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銀行家《在美觀察篇》
台灣銀行家 2022-11-07 09:40
採訪、撰文:張嘉伶
兆豐銀在美新策略布局 跟上美國製造與台商動態
因應局勢變化,美國提倡供應鏈安全,推行「美國製造」,許多台商也因此前往美國布局。兆豐銀行以在美經營經驗協助台商,期盼以充足資金讓台商無後顧之憂地前往美國市場持續壯大,另一方面亦積極掌握 Fed 升息趨勢,靈活運用資金,帶動獲利成長,為未來強化策略布局。
國際市場詭譎多變!因疫情帶來的供應鏈斷鏈,以及 2022 年初烏俄戰爭爆發推升國際油價,使能源價格飆升,導致美國正面臨 40 年來最高的通貨膨脹,受此影響,美國自 2022 年 3 月啟動升息,預計至 2023 上半年前,聯準會都將維持積極升息以抑制通膨為首要政策,而在美國已經有 4 個分行的兆豐銀行,相當關注美國總體經濟的變動,甚至已經做好策略布局。
政經思維改變 從主張貿易自由化轉向美國製造
今年剛拿到菁業獎最佳海外與最佳企業金融獎的兆豐銀,長年深耕海外市場,負責兆豐企金及海外事業的副總蕭玉美觀察到美國政經思維的改變,也就是從主張貿易自由化轉向主張美國製造。美國自二次大戰以來,一直是主張並推動全球貿易自由化的主要國家與領導國,全球化思維的推動下,可以看到美國公司大量外包生產製造到中國、東南亞等低生產製造成本的地區,國內則保留設計及行銷等高附加價值產業。
美國政經政策的思維,開始強調壁壘分明,並且重視國家安全的新架構,2018 年以來隨著美國川普總統喊出「美國優先」,開始採取提高關稅、設定進口配額等,在美國境內則降低公司稅、大量推出政策鼓勵製造業回流投資,鼓吹「美國製造」,並重視建立不依賴中國之供應鏈,試圖重組國際生產分工架構。這帶來的影響就是,美國國內生產的擴張,以及外國新增投資,這使美國基礎建設產業如工程、原物料產業需求都上升。
美中貿易戰經過 4 年多,角力更形嚴重,已經演變成長期的兩國抗衡局面,原本是從經濟貿易層面開始,現在逐步延伸到科技、金融層面,更發展成全方位的地緣政治角力。例如今年 8 月為了促進美國半導體發展,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晶片和科技法案》,這是扶植美國半導體對抗中國的重要政策,其中針對中國晶片產業的排他政策,可能使晶片企業面臨在中美兩強間「選邊站」的難題,由於半導體為台灣的核心產業,台商也需要地緣政治博弈之策略思維。
強化台美關係 提高台商投資美國意願
儘管美中角力嚴重,但也讓台美關係變得更強化,近年美國與台灣的關係是數十年來最好的時候,台商投資美國意願也因之提高。估計美中角力也是未來全球變動的關鍵因素,不僅影響其雙邊貿易,對於亞太地區的供應鏈也產生調整的推力,這些趨勢的變動使得美國、甚至台灣的產業都產生新的板塊移動。蕭玉美認為,短期內看不到有大幅改變的可能性,銀行業在評估個案時也必須將這些趨勢變化納入考量,以合理控制地緣政治風險,這也是兆豐銀近年來強調「新南向」、「新東進」發展的原因。
兆豐銀在地觀察 赴美投資關注三大面向
近年因疫情、美中貿易對抗、地緣政治緊張等因素,美國政府提倡供應鏈安全,並持續推動「製造業重回美國」,而美國政策所聚焦的產業,與台灣政府推動之「六大戰略產業」及「發展亞洲高階製造及半導體先進製程中心」不謀而合,加上台美科技產業的優勢互補,自 2020 年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2021 年台美科技貿易暨投資合作架構,至今年台美 21 世紀貿易倡議,雙邊經貿關係持續深化。台灣指標企業如台積電、台塑、遠東及鴻海等,更陸續帶動其供應鏈東進美國,依兆豐美國團隊的在地觀察,建議台商赴美投資可關注以下幾個方向:
美國製造政策:美國製造政策重組了國際生產分工架構,美國政府要求國安產業需 100%Made in USA,使原來亞洲勞動密集國家享有比較利益的電子零組件產業(如 PCB、線材等供應商)在美國內銷比重逐年提升,產業板塊產生「區域」移動。此外,美國國內生產擴張及外國新增投資使基礎建設產業如工程、原物料產業需求亦大幅上升。
聚焦利基產業:近年,美國推動多項重要立法,如 2021 年的基礎建設法案,透過修建國家道路橋樑,加大投資高速網路硬體設施來帶動美國經濟。2022 年的晶片和科技法案,將對半導體產業投入超過 500 億美元的補貼,近期通過的削減通膨法案,積極推動產業綠色轉型、節能及衛生保健等。對於半導體、醫療、新能源、電動車、太陽能及 5G 等美國投入大量資源的永續基建產業,為美國未來長期發展之重點,也是未來台商投資利基之所在。
各州政府補助及商業環境:除美國聯邦政府推出政策鼓勵製造業回流外,各州政府亦競相推出各類補助或減稅政策來吸引海外投資,產業板塊亦在「州」產生移動。以台積電設廠的亞利桑那州為例,亦有州政府提供減稅、低廉水電及土地等各項優惠來吸引台灣半導體產業業者前往投資;此外,德州雖無州稅優勢,亦積極投入招商,吸引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前往設立總部,形成電動汽車(EV)產業供應鏈的南移。台商在美國布局,不僅需考量稅務成本,更要考量銷售市場、供應鏈及運輸等營運面因素。
但必須要提醒台灣業者的是,除了機會外,依兆豐銀在美國服務台商的經驗,於美國投資仍有些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投入資源、打入當地供應鏈成本 台商應審慎評估
首先,美國當地對於環保法規、勞工權益及社會責任的 ESG 議題相當重視,在美國投資設廠,環境評估或各項執照的取得過程十分嚴謹且費時,台灣業者在評估時,必須考量所需投入之資源與成本。
其次,以台灣指標性企業投資美國設廠觀之,雖帶動半導體上下游供應鏈評估跟進投資,但若供應鏈僅靠指標中心台廠訂單,可能不足以支應在美營運所需成本,廠商必須打入當地廠商供應鏈,獲得足夠的利潤支持其在美營運。而打入當地廠商供應鏈所需取得認證及訂單的時間及成本,也是台商在美投資必須考量的重要因素。
因美國商業環境與亞太地區差異大,美國幅員廣大,各州高度自治,台商赴美投資前必須先了解商業環境,妥善評估設廠及營運成本,規劃投融資架構,熟悉稅務及勞資法規等。兆豐銀觀察到台商這方面的需要,也規劃了財稅專家講座與台商分享赴美投資注意事項,並透過美國 4 家分行豐富的在地經營經驗與資源,以及國內外團隊零時差的服務,提供企業在公司設立、營運、投資、設廠等財務面、諮詢面的協助。
美國製造業回流雖是美國整體國策,但近期在通膨高漲、聯準會持續升息的環境下,美國及全球明年景氣展望仍有待觀察,建議台商赴美國投資仍須因應自身條件審慎評估。
不著重廣設據點 轉向善用金融科技與發揮綜效
儘管美國市場有商機也有挑戰,兆豐銀在美國的布局是否會持續擴大?蕭玉美表示,兆豐是最早進入美國市場的台資銀行,在美國設有紐約、芝加哥、洛杉磯及矽谷 4 家分行,在美國耕耘逾 80 年,以國際聯貸、台商自貸及主辦聯貸案為主要業務,是資產規模最大、分行據點最多的台資銀行。因此,在美國的布局策略,兆豐銀不著重再廣設據點,更重視善用美國地區分行從東岸到西岸攜手合作,共同籌組聯貸案或量身訂作客戶的自貸額度,除串聯據點,發揮綜效外,並善用金融科技(兆豐全球金融網)提供客戶 24 小時的資金調度,滿足客戶存放匯的一站式服務。
近年兆豐銀也觀察到,因前述提及的政策變化,美國科技重鎮自加州矽谷逐步延伸至亞利桑那、德州等大西南區域。在亞利桑那州,以台積電為首,帶動半導體供應鏈廠商如長春石化、崇越科技、漢唐、和淞等前往設廠;緊鄰墨西哥的德州,因特斯拉總部進駐,成為和碩、和大、友達等電動車供應鏈優先考慮設廠的基地。此外,看好美國電動車商機,鴻海也與美國企業合資,打造北美電動車生產基地。
為了掌握新東進商機,兆豐銀成立了跨事業群的行銷團隊,關注美國潛力產業如半導體、綠能及醫療產業等之動態,快速協調國內、外資源服務客戶。由國內分行維繫台商母公司關係,了解客戶經營動態及需求,將商情引介至海外分行;再由海外分行依客戶需求,陪同實地訪查、提供諮詢建議並引介相關專家。疫情期間,以密切的跨時區視訊聯繫,提升服務效率,國內外攜手合作,精準給予最佳支援,成為許多赴美台商的主力銀行。
除了服務既有客戶,兆豐銀也致力開發新商機,積極參與政府及商界活動,像是經濟部台美鏈結高峰論壇、AIT 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等,來了解產業脈動及客戶需求。同時,致力精進數位系統,運用大數據分析,串聯重點產業上中下游供應鏈商機;再透過商情通報平台,由西岸的矽谷及洛杉磯分行,以專業的服務、豐富的在地經驗,以及兆豐的全球金融網,為企業及其協力廠提供完整融資規劃及金流服務。
儘管前往美國市場的路很辛苦,但兆豐銀認為要早一步為台商帶上活水資金,讓台商更無後顧之憂的前往新美國市場壯大,像是近期台積電及特斯拉電動車供應鏈等相關企業之融資及美國南亞的擴廠聯貸等,也成功帶動兆豐本行美國地區分行 2022 年前 3 季放款成長 10%,美國地區占海外分行放款量比率也逐年攀高,從 2020 年的 18% 至 2022 年前 3 季的 22%。同時,也積極掌握 Fed 升息趨勢,靈活運用資金,帶動獲利大幅成長。
來源:《台灣銀行家》11 月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台灣銀行家》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