產品線的主因包括對當前市場環境的一種反應,也有成本控制、戰略調整以及提升研發效率等不同因素的考慮。 

全球醫療健康產業融資近年遇冷,回落到 2019 年水準,去年全球完成醫療健康領域一級市場投資 3076 筆,累計融資 574 億美元,較 2022 萎縮超過兩成,單筆融資平均規模也從 2021 年高點 0.35 億美元跌落至 2023 年的 0.19 億美元,近乎腰斬。

BMS 並非唯一一家進行大裁員的跨國藥廠。今年來,跨國藥廠的裁員仍在繼續。根據 Fierce Biotech 數據,截至上周六 (11 日),今年共有 77 家生技公司在全球裁員,其中不乏諾華、羅氏、輝瑞和拜耳等大型跨國藥廠。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裁員潮中,中高層管理人員及核心研發人員也受到影響。

醫藥產業分析師表示,近期各大藥廠裁員消息頻傳,顯示跨國藥廠正經歷新一輪轉型陣痛期,為應對更多挑戰,相應的業務調整也在變得越加頻繁,裁員也就成為了常態。

侯緒超則認為,跨國藥廠透過裁員和精簡產品線等舉措,短期內可作為降低成本、提高運營效率的手段,長期來看仍需要依靠創新藥物的研發和市場推廣來實現業績的持續穩定增長。

對企業佈局者來說,目前跨國藥廠的「黃金時代」逐漸遠離,企業在當前市場情況下必須考慮提升運營效率,在縮減人力成本的同時,也必須對非核心產品考慮進行出售。為更好地應對市場挑戰,除進行大裁員外,跨國藥廠還採取了精簡產品線、重組併購等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在跨國藥廠被砍的專案中多處早期臨床階段,但也有處於三期臨床的產品被剔除。產業分析師表示,若專案推進到臨床階段並展現充分數據,對於後期開發成功率都會比較滿意,但若各方面數據不理想,對未來藥物前景迷茫,及時止損不失為一條理智的道路。

整體而言,跨國藥廠趨向於將研發重點放在投報率更高、更受市場認可的產品。

此外,為保證現金流,密集裁員、砍專案跟叫停臨床正成常態,但為了實現永續發展,尋找新成長領域也成為各家藥廠面臨的現實性問題,對外授權和併購重組等方式已成為跨國藥廠「自救」的重要舉措,像是在過去半年,BMS 花費 140 億美元收購 Karuna Therapeutics,其治療精神分裂症的新藥今年 9 月將獲得美國食藥署 (FDA) 批准,今年初諾華也宣佈已達成收購信瑞諾醫藥的協定。 

鉅亨號貼文

看更多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