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城市大腦 污水下水道智慧運管中心
理財周刊 2023-05-18 15:39
文 ‧ 林怡妏
近年各產業、企業紛紛導入智慧科技,衍伸而出「工業 4.0」、「Fintech 數位金融」等轉型概念……,試想污水處理是否也有智慧升級的可能?
答案是肯定的,臺北市政府衛生下水道工程處運用科技,將治水變成智水。除了在即將運營的污水廠設置智慧營運管理中心,同時開發無人技術進行下水道勘查作業,另外,針對防災應變,也建置污水下水道電腦管理系統。
污水處理智慧升級! 智慧運管中心大數據監控全線廠站
衛工處長程培嘉表示,未來民生廠將設有「污水下水道系統智慧營運管理中心」,除了管理原民生廠的相關數據,也蒐集臺北市各污水處理廠、截流站、紓流站、抽揚水站、下水道管線系統水位等數據,亦即為北市境內的污水處理系統進行集中式管理。
有了智慧運管中心,原本廠站內需 24 小時運轉的耗能設備,即可透過數據分析進行最佳化的操作模式,達到節能目的。
猶如城市看不見的大腦,污水下水道系統智慧營運管理中心還扮演防災角色。衛工處透過電腦輔助操作管理系統,即時掌握下水道管渠內的水位狀態,同時介接中央氣象局、水利處與環保局的防災資訊,當災害來臨時,就可以透過人工智慧與大數據進行模擬,提供各廠站與紓流設施即時的操作建議,作為防災決策參考。
無人技術潛進下水道系統
除了建立智慧化、系統化的管理中心,在下水道管渠的維運上,衛工處也導入無人技術,透過聲納探測檢測船與 CCTV 檢視技術來進行勘驗。
「臺北市現階段污水下水道管線總長度已經達到 2726 公里,可以繞行台灣 2.4 圈,加上臺北市是全國最早建設污水下水道的都市,所以最早進入管線衰退期。」程培嘉直言,而科技的導入即能有效為老舊的下水道系統,進行定期的全身健檢。
程培嘉表示,過去污水下水道的勘查作業都是人員鑽進下水道來完成,風險性高,也非常辛苦,有了無人技術,不僅可以降低管渠檢視作業的風險,也能更清楚掌握水下狀況,完成修繕作業。
城市靜脈,如同人體血管,疏於維護便有可能發生栓塞而影響血液回流,「除了污水漫溢,還有可能導致路面塌陷,所造成的社會成本風險很難估算」程培嘉說道,因此,如何透過智慧水務系統,讓水資源的使用更有效、安全且便利,是每個城市應該思考的重要課題。
來源:《理財周刊》1186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理財周刊》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