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創業者:海淘B2C創業為何是命題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5-06 08:10


新浪科技 崔西


2014年跨境電商異常火熱,不僅大電商平台京東、天貓等殺入,創業公司也層出不窮,比如洋碼頭、蜜芽寶貝、蜜淘等,均拿到數千萬美元融資。

王揚是海淘創業大軍的新玩家:2014年4月離開就職6年、上市在即的阿里巴巴,提前賣掉所有股份,7個月后推出街蜜海外購APP。

簡單來,街蜜APP是一個C2C代購平台,集中海外數百名實名認證買手進行掃貨直播,在APP上完成交易及物流,看上去有點類似洋碼頭的“掃貨神器APP”。

不過區別是,掃貨神器熱門品類主要是奢侈品,熱門國家通常是歐洲、美國,日本等。而街蜜則把差異化定位在“非標品”和小國家上,比如尼泊爾絲巾、土耳其掛毯等等,並試圖構建社交功能。

街蜜APP與主流跨境電商B2C模式相差甚遠,品類也不是搶手的奢侈品、奶粉紙尿褲、化妝品,是否真的具有存在價值?

王揚有套自己的思維邏輯,這得益於阿里6年輪崗制,讓他深度參與淘寶、支付寶及聚劃算多個項目運營,更加注重戰略上的可持續性。

他看到的是,目前主流海淘B2C創業都是命題,未來95%跨境電商會死掉。是不是聽上去很可怕?

電商巨頭逼迫創業公司

王揚認為,電商在中國發展15年,最成功就是“爆款”概念,也就是通過供應鏈規模壓低成本,以低價廝殺獲取用戶。

雖然海關優惠政策及跨境物流行業利好不斷,刺激不少創業者湧入,但冷靜下來就會發現,主流海淘模式是虛幻的商業邏輯,並未給創業公司帶來機會,受益者反而是電商巨頭。

首先是供應鏈。去年天貓、京東、亞馬遜等都高調殺入海淘,聚美優品甚至迅速轉型為跨境電商平台。對這些大公司而言,只是更換供應鏈,就能夠引入自貿區品類並全部對接,切入海淘市場非常容易。

與此同時,這些公司通過大規模進貨、採購,繼續“爆款”策略拉低價格,並享受原有平台的流量轉化優勢,很快就能迅速做成規模,把剛起步的創業公司逼的無路可走。

尤其已經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海淘創業公司,如果每天訂單不超過2000單,可以貼錢打價格戰,但如果訂單增長至10000單時,真正的競爭對手就會在前面等他,意味增速要超過聚美、京東甚至天貓才能取得勝利。

燒錢是電商標配行為,面對已上市融資的電商巨頭,創業公司顯然力不從心,就算某些方面能力比京東亞馬遜強,但回歸到跨境電商的本質傳統貿易,誰有錢就能夠獲得更好的團隊佈局倉庫、供應鏈和物流,創業公司還是拼不過電商巨頭。

如果B2C類跨境電商沒有太多新意,“購物神器”這類C2C買手制APP,在模式上還是有所創新。但品類同質化,讓這部分發展空間也不斷被電商巨頭吞噬。

比如這些買手制APP上,商品多以奢侈品箱包服飾為主。之所以能形成買賣交易,是因為即使加上代購費以后,這些價格依然比國內便宜很多。

但隨京東、聚美等在海外直接建倉,他們通過規模採購壓低成本,有訂單后再從國外倉庫通過保稅區發往國內,10%行郵稅將比原有採購報關方式低很多,加上大規模的補貼及信譽背書,將導致代購買手的競爭優勢不復存在。

與此同時,奢侈品代購還存在政策風險,之前奢侈品品牌商沒有盯上代購這部分,是因為體量太小,但如果代購變成商業模式,則將面臨被起訴的法律風險。

即使奢侈品品牌商認可電商與海淘模式,這部分市場也一定是京東、天貓國際或者亞馬遜的,因為誰的價格及流量成本低,誰才能吃下這部分市場。

這種趨勢同樣適用於代購常見的母嬰、護膚品及保健品等領域。所有這些品類95%都有比價需求,而所有拼比價的品類本質就是拼供應鏈。

基於以上分析,王揚認為,雖然B2C跨境電商行業會迅猛發展,但最終是巨頭們的天下。

阿里式方法論創業

既然跨境電商創業這麼難,王揚為何低價賣股份來趟渾水?

他看到的是阿里沒有做好的兩個領域:移動社交電商和非標品。王揚好友做微信代購的小生意,則讓他發現跨境電商是承載這些不錯的平台,至少是未被開發的機會。

阿里巴巴一直非常關注社區化,王揚剛進淘寶時,豆瓣和大點評剛開始火熱,淘寶一直研究SNS構架進行社區化嘗試,但一直沒有成功。在移動端,阿里系熱門品几乎全是PC端複製,品形態並沒有創新。

歸結原因,王揚認為阿里平台上1000多萬賣家的“包袱”太重,如何給這些賣家引流的壓力太大。

比如移動端用戶逛的是碎片時間,搜索競價排名體驗並不好,但阿里不得不做,因為這樣才能進行流量分配,如果不給賣家提供這樣的搜索路徑,賣家可能會出逃,這將動搖阿里根基。但受干預的商品瀏覽結果下,也很難形成基於信任和口碑的社交電商。

在品類方面,王揚則決定去切傳統供應鏈碰不到的品類。

傳統B2C行業大家都找最容易爆款的商品推首頁,畢竟身上背負的是銷售KPI,或者資金庫存周轉率。沒人會採購100條尼泊爾絲巾去銷售,即使這款品真的不錯。

這也意味,雖然有這麼多大的電商平台,但新品挖掘能力很差,於是生長出蘑菇街、美麗這樣的創新公司。在跨境電商領域,同樣也存在新品發掘的市場。

圍繞“社交電商”和“非標品”,王揚對街蜜品做了以下設計:

品類上多是土耳其圍巾、丹麥倒影杯、瑞典維生素軟糖這樣的小品,由認證買手提供代購服務。賣家買家使用統一版本APP,用戶關係以好友關係為基礎,可以看到好友最近推薦過的商品或者買家秀。

這看上去也跳不出之前的困境,巨頭進入怎麼辦?另一方面的憂慮是,小品有多大市場規模?與此同時,王揚不打算從交易中收費、或者是推搜索工具,如何解決盈利問題?

阿里式方法論此時體現出來,王揚的思路是把整個業務拉長,在街蜜品基礎上,構建一個國際物流平台。

這種方法可以參考洋碼頭,其實洋碼頭最早是家轉運公司貝海國際,從上面生長起來跨境B2C業務,在跨境物流行業混亂情況下,貝海能給洋碼頭認證買手較低價格,不僅降低洋碼頭物流成本,還能通過貝海的盈利服務形成閉環。

王揚並不打算成立物流公司,而計劃像天貓那樣推出一個物流平台,集合不同的轉運公司,用統一品牌給用戶提供服務,通過規模效應降低物流成本。

這個計劃的背景是:傳統貨運公司如果包了一架飛機做轉運,必須有量線路才能跑起來。而獲取貨物量需要做推廣、去不同渠道掃貨,導致轉運價格比較高。而理論上,當王揚掌握流量、用戶以及貨品需求時,就可以將這些和貨運公司綁在一起運營。

到這裏又要回到為何要做“非標”市場:只有一個國家訂單量足夠多時,才會有轉運公司出現,目前美國是最成熟的市場,大概有300多家轉運公司,但小國家甚至是歐美,轉運公司並不發達,大部分都以郵政快遞為主。

郵政快遞痛點在於並不針對個人,首磅很貴續重便宜,所以這些國家買手會通過拼單發回國內,然后國內經過拆單、再次發送才能送到用戶手裏。不僅時間長,物流費用也比較高。

王揚希望通過整合,把這部分生意集中到自己的物流平台上。這樣一來,低價特色商品、未開發潛力市場、以及全球性物流體系,就能夠形成閉環。

這是一個看上去很不錯的理論,但需要做的事情還很多。

王揚已經完成街蜜基礎層——商品的構建,接下來計劃推出物流平台“街蜜達APP”。街蜜從IDG那獲得數百萬美元A輪投資,而這筆資金將主要投入到物流平台的搭建中。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