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做好股債配置、長期持有 ETF存退休金優選

理財周刊 2023-02-03 08:09


文.蔡武穆 


財經作家雨果認為,廣泛而分散投資加上長期持有才是成功累積退休金的關鍵,眾多投資工具當中,ETF 不用選股、不須特別研究股票與財報,是最好的選擇。

雨果很早就投入股市,初期研究個股,用技術面和基本面在股市裡殺進殺出,十年下來,僅僅打平,十年的投資都做了白工。 

雨果坦言,剛開始接觸 ETF,聽到年報酬率只有 7%,完全不感興趣,但是想想自己投資十年並沒有累積更多的財富,如果一開始投資 ETF,每年 7% 的報酬,現在資產早就翻倍,不至於浪費十年的時間。

* 一籃子標的 分散風險

投資股票必須選股,買入的標的不見得每檔都賺錢,多數人會分散投資在三、五個產業,每一個產業持三檔、五檔股票,加起來也有十多檔。ETF 用一定的規則選股,一檔高股息囊括三十檔股票,買二、三檔 ETF,就可能超過一百檔股票,不用自己選股,操作更簡單。

再來,投資 ETF 可將八、九成資金全部投進去,雨果分析,依分散投資的概念,一檔股票投入 30% 資金,以 20% 獲利計算,只賺 6%,若投入 80% 的資金在 ETF,年化報酬 7%,等於賺 5.6%,其實差距不大,操作還更安全。

ETF 有很多類型,有大盤指數型、主題型、債券型、槓桿型等,並非每一種 ETF 都適合做為累積退休金的標的,雨果認為,只有大盤指數型 ETF 及高股息型 ETF 適合長期持有,搭配債券型的投資組合,才是長久之道。

他說明,單一產業有景氣循環,景氣好,資產增加,景氣不好,資產減少,是一種賭的心態,單一國家也是同樣的狀況。大盤指數型、高股息型則涵蓋至少五種以上的產業,能夠分散風險,較適合長期持有。

目前台灣的指數化投資選擇只有 0050 與 006208,可以考慮搭配 20% 的 0051,若投資人不接受貼近大盤指數的報酬,只要 ETF 成分股持股夠分散,涵蓋多種產業,其實也可以當作累積退休金的來源,例如:00850、00692。高股息 ETF 部分,0056、00878、00713 都可以考慮。

*「本金 > 時間 > 報酬」

為了避免資產集中在台灣單一國家,雨果還投資美股 ETF,像是投資全美國市場的 VTI、非美國市場的 VXUS、美國全市場債券 BND、非美國債券 BNDX、美國中期債券 IEF 及長天期債券 TLT 等,股債配置 8:2,台灣、美國比重為 3:7。

對於累積退休金,雨果有不一樣的觀點,許多投資人把報酬擺第一,他則提出「本金 > 時間 > 報酬」的概念,累積退休金的第一步驟,應該是提高本業的收入,而非一味的追求報酬。

雨果坦言,他一開始也是追求報酬,花很多時間研究產業及個股,希望找到飆股,二個星期賺一倍,但是高報酬必然帶來高風險,最後結果可能不賺或慘賠,因此,追求高報酬,並不保證能達成獲利的目標。 

* 時間用來提高本金 CP 值最高

時間也不是投資人可以努力的方向,需要用錢的時間與人生規劃有關,假設一個人擬定六十五歲退休,如果沒有達成退休金目標,僅可能延後三年、五年,時間到了還是得退,所以時間不是人所能努力的,只能提早或延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增快累積資產的速度或降低需求的標準。

三者當中,唯一能控制的就是本金,努力增加專業能力提高薪資,或是用工作之餘斜槓,創造第二份收入,是可以操之在我的。雨果打趣地說,如果現在薪水一個月三萬元,稍微加強專業技能之後跳槽到另一間公司,薪水三萬三,等於每個月賺 10% 的獲利,世上有哪一檔股票,可以每個月有 10% 的獲利?因此把時間拿來提高本金,CP 值最高,也是最容易達成的。

* 股債配置 降低資產波動度

另外,若要累積退休金,把資金全部放在股票,風險很高,雨果採用股債配置的方式,來降低股市的波動風險,目前他的股債配置是 8:2,每一、二年會固定進行「股債再平衡」,保護手中的資產。

雨果說,股票負責創造資產,債券負責保護資產,股票波動度高、債券波動度低,二者搭配可以降低資產的波動度,如果股票賺錢,可適時獲利了結,把超出比例的部分,挪到債券定存,避免股市上下波動影響資產。

相反的,如果股市大跌,股票變便宜,可以把債券一部分的金額,提出來買股票,增加持股數,期許股市恢復動能時,帶來更大的報酬。

* 調整比重 以人生階段「用錢的時間」為考量

至於如何根據人生階段來配置股債?大部分美國人都是用年齡去推算,年紀越大,越無法承受高波動,必須降低股票的比重,算法是以「100 減去目前的年齡」,譬如說,目前七十歲,股債配置的比重就是 3:7,以此類推。但是這一種算法近十年有些調整,由於債券長期處於低利率的環境,報酬沒那麼高,專家建議,以「110 減去目前年齡」,變成 6:4,來增加整體資產。

對此,雨果有不一樣的看法,他認為,股債配置比例不應以年齡,而是以用錢的時間來考量,如果股市每十年是一個景氣循環,距離退休時間還有二十年,可以承受二次的波動,這時候可以把資金放在股市多賺一點,一直到退休的前五年,再做資產轉換,保護手中的資產。

舉例來說,A君預定六十五歲退休,退休時股債比例 4:6,可以在退休的前五年,把股債比例從 9:1、8:2,慢慢調整為 4:6,來增加整體的資產。

同樣的概念用在孩子出國留學的基金,孩子從出生到高中畢業有十八年的時間,前面十三年股市比例可占八成,後面五年轉到比較保守的資產配置,直到出國的前一年,再全部轉為現金。

* 年化報酬率 長期下來的平均報酬

退休後的花費,市場上有一派說法是,從本金提領 4% 當作每年的生活費,假設每年需要一百萬的生活費,就需要二千五百萬的本金。指數化投資年化報酬率大概 7%,把其中的 4% 提領出來當作生活費,剩下的 3% 繼續留在本金裡放大資金,長期下來,本金不會用完。

但這裡有一個問題,股市有漲有跌,年化報酬率 7%,指的是二十年 (或三十年) 下來每年平均報酬 7%,不代表每年一定有 7%,今年有 10%,明年可能只剩 3%,如果股市下跌,本金賠掉五百萬,提領 4%,生活費只剩八十萬,加上通膨 2%~3%,生活品質必然大打折扣。

* 股市跌從備用金提領生活費 保存本金

另一種方法是,每年固定提領所需要的生活費,起跳以退休時投資金額的 4% 為基準,並隨著通貨膨脹增加金額,此種方式隱含的風險是,當股市大跌,資產大幅漸少時,還要提領這麼多錢,會加速本金減損的速度,導致退休金提早用罄。

為了避免股市大跌還要提領一筆錢,雨果建議,另外準備二到三年的生活費放在另一個戶頭,當作備用金,股市大跌,可以先從備用金拿生活費,不從股市提領,即可保存本金,將來股市回彈時,一樣保有原有的資產。

來源:《理財周刊》1171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理財周刊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