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國〉刀郎重出江湖 《羅剎海市》一曲封神
鉅亨網編譯鍾詠翔 2023-08-07 08:00
沉寂已久的中國歌手刀郎,攜新專輯《山歌寥哉》歸來,以一首《羅剎海市》席捲各大社交平台。「以為刀郎已隱退,沒想到十年磨一刀,手起刀落,一曲封神。」在 QQ 音樂,有一位網友這樣說。
據《第一財經》報導,《羅剎海市》在 7 月 19 日上線以來,在 QQ 音樂連續佔據新歌榜、熱歌榜、流行指數榜等榜單的榜首。截至 7 月 30 日 18 點,該曲全球網路播放量達到 80 億次,超過 2017 年西班牙神曲《Despacito》55 億次的世界紀錄。
這首下半年最火的「神曲」,又讓人想到 2004 年,刀郎的《2002 年的第一場雪》在中國走紅,以 270 萬張銷量的成績,成為唱片時代難以複製的現象,街頭巷尾都是刀郎的蒼茫聲音。
現在刀郎再次爆紅,成為社會大眾聆聽、討論的對象。在他第一次爆紅的時候,曾經遭受很多主流音樂人的批評,而後隱退多年,潛心創作。而今這首歌被網友解讀為他的「復仇」之歌。對此,刀郎依然低調,未做出任何回應。
「如果把刀郎的歌詞看成是為了諷刺某些人,就太小看他的格局,也從來沒有理解過他的音樂造詣。」80 後樂迷木易聽刀郎十多年,他更願意用「獨立音樂人」來定義刀郎。
說到刀郎的蛻變,他認為並不是從《山歌寥哉》才開始。
2020 年,他聽到了刀郎的專輯《彈詞話本》,專輯的音樂元素取自江南評彈和昆曲,在編曲上用了很多電子音樂。刀郎從那時起,就從大漠邊疆的蒼茫中走到江南,唱腔也變得婉約悠長。
刀郎曾說,他從小對江南有很深的情結。為了做這張專輯,他在蘇州住了三年,上午讀書,下午彈琴,聽評彈、昆曲和吳語,穿街走巷,到處聽人彈琵琶、三弦與曲笛。
對他來說,整張專輯就是一部話本小說,音樂是小書場,而他是講故事的「說話人」,聽者與他一起尋找時間、空間的痕跡。木易在專輯中聽到了刀郎對古籍、傳統文化的熱愛,「有一種淡泊的心境,曲風變了,但還是有刀郎過去那種孤傲和真誠」。
他認為,刀郎是典型的民間音樂人,這些年的創作,也是從民間音樂汲取養份。這次《山歌寥哉》之所以爆火,看似偶然,卻是刀郎多年來持續創作的結果。
從《羅剎海市》這首歌的製作,就能看到刀郎這些年如何把「獨立」貫徹到底,一首歌的詞曲、編曲、製作、錄音、混音、母帶、和聲,都是刀郎一人擔綱。
《羅剎海市》很快掀起網路浪潮,社會大眾幾乎是逐字逐句解讀歌詞中的每一層含義。《羅剎海市》的歌名,取自清代小說家蒲松齡《聊齋誌異》的章節,講述距離中國向西兩萬六千里的大海中有一個羅剎海國,那裡的人和正常人的認識顛倒:長得越是醜陋越美,越是蠢笨地位越高。
樂評人丁太升認為,「寥哉」取的是「聊齋」的諧音,反映了一種寂寥、孤獨的心境。丁太升說:「這張專輯裡面,刀郎用山歌、民間音樂的形式,寄托了很多個人思想。作品基本來源於《聊齋誌異》裡的故事,用聊齋來寫,就有天然的邊界,更適合去諷刺,更適合進行深度思考,說出一些不便講出來的道理。」
當《羅剎海市》通過網絡流向海外市場,國外聽眾從中國網友的翻譯中了解到歌詞含義,又激發了新一輪的解讀,美國網友覺得這是在諷刺娛樂圈,韓國網友覺得這就是韓國官場的寫照。
木易認為,刀郎對社會現實和人生況味的思考,並不是從這張《山歌廖哉》才開始,無論是音樂風格的多樣實驗,還是對歌詞的推敲,都是他長久以來的思考與沉淀。
- 利率避險神器!活用利率期貨交易策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