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公布碳足跡 邁向淨零排放

台灣銀行家 2023-02-10 08:54

撰文:Neil Hodge

COP27:排碳透明化,是氣候問題的折衷出路?

從 COP27 公告來看,「範疇三」排碳問題受到相當重視,顯然大家都希望企業能以更負責、透明方式,蒐集並公開整體排碳軌跡。但不要試圖一次解決整個供應鏈碳排問題,而是根據企業能承擔的風險逐步推進,使供應鏈碳足跡越來越透明。

在企業活動中,除了生產過程會製造溫室氣體以外,上游的進貨與下游的配銷也都會製造。確實測量上下游供應鏈中排放了多少溫室氣體,也就是所謂「範疇三」(Scopes 3)排放,並且公開測量結果,是解決氣候暖化問題的關鍵。可惜的是,剛剛落幕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7)並沒有將此列為焦點。

事實上,企業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中,每年有 60% 以上來自「範疇三」,或者說整個上下游供應鏈;但 COP27 會議最後訂立的《夏姆錫克實踐計畫》(Sharm el-Sheikh Implementation Plan)完全沒有提到這一塊。

不過目前還是很多人關注「範疇三」碳排問題。聯合國高階專家委員會(High-Level Expert Group on the Net Zero Emissions Commitments of Non-State Entities)在 2022 年 11 月 8 日的報告中指出,如果企業要真正面對自己造成的環境影響,就必須詳細公開 3 種範疇產生的溫室氣體數量〔企業製程直接產生的溫室氣體稱為範疇一(Scopes 1)、使用能源產生的稱為範疇二(Scopes 2)、上下游產生的稱為範疇三(Scopes 3)〕,同時公開自己正在用哪些方法彌補資料上的空白。此外,該報告認為,大企業還應該協助供應鏈上的小公司減少排碳。

許多企業已擔起責任

此外,COP27 討論「範疇三」碳排的時候,大部分都在談「碳嵌入」(Carbon Insetting),也就是企業如何在供應鏈中納入重新造林、使用永續能源等更自然的方法,藉此降低碳排。人們認為,碳嵌入是降低「範疇三」碳排量的重要方法,因為企業可以用這種方法確實降低供應鏈中的總排碳,外界監督更為簡單。

這種方法目前已有許多企業響應。伊塔烏聯合銀行(Itaú)、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桑坦德集團(Santander)這幾家大型銀行,以及大型農業公司 Marfrig 和 Suzano,在 11 月 16 日宣布聯合成立一家新公司 Biomas,專門負責復育目前被砍來生產肉品、大豆油、棕櫚油的巴西雨林;目前先測試有效的方法,然後 2025 年開始大規模進行。參與計畫的每家公司,都答應將於 2024 年 6 月之前公開他們的「範疇三」碳排量。

各種標準陸續出現

從 COP27 準備階段和會議期間發布的公告來看,整體說來依然相當重視「範疇三」的排碳問題。顯然各國政府、監理單位、標準制定者、非政府組織、投資人,都希望企業能以更負責、更透明的方式蒐集並公開自己的整體排碳軌跡。

例如英國金融行為監理總署(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就在 10 月 25 日推出「反漂綠」新規則,防止企業用「ESG」、「環保」、「永續」等標籤,來銷售名不副實的金融產品與服務。監理總署打算推出幾項不同的永續標章,例如指出哪些商品的永續性會隨著時間逐漸提高等等,同時也列出一些相關術語,規定今後的金融商品必須符合相關標準,才能稱為永續性商品,相關規定將於 2023 年 6 月定案。

在此同時,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Board, ISSB)則宣布將「範疇三碳排」納入永續發展標準之中。該會議於 10 月 21 日一致通過,要求企業公開三個範疇的溫室氣體排碳量,並採用目前通用的碳排標準《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GHG Protocol Corporate Standard)來計算。

此外,倫敦證交所等金融服務業、金融服務機構聯合組成的格拉斯哥淨零排放金融聯盟(Glasgow Financial Alliance for Net Zero),則是在 11 月 1 日發布了《金融機構淨零轉型計畫》(Financial Institution Net Zero Transition Planning)與衡量投資組合相關指南,指出企業需要更清楚明白地公布「範疇三」碳排報告。

11 月 17 日,英、美、德、法、澳等 19 個國家聯合承諾,要在 2050 年前實現公部門淨零轉型。也就是說目前要想拿到大型政府計畫,企業勢必得更完整地公開整體「範疇三」碳排狀況。

減碳已成矚目焦點

相關專家認為,「範疇三」碳排目前越來越受到矚目,而且監理標準將逐漸清晰統一。安侯建業(KPMG)的共同創辦人兼氣候風險與戰略主管 Bridget Beals 表示,「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推出的溫室氣體公開準則,已經和 NGO 組織『碳揭露計畫』(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訂立的關鍵標準趨於一致,各界在減碳問題上已經逐漸獲得共識。未來的排碳報告品質與一致性都將大幅改善,整體的氣候負擔也將因此減輕。」

「企業在這十幾年來,都一直用全球環境資訊中心這樣的標準,自願性地公開自己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但最近已經有越來越多人呼籲,必須強制規定企業完整公開範疇三的排碳軌跡。」Beals 表示,「對大多數人來說,關鍵是他們已經開始轉向,之後會越做越好。已經有越來越多人呼籲要面對範疇三的碳排問題,這樣未來就可能強制規定企業公開整體軌跡。」

科技公司 Axiom Sustainability Software 的創辦人之一 Daniel Usifoh 認為,「目前各方都已經同意,若要真正落實減碳目標,就必須以強制公開,取代目前自願公開的範疇三排碳軌跡。」當然他也承認,排碳的測量是個問題,如何清楚明確地計算整個供應鏈的排碳量,可說難如登天。

一步一腳印 與業界共同努力

專家指出,企業通常無法看見供應鏈各方的排碳資料,想要整理供應鏈的排碳量極為困難。雖然《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這類世界級標準,已經訂出「範疇三」碳排測量指南,但企業都表示這些指南沒有可行性,現實中要追蹤或查詢每個環節各自在哪裡排碳,並將結果整理起來,幾乎是不可能的。

法國南特商學院(Audencia Business School)資訊與供應鏈管理系副教授 Leonardo Marques 表示,如果企業無法確實公開「範疇三」碳排報告,全球想要在 2030 年降低排碳量 50%,2050 年實現零碳排,就只是痴人說夢。但大部分企業都無視此事,在根據環境資訊中心的標準公開排碳量的 5,900 家企業中,只有大約 300 家納入供應鏈的排碳量,並公開該公司分別為其生產過程、能源、供應鏈訂立怎樣的減碳目標,目前又進展如何。

Marques 教授認為,如果要繼續推動減碳,「企業就必須一邊投資治理,一邊設法與上下游供應鏈夥伴共同開發減碳計畫、共同研發減碳所需的新科技,追蹤範疇三的排放狀況,並公開結構化的報告,其中包括減碳目標、實現目標的計畫進度。」

以能承擔風險範圍內逐步推動減碳

採購供應鏈顧問公司 Proxima 執行副總 Simon Geale 指出,「企業也必須知道,公布碳足跡只是其中一步,真正的目標是邁向淨零碳排。」

他建議企業,不要試圖一次解決整個供應鏈碳排問題,而是根據自己能承擔的風險逐步推進,使供應鏈的碳足跡越來越透明。「舉例來說,如果你的上下游廠商總共有 1 萬家,大部分的貨源都來自其中 200 家,碳排也集中在這 200 家,那你就應該先集中測量並公開這 200 家公司的排碳量,解釋為什麼你挑它們來測量,並承諾未來將如何逐步公開剩下 9,800 家公司的排碳量。」

Beals 也認為重點在於,企業必須公開自己做到哪些,沒做到哪些,「這當然不容易,但企業不能為了要求完美,而遲遲不踏出第一步。」Beals 說道,「當企業開放透明,承認自己的不完美、制定明確的計畫,往其中一些方向逐步前進,公開職責與明確的時間表,缺陷就不是什麼大問題。這一切的最大關鍵,就是要將改善範疇三排放的過程視為迭代的過程,在不減損去碳目標的前提下,優先蒐集重要資料。」(本文作者是英國諾丁漢的自由商業記者與攝影師,撰寫的文章涵蓋保險、風險管理、公司治理、內部稽核、遵守法規、法律等領域;譯者為廖珮杏)

本文為國際法遵協會 (International Compliance Association, ICA) 首次刊登,該協會為全球監理與金融犯罪法遵領域之領先專業機構。

ICA 官網: www.int-comp.org 

來源:《台灣銀行家》158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台灣銀行家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