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技術與資訊〉工研院攜手信力生技搶攻眼藥市場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2023-01-22 09:30
撰文/陳玉圓
視網膜的黃斑部病變治療時要以「眼球注射」,令人聞之色變。工研院首創的「眼藥技術平台」,開發出青光眼及濕式黃斑部病變兩項治療技術,可以眼藥水方式治療,減低病患不少恐懼,日前並技轉信力生技,最快將於 2025 年新藥上市,除可嘉惠國內逾 35 萬人次患者,更將搶進全球 15 億美元的眼藥商機。
全球進入高齡化社會、3C 使用習慣普遍,眼疾患者增加。2020 年全球眼藥市場規模已超過 300 億美元,2028 年更上看 704 億美元。為協助國內生技業掌握此一商機,突破國際大廠掌握製藥及專利的現況,經濟部技術處以科專計畫支持工研院打造全國第一個「眼藥技術平台」,經過長時間努力,交出亮麗成績單。
兩項新藥三大創舉 臺灣生技彎道超車
工研院「眼藥技術平台」開發出世界首創「雙標靶」青光眼藥水及「不須眼內注射」的濕式黃斑部病變藥水,成功技轉國內的信力生技集團,此技術具三大創舉,一是技轉短短半年即進入臨床試驗階段,二是技轉總金額逾億元新臺幣,創下國內法人眼科新藥史上最高紀錄;第三,此兩項新藥是全國第一個鎖定眼科的「藥物技術平台」產出的成果,對國內生技業加速創新研發,深具意義。
經濟部技術處長邱求慧表示,國際眼藥領域屬寡占市場,競爭者較少,臨床試驗期程也較傳統藥物更短,很適合臺灣業者「彎道超車」、積極搶進。根據健保署統計,每年青光眼、黃斑部病變就醫人數逾 35 萬人次,且逐年成長,光是青光眼在 2019 年的健保醫療費用就達約 15.7 億元(依健保點數 17.5 億點換算),未來只增不減。看準此一市場需求,技術處以科專計畫長期支持工研院,催生全國第一個「眼藥技術平台」,所推出的青光眼雙標靶藥物及濕式黃斑部病變眼滴劑,成功技轉信力生技。這個平台未來將進一步發揮功能,協助業者打造完整供應鏈,形成眼科藥物的產業聚落。目前此一平台正同步協助 8 家生技業者強化眼科新藥研發能量,提升臺灣眼藥產業競爭力。
青光雙標靶滴劑 療效較現有藥物倍增
兩項新藥之所以快速取得成果,歸功於工研院獨特的技術方案。首先在青光眼方面,主要成因是眼內自然分泌的房水無法排出,壓迫視神經導致視力損傷。眼睛的排水途徑有二,鞏膜及小樑網,前者排水路徑較小,市面上青光眼藥物大多透過鞏膜排水;工研院開發的眼藥鎖定小樑網,排水效果更好,且一個藥物可同時影響兩個靶點,降眼壓效果達 6 毫米汞柱,為既有藥物的 2 倍,療效提升、無抗藥性問題。
濕式黃斑部病變主要成因是眼底視網膜產生血管變性,出現液體滲漏而影響視力;由於病灶位於眼底不易觸及,目前只能採眼球打針的治療方式。工研院開發特殊的眼底傳輸技術,採用雙性分子載體,表面極度親水且尺寸極小,可快速通過眼表淚液層,加上特殊賦形劑組合,可層層穿透特性不同的眼內各層構造,直達眼底病灶處,有效減少血管滲漏面積。
藥物技術平台 加速商品化腳步
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長林啟萬表示,受生活習慣變遷影響,眼疾日益普遍,但治療上一直有抗藥性及嚴重副作用等問題,國內業者雖具備原料藥與製劑的量產能力,但製程或專利往往掌握在國際大廠手中。為了解決這個困境,這兩項新藥不僅成功開發,更創下工研院史上第一次針對眼部疾病同時完成藥物技術開發、專利布局且技術轉移的先例。未來將由信力生技委託國內 GMP 藥廠生產,並可透過「再授權國際藥廠」進軍海外市場。
工研院建置的「藥物技術平台」,從藥物合成、配方設計、藥效、毒理到量產,全方位布局,提供業者一站式服務,加快商品化腳步,可望成為臺灣新穎藥物開發的「產業加速器」,助攻我國生技藥物研發實力再提升。
信力生技集團總經理陳啟祥表示,本次承接工研院「青光眼及濕式黃斑部病變眼藥水」兩項專利技術及衍生產品構想,除了看好新世代眼藥全球市場動能外,期待提升患者用藥方便性及生活品質,更希望讓臺灣學研累積的研發量能再次成功轉化為產值。信力生技集團在 2021 年 12 月底完成兩案專屬授權後,團隊以其豐富國際法規經驗及靈活市場開發策略,在短短的 6 個月內完成兩案的國際新藥臨床試驗(Investigational New Drug;IND)資料建置及送件。青光眼眼滴劑已於 2022 年第三季開始人體臨床 I/II 期試驗,預計 2023 年第三季完成;濕式黃斑部病變眼滴劑則是 2022 年第四季直接開始人體臨床 II 期收案,預計 2023 年第三季完成。
轉載自《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第 369 期 2022 年 12 月號,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利率避險神器!活用利率期貨交易策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