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去年獲利慘澹、年減4557億元 銀行業逆勢多賺465億元

金融業去年獲利慘澹、年減4557億元 銀行業逆勢多賺465億元。(鉅亨網資料照)
金融業去年獲利慘澹、年減4557億元 銀行業逆勢多賺465億元。(鉅亨網資料照)

金管會今 (31) 日公布,銀行、保險、證券去 (2022) 年合計稅前盈餘為 4798.43 億元,比起 2021 年大賺超過 9300 億元的佳績來看,相當於一年少賺了 4557.18 億元。不過,銀行業受惠於升息,卻逆勢多賺了 465 億元。

據銀行局統計,整體銀行業去年稅前盈餘 4321 億元,年增 465 億元、12%,其中,光是本國銀行就大賺 3919.4 億元,不但創歷史新高,且年增金額更逼近 550 億元、達 549.6 億元。

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說明,因為各國央行升息,國銀放款增加,淨利息收益跟著增加,帶動國銀獲利創新高;本國銀行去年年利息收入達 6053.5 億元,較前一年激增 880.7 億元,貢獻最大;而投資及其他收益亦有 1249.5 億元,年增 88.5 億元;但財管手續費收入方面,則因市場波動,客戶觀望,全年僅有 1858.6 億元,是唯一衰退的獲利支柱,較前一年減少 137.5 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外銀去年稅前獲利 108.6 億元,年減 1.2 億元,主要也是受升息影響,造成外銀在台分行與國外聯行間拆款往來等資金成本增加。

不過童政彰強調,目前已有 28 家外銀在台設分行,其中,印尼人民銀行在台分行是 2021 年開業,韓亞銀行在台分行則是在 2022 年開業。截至 2022 年底止,外國銀行在臺分行資產總額為新臺幣 3.90 兆元,放款總額為 1.41 兆元,分別較前一年底的 3.10 兆元及 1.34 兆元增加 26% 及 5%,資產規模持續成長,且所有外國銀行均無逾期放款,整體資產品質穩健。

而保險業方面,據統計,去年壽險業稅前盈餘 1719 億元,較前年大舉腰斬 55.8%,少賺了 2166 億元;產險業更因防疫保單之亂,繳出史上最悲慘的成績單,稅前大虧 1905 億元,年減 2131 億元,整體保險業稅前虧 186 億元,跟前年相比更是少賺了 4297 億元。

證券業部分,去年資本市場動盪,台股全年交易量縮水至 41.40 兆元,年減 35.63%,造成券商經紀業務收入下降 520.91 億元,年減 37.46%;自營及承銷收入亦減少 402.95 億元;轉投資事業年減 73.57 億元;但股利增加 61.52 億元,營業費用下降 221.36 億元,券商全年稅前盈餘 471 億元,年減 716 億元,衰退幅度逾 60%。

投信投顧因管理資產規模縮減、手續費收入減少等因素,去年稅前只賺 135.7 億元,年減 13%;只有期貨商因升息,自有資金及客戶保證金存放銀行利息收入增加,全年獲利逆勢成長,稅前盈餘達 56.3 億元,較前一年增加 11.6 億元。


鉅亨AI投組

根據標的評分機制自動配置,使用AI優化效率前緣,創造高報酬率的投組。

try AI optimize

投資本金$10,000收益

AI優化後報酬率

+29.80%

$12,980

原投組報酬率

+22.88%

$12,288

投組標的成分

  • 40%

    雄獅

    2731

  • 20%

    M31

    6643

  • 20%

    廣積

    8050

  • 10%

    東碩

    3272

  • 10%

    國泰美國費城半導體基金ETF

延伸閱讀

相關貼文

prev icon
nex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