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GMIC 2015首日:巨頭搭建智能硬件生態體系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4-29 08:19


“are you ok”雷式英文從印度一直火到國內的GMIC大會。昨日,2015年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在國家會議中心開展。會場中,無論是主論壇,還是各家展區,不斷能聽到看到這句調侃雷軍的“are you ok”。

作為開場論壇,小米總裁林斌解釋了雷軍英文發言的來由,他將此歸結為中國企業家成熟和自信的表現,並鼓勵大家向雷軍學習。


除去調侃花絮,GMIC開展首日,智能硬件、O2O依然是討論的大熱,醫療服務也正在成為大家關注的領域,除此之外,並沒有太多能引起熱議的亮點。

巨頭搭建智能硬件生態體系

智能硬件行業已經慢慢從概念、品,走向了生態體系的搭建。

會上,騰訊發布了TOS+智能硬件開放平台,與“QQ物聯”和“微信硬件”共同構成騰訊在智能硬件上的生態佈局。

據介紹,TOS+智能硬件開放平台會開放騰訊OS系統、社交賬號體系,提供內容資源注入到智能硬件系統內,同時通過平台引入開發者資源,用戶資源,提供技術支持,另外也會通過投資或籌的方式提供資金支持,甚至相對成熟的商業模式建議。

騰訊COO任宇昕認為現在智能硬件行業正處在初級階段,有四大痛點:一是系統制約硬件發揮;二是服務和內容成短板;三是缺乏連通形成信息孤島;四是立體商業模式缺乏。未來,智能硬件的出路在於業鏈上下游的所有廠商,開放共享自己的能力、數據,分工協作,實現平等、互聯、開放的智能硬件生態。

任宇昕透露,騰訊TOS+已經在智能手錶、手游、虛擬現實以及手機四個方向作了嘗試。

目前,除了騰訊外,阿里、百度、京東等公司也都在構建自己的智能硬件生態體系。

京東智能硬件平台主要包括兩部分業務:一提供是各階段企業的孵化器、加速器、智能解決方案服務,二是搭建京東智能開放生態圈,整合上游業鏈,提供基於京東智能雲的超級App實現品互聯互通,以及建立智能硬件開放社區連接下游消費者。

阿里巴巴不久前公佈的智能化戰略顯示,其旨在打造智能生活業鏈,智能雲提供技術雲端存儲,“百川”提供軟件開發,天貓電器城提供銷售平台,淘寶籌提供資金和孵化,螞蟻金服和菜鳥物流相配合。

另外,百度也上線了智能硬件聚合銷售平台百度未來商店,提供品牌推廣、資金流量、技術支持、銷售支持等服務。

不難看出,在平台搭建上,騰訊側重軟件和內容,阿里京東等則側重孵化和銷售。

“現在智能硬件行業還面臨各種問題,包括生銷售能力,軟件開發能力,雲端能力等”,有業內人士認為,巨頭搭建平台一方面能培育市場,扶持創業者,另一方面品接入后能實現智能設備互聯互通,形成閉環。

太火鳥創始人雷海波也表示,“每一個創業者都應該以開放的心態接觸各個平台,包括雲端介面、渠道銷售、供應鏈。智能硬件是個多方纔能玩的轉的圈子,需要借助平台的力量來擴大自己的知名度,完善自己的品”。

中國機器人市場潛力巨大

和上屆大會一樣,大阪大學智能機器人研究所所長石黑浩又帶來了一個女性機器人。

去年,石黑浩現場展示的女性機器人外形逼真,完成了點頭、眨眼等動作,併進行簡單的交談。今年一開場,該二代機器人便進行了一段表演。在程序的控制下,模仿人的動作,在話、唱歌、表演時表現出喜怒哀樂各種情緒。

“我們之所以研究人形機器人,因為其與人交互時更加順暢,人類的大腦是可以識別人類的”,在石黑浩教授看來,對人類最好的一個互動的界面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界面。

他表示語言學習、智能對話會引爆機器人應用。“現在在智能終端上用手輸入語言是非常不自然的現象,通過語言學習,機器交互會引爆機器人在全球範圍內的應用,這時機完全能夠在3-5年內爆發”。

據石黑浩介紹,這些人形機器人可以用於游戲,教育等行業,甚至在不遠的未來可以建立起一個機器人社會,由不同類型的機器人來組成機器人社會,包括機械化的機器人到仿人機器人。

同時,石黑浩也提到機器人的發展同時會帶來人類對於自身人性的反思,每當接受一種新的技術,人的定義就會改變,但人工智能不會毀滅人類。“兩三百年前,如果一個人沒有胳膊沒有腿,他可能就不會被社會接受,但是今天如果這個人安了假肢,是可以被接受的”。

石黑浩還表示,“與日本和美國相比,中國機器人市場潛力巨大,並且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58趕集:重覆昨天的故事

姚勁波楊浩湧這對“新婚燕爾”又再次同台亮相講訴合併細節。

據姚勁波描述,雙方投資人把他和楊浩湧關在維斯汀酒店,他一個人跟七八個人談,投資人隔一段時間來一個。“我跟楊浩湧堅持在談,中間有好幾次談崩了,恨不得把那個酒瓶砸了走掉,最后還是堅持下來了,29個小時都堅持下來了,事后都挺佩服自己的,這麼複雜的場面我們兩個人達成了最后的協議”。

合併之后,兩家的競爭則從外部競爭變成了內部競爭。姚勁波表示,他和楊浩湧很早就已經轉換了態度,但下面的部門打了十年的仗,還存在競爭慣性,需要花點時間解決掉。

楊浩湧透露,過去趕集內部是以周為單位,統計對手的數據,並且堅持了一兩年,這個慣性突然停了,內部員工都不適應。但58和趕集合併后的舊業務和新業務,依然還有很多外面的同行存在,是更大的競爭。

對於未來,姚勁波和楊浩湧都把注意力轉向了新的業務和機會。姚勁波表示,58趕集會長期堅持平台定位,向所有的第三方公司開放服務。“58到家、趕集好車屬於自營業務,但自營品類是越少越好,生活服務360行不會全做,希望通過投資、合作把大家接入到這個平台上面來,至少目前是這個想法”。(宗和)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