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匯趨勢反轉?
理財周刊 2022-11-17 16:48
文 ‧ 洪寶山
今年的股市悶了三季度,隨著上周終於迎來市場期待的通膨降溫的訊號,股匯市狂歡。美元指數在 11 月 10 日重挫 - 2.31%,確認了季線 110 點壓力,停損的賣壓湧出,進一步跌破十月以來的箱型整理下緣支撐,隔日 (11 月 11 日) 續跌 - 1.36% 再破 108 點半年線支撐,單周下跌 - 3.94%,是自五十多年前自由浮動匯率時代開始以來的第四大周跌幅。
美元倒 萬物榮 美十月 CPI 大幅優於預期
在十一月初 FOMC 利率決策會議釋出未來將放緩升息步調的利多訊息後,美國十月 CPI 數據大幅好於市場預期,年增率上漲 7.7%,低於預期的 7.9%,前值為 8.2%,時隔七個月再度回落至 8% 以下,為 2022 年一月以來最小增幅。十月核心 CPI 年增率上漲 6.3%,預期為 6.5%,前值為 6.6%。
數據公布後,市場一面倒的認定十二月 FOMC 例會,聯準會將從連續四次升息三碼的節奏降速至升息二碼,符合聯準會九月時預測,到今年年底利率將達到 4.5%,2023 年將達到 4.6%,明年第一季最後升息一碼。
於是美國通膨見頂的樂觀情緒擴散,華爾街交易員押注通膨降溫交易,最近幾周近 50 億美元退出了 iShares 短期國債 ETF,創下最大兩周流出資金的歷史紀錄;同時間倫敦 LME 銅期在十一份月截至 11 月 14 日為止,累積 + 14.74% 漲幅,COMEX 黃金期漲 + 7.99%,COMEX 白銀漲 + 13.89%。道指從九月底的 28725 低點漲到 11 月 11 日的 33747 點,累積漲 + 17.48%,可謂「美元倒、萬物榮」。
台灣 GDP 成長 股市卻較中、日跌幅大
亞幣今年大貶,日圓第二季貶 - 11.55%、人民幣跟貶 - 5.33%,第三季日圓續貶 - 6.62%、人民幣再貶 - 6.69%,兩個季度日圓累計貶 - 18.94%、人民幣共貶 - 12.37%,資金外流的背景股市也跟著下跌。但實際上,日經 225 指數與上証指數的跌幅都不大,尤其是日經 225 指數上半年跌 - 8.33%,但下半年反彈,截至 11 月 15 日為止收斂到僅跌 - 2.77%,很特別吧,日圓貶翻了,但日經 225 指數竟然沒事,反觀今年的台幣從一美元兌 27.402 元起跌到 32.408 元,累積貶值幅度達 - 18.26%,日圓與人民幣有事,台幣也跟著貶。
再看看加權指數從 18619 高點跌到 12629 低點,共下跌 - 32.17%,是日中台三地股市跌幅最大的,可是比較這三地的 GDP 成長率,也只有台灣是成長的。11 月 14 日聯準會副主席布雷納德表示,短期內放慢升息腳步可能是合適的,提高明年三月聯準會暫停升息的預期,美元指數截至 11 月 14 日已回貶 - 4.13%,預期將進一步拉回到 102~100 點附近,股匯市年底的過節氣氛將越來越濃,接下來應該有資金回流的超跌反彈行情。
雙 11 一支穿雲箭 千軍萬馬來相見
外資今年前十個月在集中市場累積賣超 - 1 兆 3413.58 億元,上櫃市場賣超 - 596.39 億元,但是就在美國十月 CPI 數據公布後,兩天回補集中市場共 866 億元,動作之大,讓加權指數在雙十一那天跳空大漲 503 點,正所謂「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自從雙十一那天大漲站上季線 13915 點壓力後,外資就像醍醐灌頂般地醒了,七個交易日回補集中市場 1618.88 億元,加權指數連漲三天挑戰半年線 14546 點壓力。就連巴菲特都拿 40 億美元出來抄底台積電,結果從 10 月 26 日開始,加權指數十五個交易日內共出現十三根紅K。台幣從 10 月 25 日的 32.408 元開始上漲,11 月 15 日盤中跌破 31 元見到 30.816 元新高,頗有直接測試 30 元整數關卡的架式。
儘管股匯雙漲,但華爾街投行似乎在冷眼旁觀,氣氛有多空對峙的樣子。主要還是顧忌聯準會鷹派威脅下,升息抗通膨風波仍未平息。美國銀行認為服務業和薪資上漲的通膨壓力仍在,通膨數字依舊高於過去二十年的平均水準,在這樣的背景下,任何希望快速緩解通膨壓力的樂觀預期可能都太過超前了。
市場對利空有抵抗力 作帳提前登場
摩根大通表示,雖然 CPI 接下來因比較基期的緣故應該會逐漸降低,但減速的速度和最終的終點仍然高度不確定,聯準會的經濟軟著陸目標仍嚴峻。高盛認為聯準會最終被迫放棄 2% 通膨目標,避免經濟衰退的危機。
不過經過三個季度的利空打擊,市場逐漸對於利空有了抵抗力,例如美台兩地的科技股對未來半年的景氣大多示警,也傳出義隆電寧願賠錢違約、敦泰認列庫存跌價損失 25 億元並預計裁撤 10-13% 人力,但是股價爆量下跌後,一至二日內就快速止跌,頗像是反市場對作的主力控盤手法。或許歲末年初,傳統上最容易炒作來年業績夢的元月效應,可能接續九合一選舉行情之後,配合年底作帳提前登場。
來源:《理財周刊》1160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理財周刊》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