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技術與資訊〉工研院發表《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 與首本《永續報告書》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2024-04-21 10:10
撰文/賴宛靖
工研院秉持創新精神,提出《2035 技術策略與藍圖》與首部《永續報告書》,為臺灣擘劃永續之路,引領科技發展與社會環境共融,為淨零轉型鋪平道路,展現永續發展的堅定信念。
日前工研院率國內科研法人之先,發表《2035 技術策略與藍圖》及首本《永續報告書》,展現對組織永續發展的承諾。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在臺灣經濟成長過程中,工研院在不同的年代都扮演產業所需的關鍵角色,永續將會是未來臺灣政府、產業、社會、全民共同追求最重要的目標。工研院從事市場導向的研發,擘畫「2035 技術策略與藍圖」,以科技創新引領臺灣及產業邁向永續榮景。同時,為強化經營體質因應外在挑戰,工研院於 2022 年成立「組織永續發展辦公室」,參考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提出「永續發展策略藍圖」,從六大面向出發,將 SDGs 融入組織文化與研發工作中,並發表首本「永續報告書」,之後將定期檢視組織永續發展的目標及成就,邁向組織永續。
彙整六大領域 擘劃永續方針
《永續報告書》中主要揭露 2022 全年度工研院於永續發展的具體作為與主要績效,以淺顯易懂的圖像化資訊,揭露工研院在科技研發、產業推動、社會公益、人才培育、友善職場、淨零永續環境等六大永續面向成果。
其中,在「產業推動」領域鏈結多達 521 個公協會、累積超過 154 個國際夥伴,成功建構出全球重點國家區域的科技合作平台;在「社會公益」面向上,工研院自 2013 年起陸續與慈濟基金會、世界展望會等組織攜手,將淨水科技用於救災,迄今已協助包括土耳其、波蘭、菲律賓、寮國及緬甸等受災地區,以及國內如花蓮、臺東、蘭嶼、宜蘭等偏鄉居民在災害發生時能有潔淨的水源供應。
「人才培育」範疇上,該年度已協助產業培育超過 12,000 人次產業人才;「友善職場」方面,工研院於該年度獲 Universum、Linkedln 等機構頒發最佳雇主品牌類相關獎項,成績斐然;「淨零永續環境」方面,工研院更不遺餘力,所成立的「減碳基金」於該年度投入超過新臺幣 9,000 萬元設置減碳設備及措施,並建置太陽能板、用水及廢水回收機制等,成功減少 2,093.9 公噸碳排,相當於 5.4 座大安森林公園年吸碳量,年度回收水量占總用水量更達 15.09%。
技術策略與藍圖 跨域整合研發量能
另外,「科技研發」更是工研院的核心價值之一,《2035 技術策略與藍圖》中,聚焦「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韌性社會」四大應用領域的研發方針,並延伸出「人工智慧與資安」、「半導體晶片技術」、「通訊技術」與「智慧感測技術」等支持四大應用領域的「智慧化致能技術」平台,透過系統性策略規劃與行動,持續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致力發展跨域解決方案。
在「智慧生活」領域中,工研院研發的「車載擴增實境互動智慧窗」,車窗即是透明顯示器,透過景物 GPS 座標資料庫和相機追蹤技術,能判定乘客視線,目光焦點在哪,景物導覽資訊立即呈現於螢幕,此項技術與高雄輪船公司合作,在渡輪「旗福二號」,提供導遊、導覽等服務,成為全球首創的智慧遊船,帶動智慧育樂與觀光商機;「健康樂活」方面,從上游到下游跨域整合生醫與紡織產業,開發出「軟硬組織整合之編紡人工韌帶」技術,加值 20 元的鞋帶,變身為一條 8 萬元的人工韌帶,助攻傳產轉型、跨足高階醫材領域。
「永續環境」方面則開發「VOC-3R 近全循環利用 - PI 膜綠色製程創新」,幫助廠商將製程溶劑自行回收純化再利用,每年可節省數百萬美元新購溶劑的費用,並將廢棄物資源化,逐步實現綠色 PI 產品的生產理念,該技術還能擴展應用至面板廠、電池廠、塗布廠等之揮發性有機溶劑的捕捉與回收再利用,提供經濟可行且符合 ESG 責任的方案;「韌性社會」領域中,研發出「7 奈米光阻表面改質及保護層材料」,該技術係與半導體原料商共同研發 7 奈米鈍化層材料,並持續開發 3 奈米以下製程用導線材料,促成臺灣半導體原料商投入 ALD 前驅物、光阻、封裝材料等研發,衍生投資約達新臺幣 90 億元。
「智慧化致能技術」領域裡,工研院整合國產與國際大廠 5G 基站,自主開發出智慧節能網路「O-RAN 專網節能管理技術」,提供基地台的自動化啟動與運作,並將節能模組化,可依據情境需求,快速安裝適合的節能機制,可擴展至不同的應用場景,如智慧工廠、智慧醫院等。
透過《2035 技術策略與藍圖》與《永續報告書》的發表,顯見工研院不僅是科技創新的引領者,更是永續發展的倡導者,將永續融入組織文化與研發工作,也為國內產業淨零轉型之路,點亮光芒。
轉載自《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第 382 期 2024 年 3 月號,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白宮變天!美股前景佳 惟須留意三大隱憂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