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智庫:把資本逐利的負面影響裝進“籠子”
鉅亨網新聞中心
當前特別值得警惕的是,在土地“私有化”論調的負面影響下,資本到農村“跑馬圈地”,在一些地方已呈暗潮洶涌之勢。其背后動力主要有兩點:一是對即期和遠期“利潤”的追求,二是對非法農轉非“暴利”的渴望。
新華社瞭望智庫特約研究員、房地產高級經濟師︱章林曉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耕地保護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強調,耕地是我國最為寶貴的資源。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們必須把關係十幾億人吃飯大事的耕地保護好,絕不能有閃失。在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中要把好關,不能讓一些人以改革之名行占用耕地之實。特別要防止一些工商資本到農村介入土地流轉后搞非農建設、影響耕地保護和糧食生產等問題。
“有的放矢”、“振聾發聵”,是習總書記講話的語言風格及特點之一。這次習總書記的重要指示,也彰顯了這一語言風格特點。他站在全域和歷史的高度,不但強調了耕地保護絕不能有閃失,而且還具體指出了當前農地改革中需特別注意的風險點,這無疑具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
對於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盡管中央明確了“三條底線”,堅持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並提出在試點基礎上有序推進。然而,無庸諱言,或明或暗反對“三條底線”的聲音時有出現,農地改革試點“搶跑”行為也時有發生。
當前,特別值得警惕的是,在土地“私有化”論調的負面影響下,資本到農村“跑馬圈地”,在一些地方已呈暗潮洶涌之勢。一些資本之所以敢於突破法律法規的禁止,勾結少數基層干部到農村大肆跑馬圈地,暗賭相關法律法規的修改,其背后動力主要有兩點:一是對即期和遠期“利潤”的追求;二是對非法農轉非“暴利”的渴望。
“跑馬圈地”的即期“利潤”,來自於現代農業的各項補貼。許多地方資本下鄉集中土地,現代農機裝備、滴灌設施等幾乎不需要自己投入,另外還有各項涉農低息(貼息)貸款;遠期“利潤”,則是可逃避貨幣貶值的壓力。中國m2與gdp比例,已屢創歷史新高。而當前農民耕種土地回報低下,圈占農村土地的成本十分低廉。有專家就曾多次建議,貨幣老虎越養越大,可喂之以農村土地之肉。
“跑馬圈地”的農轉非“暴利”,來自於資本到農村圈地成功之后再非法農轉非。由於土地用途管制,嚴格控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建設用地供求遠較農用地供求緊張,土地一旦從農用地轉變為建設用地,其價值就能得到巨大提升。這種非法農轉非“暴利”,其利潤何止“百分之三百”?
因此,到農村“跑馬圈地”的資本,極少有只滿足於即期和遠期“利潤”追求的,更多的還有對非法農轉非“暴利”的渴求。如果放任資本在農村土地上肆意妄為,一方面,失地農民流離失所的悲劇極有可能出現,另一方面,寶貴的耕地資源最終被破壞也是必然的結果。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保障糧食安全對中國來說是永恒的課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一旦發生大饑荒,有錢也沒用。”而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基礎,如果農地改革不但不利於耕地保護,反而會導致耕地非農用,威脅到國家糧食安全,那么,這種改革很難說是成功的。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有利於國家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的最終實現,在農地改革中必須警惕資本逐利的負面影響,將其裝進法律和制度的“籠子”中。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