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野村陸挺:中國2023年需留意三大風險
經濟通新聞 2023-02-13 11:50
《經濟通通訊社記者俞瑾13日報道》防疫封控、平台監管、地產融資……中國政策去年底不約而同極限轉彎,似忽如一夜春風來;那麼2023年乃至未來數年,有何風險值得留意?野村證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接受《經濟通通訊社》專訪時表示,一是勿期待房地產業快速復甦,二要警惕政府支出效率和投資效率下降,三是對外開放回歸正常仍需努力。
*短期大幅降低地產業比重不切實際*
從「三條紅線」力遏,到「三箭齊發」力撐,內房更獲高層背書「支柱產業」,何解?陸挺直言,此現實在未來5到10年都沒有辦法改變,「如果你要刻意去改變,導致的結果就是經濟
增速大幅度下降……操之過急反而往往使很多問題變得惡化,最後重新再走回頭路。」
他解釋,房地產對整個中國經濟的直接貢獻可能有25%左右,對地方財政的貢獻更高達約40%;如果想壓縮房地產在整個中國經濟中的比重,同時又要保障經濟平穩增長,必須找到新
產業、新需求,「但在目前中國被西方一些主要经濟體圍追堵截的背景下,實際很難做到這一點。」
他續指,即使沒有海外一些科技禁運的因素,指望在短短兩三年內,大幅度降低房地產在整個中國經濟的比重,轉而提升芯片製造和其他高科技產業的比重,也是不切實際。
*行業復甦須戶籍養老教育改革配合*
眼看多地紛紛鬆綁限購、房貸利率跌穿4%,是不是全民加槓桿將重臨?陸挺明確指,重回老路肯定走不通,倘若通過大規模提升地產業槓桿來實現今年經濟增長6%至7%甚至8%的目標,將是欲速則不達,居民的投資意願亦今非昔比。
他認為,從2015年到2018年那波地產熱潮看,加槓桿主要通過低線城市貨幣化棚改來推進,實際上已極大透支整個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需求。但由於人口向大城市轉移,三四線城
市的房價最後並沒有持續上升,不僅投資回報極低,更產生大量空房,「未來10年應該避免這個情況」。
那麼,要如何令地產業不再萎縮,甚至一定程度恢復增長呢?他指關鍵是必須深深紮根中國未來城市化的方向,即通過一系列戶籍、養老、教育等改革,在大城市形成高質量就業的規模效應,同時通過土地改革增加供應、降低價格,取消不必要的限購限貸,讓更多的人有資格在大城市買到符合他們收入的房子,讓更多人的就業和居住戶籍匹配。
*地方政府收入難改善,或須裁員*
即使如此,他提醒勿期望地產業會如一些服務業那樣出現明顯的反彈;而此亦帶出另一風險,即倘若開發商繼續謹慎買地,那麼去年已經減半的土地財政收入(從2021年的8.7萬億
降至約4萬億多)的話,今年也可能難有明顯改善,「要回到之前七八萬億的高位水平,難度是非常大。」
因此,原來基於高景氣房地產業的地方政府財政收入而規劃的財政支出,現在必須做較大調整,否則已經累計六七十萬億地方債務的地方政府赤字會愈來愈高,最後可能導致地方政府的整個支出效率大幅度下降,乃至整個中國的投資效率下降。
他續指,如果中央政府進一步加強財政紀律,地方政府為降低支出或須要降低僱傭規模,以減少工資支出,而這會令消費面臨一定下行風險,「這個風險在今年是不會小。」
他最後表示,對外開放過去兩個月邁出相當大步伐,但也要看到很多方面若要回到疫情前或2015年時水平,仍需要時間和努力,特別是要提防一些方面可能重新惡化的苗頭。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