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慶:讓資源環境成為市場要素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4-21 15:02
金融界網站訊? 4月20-22日,2015中國綠公司年會在沈陽舉行。本次年會主題為“創變者:打造商業新價值”,金融界網站為您全程直播。
在全會“創變者:打造商業新價值”上,原來環保總局的副局長王玉慶先生做主題演講,他認為,經濟上最重要的是要明確資源和產權的公益性,通過其他的手段,讓資源環境成為市場要素,參與市場的調節和競爭,來提高資源能源的轉化效率,降低能好,減少排污。
以下為會議實錄:
王玉慶:感謝主持人給我機會,我照著稿子念更快一點,節省時間。尊敬的王珉書記,各位企業家,大家上午好。創變者,就是我們的主題,創新和求變,是今天到會各位企業家共同的愿景,目的是創造價值,改變自己和他人,解決社會問題,促進經濟發展,如何理解價值,我覺得是一個核心問題,創造商業價值,作為企業來講無可厚非,但是作為企業家來講,就遠遠不夠了。自然的價值,我們生存環境的價值,應該要體現在每一個成功企業家的追求上。中國企業家俱樂部創立了中國綠公司年會,用了這個綠字,我理解它含義也正在於此。
我今天主要想講一講關於綠色發展的問題,很有趣的是,昨天我參加一個小組的討論,有一個企業家,也是民營企業家,辦的很不錯的,他對綠色發展提出非議,他覺得要綠色發展,中國會越來越窮。但是我想可能主要還是理解上的問題,所以我想今天就這個問題,再談一談我的看法。
當今世界,由美國次貸危機連帶的金融危機,引發了一場世界模式和次序經濟的深刻變革。剛才建民大使也提到了這方面的問題,實際上氣候變化對中國的發展影響是巨大的。這場變革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主要有三點,一點是自然資本的日益稀缺。第二是社會資本的錯誤使用。第三是科學技術的巨大進步。
不展開講這三點了,關於資本的錯誤使用,聯合國環保署有一個說法,什么叫社會資本錯誤使用,他講大量的資本都投身於房地產,投身於礦產資源的開發,而沒有投身於我們的環境,投身於自然資本的增量。回想中國恰恰也是這種情況,中國經濟已經從高速增長,逐步進入中速平穩增長的新常態,已經到了只有轉型升級,才能持續增長的關鍵階段。怎么轉、轉向哪,就是必須面臨的重大挑戰。怎么轉,要依靠科技進步,依靠改革,我們不能再依賴廉價的勞動力、便宜的土地,和各類環境資源,以及嚴重的環境污染為代價,來換取經濟的增長,這點我想大家也是共識的,過去經濟增長很快,這三者實際上都是我們應該付的成本,沒有付,這樣使得我們的經濟增長,我們的產品非常便宜,經濟發展很快。現在已經走到頭,只能依靠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這是轉型升級最強大的動力。轉向哪,我想應該轉向綠色發展,這是世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是解決環境問題,降低生態需求性的必然選擇,是應對全球經濟危機的有效手段。為此,這次中央關於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原來提的四化,新型城鎮化、工業化、資訊化和農業現代化,現在增加了一個綠色化,我想大家應該有一個更深的理解。
綠色的發展模式,是綠色增長,不以環境風險,生態稀缺和社會分化的日益加劇為代價,聯合國綠色規劃署對綠色經濟的定義是,對公民降低環境風險和生態稀缺的經濟。大家注意它的前提,很重要的是提高人類福祉和社會公平,社會公平重點強調的就是就業,所以說綠色經濟並不是對經濟的一個制約,應該是經濟的一種轉型。並建議把全球生產總值的2%用於綠色十個核心經濟部門,以改變經濟發展模式,促進公共和私人資本,流向低碳和資源高效利用的行業和企業。綠色發展,要求一方面,發展要綠色化,即現有的經濟各個行業在發展中,都要把環境要求、資源消耗,作為剛性約束,做到低污染、無污染,高效利用資源和能源,以達到經濟增長,與資源能源的消耗增長和環境惡化脫鉤。
過去說庫茲涅夫(音)曲線,現在到了這個時候,人均大概7000多美金,能夠實現經濟增長、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同步增長,甚至出現拐點。同時要投資和恢復自然資本的存量,對包括森林、草原、濕地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修復和增長進行投資,在發展中進行節能減排,和保護生態系統的目標。這是一方面,就是發展要綠色化。另一方面,就是綠色創造發展。一切用於改善環境、治理污染,和節約資源的投資,和自然資本的合理利用,又將推動經濟發展,創造就業機會,達到消除貧困和改善民生的社會經濟目標。我國綠色經濟的市場潛力巨大,僅僅從環境保護來講,“十二五”期間規劃的全社會的環保投資,將達到3.4萬億,現在執行情況看來,要超過這個數,我現在得到統計,去年2014年,全國的環保投入,全社會的投入,大概是1.2萬億。2013年大概是8000億到9000億之間,所以這兩年已經超過了2萬億。所以“十二五”五年要超過12.4萬億的全社會的環保投入。
大氣污染防治計劃全面實施,預計總投入達到1.7萬億。剛發布的水污染防治計劃,預計社會總投入4至5萬億,將帶動GDP增長5.7萬億。2015年,全國節能環保資源循環利用,三個行業產值將超過4.5萬億,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企業在這方面,是大有可為的。昨天我們在一個小的座談會上,咱們遼寧省的環保廳的廳長朱金海(音)同志有一個講話,引起了大家的爭議。
他說現在世界上最大的環保產業都是國外的,包括威立雅、蘇黎士等等,這還是到中國來投資,還有沒有到中國來的。他說中國現在嚴重的環境問題,和中央治理環境的中心,和廣大的推動,將來最強的環保產業要誕生在中國,這么一個預測也引起很大的爭議。我想他說的也可能有一些道理。
第二個問題是促進綠色發展的幾個關鍵問題,主要談三點,一點轉變觀念,我盡可能講的快點。轉變觀念,首先就是經濟和環境關係的認識。過去我們總覺得經濟發展帶來了環境問題,
所以應該把經濟,環境看作為經濟的一個子系統,實際上我們經濟發展解決了,就可以把環境問題解決,從而導致了資源環境的過度掠奪和破壞,現在應該把它倒過來,把經濟看作是環境的一個子系統。基本上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在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基礎之上,還其本來面貌。我想這個觀念的轉變,可以從人類認識自然的歷史上,日心說向地心說的轉變相媲美。我們如何看待自然,過去認為地球是中心,太陽圍繞著地球轉,人類是老大了,歷史上我們對自然和人類的認識也是,我們可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最後實現我們人類自己的目標。我想這種轉變,應該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其次,要轉變過度追求物質利益的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追求高質量的生活是人類的天性,但是過分追求經濟利益和物質享受,不但降低了人們的精神境界,而使人類與自然的衝突日益計劃。什么是真正的高質量的生活,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講,確實也是一個現在正在爬坡的階段,應該加強普及,加強宣傳。由於環境問題的外部性和公益性,沒有人文精神的弘揚,沒有道德的升華,難以解決中國的環境問題。我們無需擁有太多,既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切莫等擁有一切后,而無暇享受精神生活。過去大家都議論,美國的小轎車一家都有一輛,汽車王國,甚至一家有兩輛車。中國當時追求中國是不是也能做到,當時環境學家預測到,中國有13億人,不知道有什么地方能擺下這些車。這就十幾年,我們遇到現實的問題,沒有城市不堵車,大氣污染占到30%幾,像北京這樣的城市。所以我想這就是我們必須要解決的一個生活方式、消費觀念問題。
第二個問題講講關於促進綠色發展的機制體制,決定人們行動的不光光是理念和認識,還有利益驅動和外部的壓力。為什么我說這句話,我從事環保工作的時候,到地方調研,不包括現在的省長書記在這,去跟他們談,他們講環境保護比我還要好,認識比我還要高,但是實際做的情況那是另一回事。所以我講不光是利益的問題,往往是利益驅動和外部壓力,這就要有制度安排,其中重點和難點,如何兼顧局部整體、近期遠期、少數人和多數人的利益,選好平衡點。體制上最重要的就是環境保護要成為社會的責任,而不僅僅是政府或一兩個部門的責任。經濟上最重要的是要明確資源和產權的公益性,通過其他的手段,讓資源環境成為市場要素,參與市場的調節和競爭,來提高資源能源的轉化效率,降低能好,減少排污。
第三個,大力推進綠色技術的研發,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掌握綠色技術是促進綠色產業的發展關鍵。我們具有國家體制優勢,且沒有發達國家面臨的傳統技術的鎖定帶來的阻力,我這話有所指,他們說國際上非常有名的汽車公司,早在很多年以前,就有關於電動汽車的一些研發和一些成熟的技術,為什么遲遲不出臺,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傳統的產業,可能掙到更多的錢。所以中國在這方面,具有一定的后發優勢,我們要發揮這些優勢,努力成為綠色技術創新領域的領導者,占領綠色領域的制高點。政府致力推廣的一切新技術,都應該講提高資源的產出率,降低環境的負荷作為考核指標。
過去我們講的提高勞動生產率,是我們技術創新的重點,但是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來講,我們的勞動力非常充沛,所以技術的重點應該是提高資源產出率,提高環境的承載力。這方面國家要做出安排,為綠色技術創新提供良好的融資環境,要強調的是國家政策的出發點,應該是為技術創新提供清晰、長期、可信賴的金融刺激,和公平規範法制化的市場環境,而不是在一些技術尚未被證實持續有效前,就匆匆地用財政的資金,對一些領頭企業進行扶植。
創新不僅僅是技術發現的發明,更重要的體現,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成(行情002001,咨詢)功的商業運作,使新技術變成市場暢銷的產品,從而創造價值和市場服務。為此,企業應該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最後我想就積極制定綠色發展相關的標準和規範,確定行業準入門檻,推廣行業標識和環境標志,實行政府綠色采購,而且要下大決心,加大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來激活個人創新、企業創新的活力,我想這是根本。謝謝。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