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基金

花旗報告:各國央行齊力放水 市場反因流動性受害

鉅亨網劉祥航 綜合外電


图片说明
各國央行放水,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圖:AFP)

降息、寬鬆、購債,近幾年來增加流動性突然成為各國央行的重要任務。不過,花旗銀行 (Citi) 在最新報告中警告,全球迷戀流動性的結果,反而造成「流動性悖論 (The Liquidity Paradox ) 」-央行愈放水,市場上反而愈缺少流動性,因為大量放出的資金可能都押在同一側。


2010 年閃崩及 2013 年 QE 退場,就是市場上流動性突然消失的例子,高頻電子交易盛行,更擴大其影響力。價格大幅波動之下,投資人因此蒙受巨額損失。《Business Insider》報導,花旗認為,7 年來央行們齊力放水的結果,其實反而加大了流動性的風險。

這篇由 Matt King 在上周提出的報告,以美元及日元的「套利交易 (carry trades)」為例,市場原本是雙向的,但市場都朝著同一方向。因為央行的態度很明確,日本要寬鬆,美國等待升息,央行人為創造的流動性進入市場,進行單向交易,無論全球債市或股市,投資人都擠向同一側。

「羊群效應」讓趨勢強大,每日的波動減少。問題就在趨勢突然轉向的時候,市場就變得非常脆弱,極容易受創。

King 認為,過去 4 年,流動性看來非常充足,但這是央行所人為創造的。人們不去管公司獲利能力、總體經濟成長,只等著看央行創造流動性,依賴程度加大。

但這種趨勢不會永遠不變,例如,美國 Fed 升息就成為潛在的風險。而英國 David Cameron 贏得大選,企業及消費信心改善,有可能也會隨美國邁向升息之路。

當前的風險就在於,一旦央行無可避免不再寬鬆,市場無路可去,因為每個人都在同方向,到時候結果令人擔憂。

文章標籤

AFP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