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村」債務纏身 中國華西村賣掉集團公司80%股權
鉅亨網編譯鍾詠翔 2023-07-21 10:43

中國「天下第一村」華西村村委會掌控的華西股份 (000936-CN) ,實際控制人擬發生變更,江陰市政府國資辦以人民幣(下同)1 元的價格紓困接盤。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華西股份在周四(20 日)晚間發布公告,公司實控人江陰市華士鎮華西新市村村民委員會(華西村委會),擬將持有的江蘇華西集團公司(華西集團)80% 股權轉讓給江陰聯華優化調整產業投資合夥企業(聯華基金)。
雙方參考評估機構出具的評估報告,最終確定標的股權的轉讓價格為 1 元。華西集團債務纏身,持有的 2.6 億股股份全部處於質押狀態,質押權人為工商銀行江陰支行。
華西村委會的權益變動後,華西股份的控股股東仍為華西集團,但公司實控人將由華西村委會變更為江陰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江陰市國資辦」)。華西股份是華西集團的子公司,而聯華基金的實際控制人是江陰市國資辦。
據《財聯社》報導,華西股份董秘辦人士表示,在本次更換實控人的事項中,更多考量的是對華西集團帶來的幫助,新實控人計劃化解其債務危機,具體投入計畫有待多方商討。
華西股份在 7 月 15 日發布財報預告,預估上半年歸母淨利潤為 3,949 萬~5,430 萬元,年降 45%~60%,扣非後淨利潤為 3,649 萬元~5,130 萬元,銳減 47.76%~62.84%。
華西村是江蘇省江陰市華士鎮下轄的一個行政村,曾被中國官媒稱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面旗幟」、「天下第一村」。
1961 年,華西建村時,只有 1 台 30 馬力的柴油機,現金 1,764 元,背負 15,000 元外債,這是華西村當時的全部家底。
上世紀 80 年代初,中國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別人紛紛搞起包產到戶、分散經營時,華西村結合人多地少的現實,提出發展集體經濟、調整產業結構,把全村 600 多畝糧田集體承包給村裡的 30 名種田能手。
1984 年底,華西村動員村民,把年終分紅的錢投資入股建廠,此後逐步形成具有華西特色的「集體控股、個人入股」的新型股份制集體經濟制度,村民不僅上班掙工資,還可以按股分紅。
1992 年,中國很多地方掀起鄉鎮企業改制浪潮,華西村則根據自身情況推行「一村兩制」:既可以搞集體,也可以搞個體,走出一條以集體經濟為主,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多元化、混合型經濟發展新路子。1999 年 7 月,「中國農村第一股」華西村股票在深交所上市,開「村莊上市」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