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危機加速減碳戰略時機已到
台灣銀行家 2024-01-05 08:38
撰文:PaulJohn Shelton
全球氣溫創下歷史新高,極端氣候事件影響全球各地。2023 年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是撥亂反正和加速處理氣候危機的關鍵。
COP28 匯集了政府、企業、非政府組織、公民社會的重要領袖,盤點各國實現《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的進度。《巴黎協定》於 2015 年通過,是一項關於氣候變遷的國際條約,內容涵蓋如何減緩氣候變遷、進行調適、調整資金流動方式。
2023 年的 COP28 則希望讓世界各國制定行動方針,在這個發生戰爭與衝突的環境下,依然能夠大幅減少碳排,並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謀生管道,但這些崇高的目標從未真正實現,而且很可能永遠遙不可及。
COP28 共識 化石燃料必須「過渡轉型」
雖然並未獲得所有人同意,但至少聯合國認為科學事實已相當清楚。為了使全球氣候保持宜居,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產量必須迅速減少,而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必須在 2030 年之前提高到目前的 3 倍。也就是說全球必須在 6 年之內,讓風能、太陽能、水力、地熱以及所有可能的乾淨能源,增加至目前的 3 倍。
2023 年 12 月 13 日,COP28 氣候談判達成共識,世界必須逐步從導致地球變暖的化石燃料「過渡轉型」。儘管這是應對氣候變遷的重要一步,但是究竟「何時」開始做,以及誰來為這類轉型付錢等正當性問題,仍懸而未決。
這份 COP28 的協議其實本身存在許多巨大漏洞,它允許美國和其他化石燃料生產國,包括 COP28 東道主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繼續擴大使用化石燃料及排放碳汙染。
要在 2030 年達成這種目標勢必需要大量融資,相關投資能力必須飛躍性成長。
其中的重要問題之一,就是減碳幅度一直未能滿足需求。所謂減碳,就是改用低碳能源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減少大氣中的溫室氣體。
減碳的最終目標是「碳中和」,也就是讓二氧化碳濃度回到人類出現之前的自然水準,這個崇高願景野心大得驚人。在減碳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減少將使世界逐漸應對全球暖化的嚴重影響。
減碳挑戰大 急需長期穩定能源及政策
減碳必須面對不可思議的巨大挑戰,包括經濟和社會如何轉型、如何保障能源供應與永續。目前還有很多評論者的想法都過於簡單,認為只要全球性的碳稅就能加速減碳,他們甚至不明確討論碳稅如何計算、如何繳納、徵收之後如何民主地使用,某程度跟 COP28 的「過渡」協議沒兩樣。
相反地,世界真正需要的是長期穩定能源和政治決策,但截至 2023 年底卻依然嚴重不足。
如今減碳也已成為環境、社會和治理(ESG)的全球焦點之一,許多組織和國家都在爭先恐後制定 2050 年之前的減碳戰略。ESG 儼然已經成為一種「產業」,充滿各種爭議與臆斷。
而且目前沒有任何臆測提到了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SDGs 列出了 17 個目標,規劃人類和地球繼續和平共處、繁榮發展的藍圖。這些目標彼此環環相扣,確實沒有那麼簡單。
在 17 個永續發展目標中,減碳被列在第 7 項的「可負擔的潔淨能源」,希望將全球升溫限制在 1.5OC 之內。按照目前全球暖化的速度,這意味著人類需要盡快使排碳速度不再連年增加,並在之後盡快減少。全球在 2030 年的排碳量,必須比 2010 年少 45%,並在之後繼續驟減,至 2050 年完全淨零。
氣候變遷已經不斷嚴重破壞這顆地球。乾旱、洪水、熱浪、各種極端氣候事件等,正在直接傷害人類、生物、生態系,究其原因,正是我們對於化石燃料的依賴。雖然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都已經投入巨大努力推動再生能源,但仍然無法擺脫化石燃料。
如果要真正減碳,人類就必須改變生活和工作方式,同時設法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儲存至土壤和植被之中。這表示目前的經濟模式必須徹底改變,不能為了經濟成長犧牲其他一切。
無論是已開發國家還是開發中國家,無論有沒有 COP28 協議,都必須改用新的能源,改變建築、移動方式以及利用土地資源的方法。那些會直接使用化石燃料的活動,以及過程中會大量排碳的產品都必須快速捨棄,轉向低碳排的永續版本。
目前已知的永續版本,至少包括零碳排發電、綠色合成燃料、智慧型電網、永續土地利用。其中的農業和土地利用最是重要,因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三分之一,都來自畜牧業釋放的甲烷、化學肥料釋放的笑氣,以及破壞自然生態系所增加的二氧化碳。
落實減碳 鼓勵永續農法
之前在格拉斯哥舉辦的 COP26 將保育納入氣候談判的核心,並發起多項倡議和承諾來推動整體改變,承認人類必須善用大自然,維護健康的海洋與土地,才能有效控制升溫小於 1.5oC、保障水和糧食的穩定供應、培育出氣候變遷的應變能力。但到了 COP28 會議之初,COP26 大部分的倡議與承諾依然流於「空談」,或者才剛獲得關注。當然,喚起關注需要時間,但老實說,世界已經沒有時間了。
評論家認為,為了落實減碳,人類需要重新設計糧食供應系統,才能使大自然和氣候情況好轉。有人倡議改為在地素食,但目前還有許多國家陷於貧窮和飢餓之中,這種捨棄全球供應鏈的方案實在有點欠缺同理心。即使其論點有理,依然得考慮實作,要花多久時間才能讓全球的人都只吃當地生產的植物性食物?想必是不只 6 年,這絕對不可能在 2030 年達成。
聯合國估計,全球每年農業補貼約達 7,000 億美元,其中大約只有 15% 能對自然資本、生物多樣性、人們的長期工作機會與收入產生正面影響。為什麼會這麼低?因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補貼,都被各種普遍存在的腐敗行徑所侵蝕。
也許,我們應該重新檢視這些補貼和配給方法了。我們可以鼓勵農民採用永續減碳的方法,例如再生農業(Regenerative Agriculture)來生產食物,再生農業可以增強土壤的碳儲存能力,同時保障生物多樣性。
目前已經確定保育性的免耕農法(No-till Agriculture),可以減少土壤中的水土流失,提高生物量與土中的有機碳。這類種植技巧可以保護土壤結構、保持水分、抑制雜草和害蟲,並且將目前迫切需要減少的二氧化碳,長期封存在土壤之中。
在較貧窮的開發中國家,許多小農一直都在使用這種保護土壤的永續農法。已開發國家應該向他們學習。
扭轉暖化氣候 需全球人類共同行動
已開發國家很喜歡定期召開 COP28 這種氣候變遷會議,找各國重要人士共同「設定目標」。這些目標非常吸睛,會議結束之後也很容易成為媒體頭條,對於有資源實現目標的富裕國家和大官來說非常有用。漂亮的投影片與精彩的小組討論,總是能把偉大的永續目標談論得高潮迭起;某些與會者回國之後也能把這些「各方同意」的目標列為具體的談判成果。
但那些貧窮國家,以及巴西、印度、巴基斯坦、印尼、中國、奈及利亞、墨西哥這些所謂的「全球南方」(Global South)國家,對這種會議越來越不滿,尤其是希望達成的減碳幅度。因為這些國家認為,這類減碳目標都會妨礙該國經濟成長,而且大部分的溫室氣體都來自已開發國家。由已開發國家來規定全球的行動並不符合正義。
舉例來說,身為本次 COP28 東道主――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甚至在會議開始之前決定提高化石燃料產量,而且它絕對不是唯一一個繼續生產化石燃料的已開發國家,顯然它(和其他主要國家)打的主意成功了。
然而,減碳已經勢在必行,即便有了 COP28 的新協議,全球氣候也即將跨過不可逆轉的臨界點。COP28 設定了新目標,同時提出新版的全球合作方案,但依然讓許多人失望。
但這需要徹底改變目前的體制。要完成減碳目標,就必須將大量的金錢與人力,投入科學研究、永續與海洋科技以及相關基礎設施、土地保育與地力恢復、再生能源和永續建築。但在真正投資之後,全球的社會經濟環境、就業、社會福利都會大幅改善,投資將獲得好幾倍的回報。
這樣的徹底轉型,需要人們改變行為、推出新的政策和監理框架、鼓勵綠色投資、建立國際合作與徹底的多方協作。
在 COP28 之後,世界究竟能不能有更進一步的機會,扭轉全球暖化氣候、物種滅絕的軌跡,並使減碳成為現實呢?(本文作者為國際金融服務及相關行為 30 年經驗之顧問;譯者為劉維人)
來源:《台灣銀行家》169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台灣銀行家》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