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主筆室〉台股萬點長多最需要的動能?
鉅亨網總主筆 邱志昌博士
壹、前言
在亞洲股市多頭風起雲湧;尤其是日本與中國大陸,日經225與上證綜合股價指數,前者衝破20,000點、創下近15年歷史新高;而後者勢如破竹。以中國上證與日經225股價指數,它們的長期演變過程做比對分析,可以發現股市長多重要線索。本文結論為,在良好的基本面之下,若能搭配該國政府寬鬆貨幣、與擴張財政政策,就能在股票市場上、真正兌現出該國上市公司價值。一個國家的貨幣與財政政策,是內外投資機構,在投資該國股市時最大的信心動能。
貳、股市長多的主要動能:寬鬆貨幣與強力財政政策!
本文研究發現,在中、日這兩個股市多頭如此氣盛後面,多有火力強大寬鬆貨幣政策、及對本國甚至區域經濟擴張財政政策;這是多頭最起碼的必要條件。近期主筆室對中國股市,與中國人民銀行寬鬆貨幣政策、及一帶一路、亞投行等已多有闡述。人民銀行從逆回購、到SLF(常備融資便利)、定向降準、與降息、降準等,所有能用的寬鬆政策、大概多通通拿出來用了。而習近平與李克強領導團隊,也已經將亞投行,與一帶一路搞得天翻地覆。最近習近平出訪印尼,就是在談一路。
而日本在失落24年期間,也執行不少次寬鬆貨幣政策。但這24年就像是掉入,流動性陷阱無底洞中、爬都爬不出來。根據台灣中央銀行在2012年,有關於日本與美國貨幣政策研究的簡報資料。早在2000年,當時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伯南克(Ben Shalom Bernanke)、即後來美國聯準會(以下皆稱:FED)主席。他在1月9日波士頓的一場學術年會上、其所發表論文,就已開始建議日本政府,要以量化寬鬆政策克服通貨緊縮,並以貨幣貶值政策刺激經濟成長。2002年伯南克再度在演講中,闡述要以擴大財政支出、及央行購債行為對抗通縮。伯南克認為,這些政策推行結果,即使物價未能上漲,但也能增加家庭財富、刺激有效需求。
(圖一:日元兌換美元匯率周曲線圖,鉅亨網首頁)
日本政府對這些建議是聽了進去,也動手開始執行。但最初十幾年多像是石沉大海、始終不見績效;一直到2010年開始之後,即2012年底後日本股市,才受到此政策激勵走出谷底。2014年6月,日本經濟也確定脫離通縮。在2015年4月22日,日經225股價指數終於突破20,000點,這是近15年以來日本股市最新高點。亦即日經225股價指數,自1989 年12月在近40,000點一路跌下來之後,近15年以來新高點。由日經225股價指數,與日元匯率互動,可以清楚看見,當時伯南克對日本政府建議,在13年後今天終於有效。
[NT:PAGE=$]
叁、在歷經多年資產購買計畫之後、日本股是與市場經濟先後脫困!
其實在現任首相安倍晉三上任之前,日本已經於2010年10月下旬開始,進行過9次資產購買計畫(Assets Purchase Program),日本央行(以下皆稱:JOB)分別以35兆、5兆、10兆、5兆、10兆、5兆、10兆、11兆日元,進行購債計畫。但在2012年10月自民黨重新執政之前,日經225股價指數只在約,7,600點至9,000點之間盤整游走,無法走出明確多頭格局。2012年底自民黨重新執政後,宣佈要在2014年1月開始進行QE,規模為10兆日元。而安倍內閣並於2013年1月,端出刺激經濟的緊急經濟對策,再加碼20.2兆日元進行擴大財政政策支出。自民黨的政策目標是,這些財政計畫可達成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兩個日本會計年度的經濟成長率為2% 。在配合相關消費稅提高、與產業競爭力提升方案下,日經225股價指數開始顯著擺出長期多頭趨勢。以鉅亨網指標圖之檢視,日本全國消費者物價指數,的確於2013年6月由負轉為正成長。
(圖二:日本CPI與GDP年增率曲線圖,鉅亨網首頁)
但就如伯南克所提,日本脫離通縮,必需以貨幣貶值為代價。以國際投資者立場,在股價上揚利得與匯率貶值損失角力下,雖然2012年底起日經225股價指數就進入多頭。但自2014年12月1日起,真正上揚的日經225股價指數,才能為國外投資人帶來真正獲利。因為自2014年12月1日之後,日元匯價才穩定下來,日元兌換美元就在118.55兌1美元,至122.02兌1美元之間波動;不再繼續顯著貶值。這非常吻合我們在2013年中的計量驗證,當時我們以多元堆疊迴歸模型(Multiple Variable Panel Data Regression Model ),以總體經濟變數消費者物價指數(以下皆稱:CPI),與國民生產毛額(以下皆稱:GDP)及工業生產指數等,三種時間序列為自變數,而以日元兌換美元匯率為應變數,做多元迴歸分析發現。如果要達成JOB對日元QE的目標,即通貨膨脹CPI年增率為2%,則日元匯率需貶值到124兌換1美元。當時也提到,如果安倍經濟學失敗,而發生失控性貶值,則日元將會貶值至146兌1美元。
肆、此時是日經225股價指數、第二大波的上揚!
(圖三:日經225股價指數周K線圖,鉅亨網首頁)
對日本境內投資者而言,日元貶值表示,他們以犧牲對國外產品的購買力代價,換取日本股票價格成長所帶來的財富效果;就是兌現伯南克在2002年所提的論述。其實再往回看,在第一階段即2012年10月1日,日經股價指數為8,815.07點,投資人對日經225股價指數的起漲時是害怕的;當時日元兌換美元匯率為79.99日元兌1美元。而第一波日本股市的多頭攻勢,由此持續進行至2013年5月中,即FED明確表示美元QE一定退場時,當時日經225股價指數攻到15,942.66 點,股價指數上揚的幅度為80.85%。而同一期間中,日元兌換美元匯率則貶值到103.74兌1美元,貶值幅度為29.69%。在此階段中,國際投資者並不看好日本經濟、會脫離通貨緊縮;更不認為日經225股價指數、會漲到20,000點之上。
這些投資機構、尤其是避險基金,對安倍經濟學感到害怕。由日本政府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當時表現也的確如此。因為在同一期間中,日本國內外資機構,因為擔憂日元匯率持續貶值,因此賣出日本公債;而使日本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由0.73%降到0.58%、再上揚至0.9% 。也就是外資機構,在FED前任主席伯南克宣告QE退場前、兌現了它們對日元失控貶值的預期心理。因此賣出日本十年期公債,將資金由日元轉美元,肇使殖利率上揚。以行為財務學理論觀點,投資人是以適應性預期(Adaptive Expectation),就是以過去訊息與經驗,在處理對未來股市發展;就是以2010年前的經驗,在面對2013年之後的未來,這是弱式市場行為(Weak-form Market Behavior)。
(圖四:日本政府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周曲線圖,鉅亨網首頁)
[NT:PAGE=$]
由圖日本CPI與GDP年增率曲線圖,研究可發現,日本全國CPI指數年增率是在2013年6月時,才轉負數年成長至正數0.2%、脫離通貨緊縮。這種現象在2014年5月,CPI年增率達3.7%時最為顯著。但由2014年6月之後,CPI年增率即開始降溫,不過還好多在JOB的目標區2%以上。日本雖然脫離通縮,但還沒有脫離低度成長,自2014年第二季開始,GDP成長率再由第一季2.5%下降、成為負值。換言之,日本目前市場經濟狀況是脫離長期脫縮、但經濟成長持續復甦力道有待加強。
伍、日本央行在2014年底再接再厲、擴大資產收購計畫!
與FED及歐洲央行(以下皆稱:ECB)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以下皆稱:QE)最大不同是,日本的QE政策是購買不動產抵押債券(以下皆稱:MBS)與日經225股價指數的指數股票型基金(以下皆稱:ETF);FED也買MBS,但另外一個買進標的則為美國政府公債(Bond);ECB則買進除希臘外之歐元區各國政府公債。若不計入英國英格蘭銀行的QE規模,在歐美日三國中以日本的QE規模最小。JOB原本計畫只以FED之QE一半金額,但在2014年11月31日,意外宣佈擴大日元QE規模,將資產收購規模擴大,由50兆日元提高到80兆。這一個出乎預料之外宣告,使日經225指數在2015年初起不斷上揚。其實從月K線來看,它早在2014年1月已再起漲;是擴大版QE催促它跨越2008年最高點18,297.00點。
(圖五:日經225股價指數月K線圖,鉅亨網首頁)
中國股市及日本股市的大漲,讓之前台灣投資人憂鬱。因為其實台灣經濟成長率,已在亞洲四小龍中重新站起來。但因為社會氛圍所影響,因此投資人對台股充滿無力感。但這種無力感,卻在2015年4月23日,周四時生機乍現。在金融類股領軍下,台股加權股價指數當天大漲184.49點,成交量暴增為1,434.24億新台幣;收盤之台股加權股價指數為9,797.49點,逼近9,800點、並向萬點扣關。由圖七台股加權股價指數日K線圖來看,台股投資人在2015年第一季,真是鬱鬱寡歡。加權指數自2015年2月25日,盤整至2015年4月21日,有整整約兩個月的時間,不是日經225指數在放煙火,就是中國滬港股不斷登峰造極、成交量暴熱,連港劇與股市的多空互動多上頭條新聞了。台股2015年4月22日這一根長紅K線,是否是台股加權股價指數,脫離盤整區的起跑點?9,797.49點離2007年10月,即金融風暴前最高點9,859.65點,就近在幾呎。台股準備攻下近7年多以來的最高點?由日股或中國滬股的走勢,投資人將可以想像;如果台股指數有效突破9,859.65點,則台股站上萬點之機率大增。所謂的有效突破,以統計學觀點就是,遠離9,859.65點、在此水準至少還要再3%或5%以上,即台股股價指數漲到10,352.63點。或是它在突破萬點後,成交量繼續增強。若台股多頭要以前一種模式上攻,則是金融股續強的機率高;但金融股會為何而強?
(圖六:台股加權股價指數月曲線圖,鉅亨網首頁)
[NT:PAGE=$]
陸、結論:台股長多最大動能,需要寬鬆貨幣與強力財政政策!
如果以William Sharpe、John Lintner、Jack Treynor和Jan Mossin等學者之CAPM模型理念,是不是跨國財務理論,會有「匯率貶值溢價報酬」?也就是貶值的國家,股票市場會有補償性報酬之上揚?亦即兩國之間匯率變動,會使貶值的國家,它的股價在匯率升值的國家眼中,認為是被低估的。例如以持有美元的投資機構而言,如果在新台幣這一波的貶值是為常態,則台股股價將會有被低估之疑。金融類股有被低估?由新台幣兌美元匯率的變動,在貶值幅度非常小的狀況下,似乎並不成立。如圖八,自2012年6月起新台幣兌美元,由29.9兌1美元貶值至近期31.2兌1美元,貶值幅度相當有限。由此我們不認為,金融類股的上揚,是因為貶值之低估溢價報酬所致。以效率市場理論觀點,金融類股應該是在反應未來獲利能力。也可能是經營版圖的再擴大。讓我們唯一較為擔心的是,它的公司價值、與電子類股,自2012年中後多還是與時俱進;以中長期觀點,自2012年6月以來,台股多頭對金融類股並沒有冷落太多。
(圖七:新台幣兌換美元周曲線圖,鉅亨網首頁)
由台股金融類股指數長期趨勢檢視,台股金融類股2012年6月時是為波段最低點,類股指數為744.47點。而2015年4月23日已攻到1,247.31點,長線漲幅為67.54%。不過要小心的是2012年6月與目前在國際金融風險中,多有希臘主權債務危機風險。由月K線檢視圖八,肯定可以判斷的是,當時是低檔區、現在則為高檔區。現在的市場現狀,的確在考驗多頭與空頭智慧。
(圖八:台股金融類股股價指數月K線圖,鉅亨網首頁)
我們認為,推動台股長多趨勢的最大動能,目前仍缺寬鬆貨幣與強力財政政策。不管台股金融類股指數是在高或低檔,台股目前最需要的多頭火力,就是這兩大政策。目前我們已經見到金融業的開放,但如果再有貨幣或財政政策再加持,則多頭信心更強;台股攻萬點則會虎虎生風,多頭將可攻無不克、堅無不摧!(提醒:本文為財金專業研究分享,非財經政策與投資建議書;不為股市多空,及任何引用本文,為商品行銷或投資損益背書。)
- 川普再掀美元巨浪?專家揭密市場新格局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