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鉅亨網2015年度國際十大新聞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2-28 15:40
人們殷切期盼的 2015 年全球經濟復甦,最終還是未達預期,只有市場波動變得更加劇烈-瑞士法郎、人民幣及大陸股市,都可以在一夕之間風雲變色,油價則直跌半年至 11 年新低。美國人講了 1 年,終於在最後 1 個月搶搭上升息列車,希臘鬧了大半年,還是乖乖接受緊縮政策。貨幣寬鬆改由歐洲日本央行接手,除了美國之外,全球幾乎都吹起了降息潮。
今年剛開始,全球就掀起貨幣大戰,在歐洲央行祭出 QE 絕招之後,各央行主動或被迫應戰。先是瑞士央行點燃引信,棄守兌歐元的匯率下限,連帶出招調降利率。各國都意識到危機重重,由 1 月中到 2 月初,就有至少 12 家央行啟動降息。降息風延續一整年,但通縮的憂心依然在全球蔓延。
唯一與全球唱反調的是美國,但他們也意識到經濟表現不能完全樂觀,在表達升息預期後,又一路觀望猶豫。在大家預期最可能升息的 9 月,突然憂心起全球經濟表現及股市動盪,最後決定收手。直到 12 月終究無法再忍,睽違 9 年來首度升息,結束金融危機後的零利率時代。
雖然美國備受關注,但今年全球經濟真正的牽引力卻是中國。中國經濟成長放緩,牽動全球各國都遭殃。最明顯的例子,就是 6 月開始的中國股災,出現千股跌停、半數股票停牌的慘況,上證股市幾乎腰斬,8 月又出現人民幣一次性崩跌,拖累全球市場都萎靡不振。
中國政府也知道不能坐以待斃,前後拋出亞投行、一帶一路等方式,獲英國為首的歐洲國家支持,預計有機會成為往後的經濟動力。對中國的不敢忽視,也讓 IMF 終於在 11 月底的會議中,將人民幣納入 SDR ,也代表人民幣國際化又走出新的一步。不與中國同一陣線的美國、日本,則是及時簽定 TPP 協議,力圖走出另一個出路。
歐洲本身也是重災區,年中時希臘更上演一場反緊縮的大戲,搞得人心惶惶,擔心希臘脫歐、歐債風暴再起。但局勢反反覆覆後,該緊縮的仍緊縮,總理重選之後還是總理,德國依舊是歐洲說話算話的霸主。但下半年之後,德國也面對新的麻煩,先是在難民問題上陷入爭議,接著重要工業重心福斯汽車又出現「排氣作弊」風波,連帶經濟發展受影響,後續發展仍待觀察。
大宗商品疲軟一整年,原油也毫無回彈跡象。油價一度在 6 月初回彈至每桶 60 美元,但隨著供過於求,以及 OPEC 不減產的決定下,下半年一路探底,年底已經跌破 40 美元,布蘭特原油降到了 11 年新低。自去年 6 月起算,油價已經跌掉 3 分之 2。
■美國聯準會九年來首度升息
20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聯準會一直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維持在歷史低點 0-0.25% 區間,更先後推出三輪量化寬鬆政策 (QE),大量印鈔票購買政府長期債券及美元不動產抵押債券 (MBS),共計釋出超過四兆美元資金,為金融市場挹注龐大流動性資產,也營造出有助經濟復甦的超低利環境。
自 2015 年初起,聯準會開始打算讓貨幣政策回歸正常化,向市場拋出今年可能升息的預告,讓各國政府與金融市場先有準備。消息一出後,果然引發熱烈討論與猜測,美元開始強彈,資金大舉自新興市場流出,市場動盪劇烈。
隨著今年美國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 (GDP) 年增3.7%,8月份失業率降至5.1%低點,外界解讀美國經濟已明顯回溫、勞動市場充分就業,高度預期聯準會在9月宣告升息。不過9月份利率會議最終在擔心中國經濟減緩拖累全球成長,以及能源價格下跌和美元升值將造成通膨壓力下降,決定暫緩升息,跌破外界眼鏡。
之後美國經濟數據陸續回跌,市場開始預料今年升息恐無望。直至 10 月底利率會議時,始終堅持今年仍可能升息的葉倫在會後聲明中挑明 12 月會議會把升息納入評估,加上之後美國經濟數據陸續報喜,葉倫更在 12 月公開演講中清楚表明會在 12 月利率會議中支持升息。言下之意,升息時機已成熟。
在兩天的利率會議後,聯準會12月16日在外界預料下宣佈調升基準利率 0.25%,為2006 年以來首度升息,並強調貨幣政策立場仍維持寬鬆,有助支撐就業市場持續改善,並讓通膨率回升至 2% 目標水準,同時預估 2016 年底基準利率可能來到 1.375%。
[NT:PAGE=$]
■貨幣戰煙硝四起 全球掀降息潮
2015 年全球經濟局勢,可說是由各國央行降息潮展開,在歐洲央行祭出 QE 絕招之後,各央行主動或被迫回應,全球貨幣戰一觸即發。
僅僅自 1 月中到 2 月初,全球至少 12 家央行出手降息,包括歐洲央行、瑞士、加拿大、丹麥等等,亞洲也擔心受到波及,印度、新加坡都有所動作,而中國在經濟成長疑慮之下,也調降存準率回應。
瑞士在降息的第一時間,還宣布棄守維持 3 年的兌歐元 1.20 下限,導致瑞士法郎一夕強升,最高升達 40%,大批原本押注瑞郎貶值的投資人慘跌,包括眾家使用高槓桿的投資銀行。
主戲還是歐洲央行 1 兆美元的購債計畫,引來歐元重挫,來到 1.05 的 12 年新低價位。此外,歐債大量出現負利率,依然受追捧。
分析師認為,各國央行不按牌理出牌的行為,反映出官員愈來愈擔心,而且情況愈來愈緊急。不過,寬鬆刺激並非沒有副作用,多位學者警告,如果全球都一起跟隨寬鬆浪潮,只會讓波動加大,少有實際作用,貨幣政策必須配合相應的發展規劃,才可能起作用。
[NT:PAGE=$]
■中國股市慘崩 全球市場遭逢「黑色星期一」
去年谷底翻身的中國股市,今年走勢更像雲霄飛車,尤其自 6 月中以來,上證指數由最高的 5178.19 點,迅速掉頭往下,先前融資助漲力道,成為股市重壓。僅僅不到 1 個月,上證指數已跌至 3500 點,8 月隨著人民幣重貶,一度下挫至 2850 點,從高點跌幅達 45%。
中國「國家隊」進場救市,卻愈救愈糟,之後乾脆由公安出面,嚴禁各種放空,才稍見止緩。從 6 月底到 7 月初,中國股市時時可見千股跌停,眾多上市公司為免遭受波及,急找各種理由申請停牌,一度只有半數股票可進行交易,留給 A 股股民慘痛記憶。
然而,中國股災所傷的並非只有滬深股市,尤其 8 月 24 日周一,滬深兩市全線暴跌,上證指數一天跌掉 8.49%,全球股市不知發生何事,帶來「黑色星期一」,不但亞洲股市同步跟跌,隨後歐美股市均陷入恐慌,開盤就狂瀉,道瓊更一度重挫逾1000點,收盤下跌 3.82%,三大指數全線收黑。
這波全球股災來自對中國經濟成長疑慮、來自對美國升息(9月) 擔憂、來自對油價低迷的不安,但這些最重要的因素,在今年年底仍未消除,還將繼續影響明年的發展。
[NT:PAGE=$]
■人民幣納入SDR 中國金融市場國際化新里程碑
中國人民幣在2015年11月30日終於成功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特別提款權(SDR)貨幣。人民幣成為了第5種納入SDR的貨幣,而且比例一舉超過日元和英鎊,佔SDR的權重達10.92%。人民幣納入SDR代表了中國近年來金融改革的動作獲得國際認可,同時也是中國成為新一代經濟強權的證明。未來,人民幣將朝更通用的國際化貨幣發展,納入SDR可說是中國金融市場邁向更國際化的新里程碑。值得期待的是,中國接下來有望加速開放資本市場,並且讓人民幣匯率更能符合市場導向,最終的目標則是挑戰美元的貨幣霸主地位。
過去幾年,人民幣在全球的地位顯著提升不少,2010年到2014年間就有約40個國家的央行將人民幣納入儲備基金,看準的就是人民幣未來有望挑戰美元的地位。同時,這次人民幣納入SDR也是SDR自1980年以來的最大變革,人民幣佔SDR的權重將為10.9%、超越日元和英鎊的8.33%和8.09%。至於目前SDR權重排行前兩名的貨幣仍是美元和歐元,權重分別達42%和30.9%。在這次SDR的調整中,權重遭調降最多的則是歐元和英鎊,分別遭調降6.5%和3.2%。
市場樂觀預期,人民幣加入SDR後將有助於提升中國的經濟地位。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就指出,未來10年將有超過2兆美元的資金流入人民幣資產。不過人民幣雖然成功納入SDR,眼前仍有許多挑戰需要面對,畢竟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程度目前還不如許多小國家,因此人民幣想要更國際化,中國勢必得加速金融改革的腳步。
目前人民幣佔全球貿易的交易比例仍低於3%,佔全球央行外匯存底的比例甚至更低,若要讓全球央行在增持人民幣作為外匯存底,中國就必需是各種商品的淨買家,或者投資金額是淨流出的。人民幣想要國際化,中國金融體系進一步開放絕對是必需的,否則人民幣就很有可能步上過去日元的後塵。1980年代日本解除了資本管制,日元當時也一樣被納入了SDR,但日本的金融體系卻仍趨保守,並未再進一步開放,這不僅導致了日元在國際化上的道路受限,日本也因此缺乏較多具競爭力的金融公司,中國必需避免重蹈覆轍。
另外,人民幣納入SDR後也將面臨可能大幅貶值的命運。過去,人民幣的匯率都會有中國人行支撐,但在納入SDR後為了使人民幣更符合市場導向,人行恐不再支撐人民幣匯率,在中國經濟開始放緩的狀態下,人民幣反而可能有一波落後補貶的走勢。11月底人民幣加入SDR後,人民幣中間價一度連續貶值10天,貶幅高達1.50%。當然,人民幣短期雖面臨貶值壓力,但隨著納入SDR後需求逐漸升高,長線來說仍是看漲的行情。
[NT:PAGE=$]
■中國主導 亞投行正式運作 推一帶一路新戰略
今年 4 月 15 日,由中國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開始運作,總計有 57 個創始會員國,其中東協 10 國全都入列、歐盟有 14 國加入,金磚五國也是全員加入。
亞投行的核心主軸,是透過組織類似於世界銀行及亞洲開發銀行的機構,來提供資金支持亞洲國家的基礎建設發展,並進一步促成亞洲經濟的一體化。
亞投行普遍被外界認為是中國為了對抗美日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而設立,因此美國日本並未加入亞投行,且呼籲其他歐美國家也不要加入,但美方後來的態度有所軟化,宣稱只要組織法規完備,也是可以進行合作。
亞投行是中國一帶一路經濟戰略的重要一環,一帶一路戰略中的「一帶」是以中國古代絲路為基礎,沿著中國開始橫越中亞直至歐洲,統整成一整塊經濟區的概念,而「一路」則是從海上出發,從中國沿海經過南海,穿越印度洋,最終延伸至歐洲。
一帶一路與亞投行一樣被視為中國脫離美國自建霸權的一套戰略,不僅為了與美國的 TPP 抗衡,同時也拉攏整個中亞甚至非洲地區的經濟體進行整合,增加在全球的政治影響力。
而就經濟面來看,亞投行與一帶一路戰略對新興經濟體的基礎建設投入,可以舒緩中國資金及產能過剩的問題,同時強化人民幣在國際的話語權。
[NT:PAGE=$]
■中東動盪帶來歐洲難民潮 歐盟國家難以負荷
由於敘利亞、利比亞、伊拉克等中東國家局勢動盪,大量敘利亞、伊拉克等國難民逃到國外,僅管鄰近的土耳其、黎巴嫰和約旦協助接收大量難民,但多年下來龐大的難民數量已讓鄰國不堪負荷,部分地區難民營環境惡劣,也讓更多難民轉往向歐洲前進。
歐盟國家當中,德國、瑞典、匈牙利、義大利、法國、奧地利、英國、荷蘭、比利時、希臘等國收到的申請庇護數最多。今年9月初,一張3歲敘利亞男孩伏屍土耳其海岸照片,引發外界高度關注與討論,也喚起全球對於中東難民潮關注。
今年9月底在德國所主導的歐盟峰會中通過以配額制重新安置難民,歐盟將給予這些收容國家經濟補助,每收留一名難民將獲得6000歐元補助,但原先本就持反對意見的羅馬尼亞、捷克等中歐國家仍舊反彈抵制。
時間越接近年底,面對不斷湧入的難民,歐盟國家也開始難以負荷。為數眾多的移民已使希臘、義大利、匈牙利等難民抵歐的第一線國家疲於應付,德國、奧地利和匈牙利等歐盟國家更陸續開始實施邊界控制,管理難民進入人數。
法國巴黎恐怖攻擊事件後,一名攻擊槍手身邊發現敘利亞護照,讓歐洲社會開始擔心恐怖組織藉難民身分進入歐洲,社會氛圍開始出現轉向。不少第一線歐盟國家開始增設邊防管制,希望減緩難民大量湧入的壓力,強化邊境安全。
根據聯合國難民署與國際移民組織統計,今年跨越地中海或陸路抵達歐洲的難民和移徙者已超過100萬人,是2014年的四倍,當中更有近3700人在途中死亡或失蹤。
[NT:PAGE=$]
■福斯柴油車排廢造假 全球召回1100萬輛
9 月 18 日,美國環保署揭露福斯將作弊軟體用於受測柴油車上,以通過排氣測試,但實際上路排放可能超標 40 倍。而全球受影響召回的集團柴油車種,多達 1100 萬輛。
作弊醜聞一出,股價在兩天內聞訊重挫 38%,集團執行長 Martin Winterkorn 也於 9 月 23 日引咎下台。
福斯在美國作弊的原因,與美國對柴油車的排廢標準,較柴油車很普遍的歐洲嚴苛許多。若想要達到美國的標準,可能會導致油耗及性能表現變差,讓福斯在美國賣不動柴油車。
受此醜聞影響,福斯 Q3 虧損 17 億歐元,與去年同期獲利來到 30 億歐元相去甚遠,同時也是逾 15 年來首度虧損。
品牌形象已蒙塵的福斯,其柴油二手車價在美減損 16%、汽油車也受波及掉了 4%。福斯在美國除了提供車主 2000 美元補償,另又加碼 1000 美元禮物卡,期能彌補嚴重受損的消費者信心。
台灣福斯則稱全台約有 1.8 萬輛車受影響。
[NT:PAGE=$]
■OPEC堅不減產 油價全年大跌近3成 破40美元關卡
受到北美頁岩油產能大爆發影響,OPEC 為維持市占也拒絕減產,紐約原油價格全年大跌約 28%、布蘭特原油重挫約 33%。
OPEC 為了打擊生產成本較高的頁岩油商,使其賠錢產油,在市場供過於求的情勢下堅拒減產。
除了北美的競爭外,明年德黑蘭制裁解除後,OPEC 還將面臨伊朗恢復生產的壓力。然而 OPEC 仍稱將全力生產,拒絕任何生產限制。在 OPEC 中具主導地位的沙國,傳還能大打價格戰 18 個月。
而美國方面也不手軟,打出原油出口禁令解除這張牌,為日後頁岩油商的能源出口鋪路。
高盛指出,現行季全球原油產量超出需求達日均 150 萬桶,也預期這樣的產量過剩水準將維持至明年下半年。它還表示,油市最快到 2016 年第4季才會達到供需平衡。[NT:PAGE=$]
■希臘意圖結束國際紓困 債務泥淖卻愈陷愈深
希臘主權債務問題至今已經5年,在歐洲央行、歐盟委員會、IMF 的援助下,努力整頓財政、重建經濟。然而希臘的整頓之路並不順利,為了取得國際紓困資金,條件是希臘必須進行財政緊縮及改革,但撙節多年,希臘民眾對此愈來愈不能滿意,他們感覺不到國家情況有所改善,承諾將帶來改變的激進左翼聯盟 (Syriza) 因而於今年1月帶著民眾的期許上台。
今年年初希臘發布預算書時,新任總理齊普拉斯 (Alexis Tsipras) 嘗試實踐政見,主張解除國際紓困方案中所要求的撙節措施,包括恢復年金紅利、所得稅免稅門檻、停止大規模裁員、回調基本薪資至債務危機前的水準等。執政黨Syriza認為,國際債權人的紓困協助是「破壞性」的,愈撙節債務愈嚴重,希望先達成一份至6月底的過渡協議,以完成3150億歐元的債務重組。
然而,希臘重組債務的想法並未受到國際支持,國際債權人與希臘政府一直各自堅持到最後,雙方仍然沒有交集。各國領袖一直期望看到希臘展現出財務改革的誠意,然而這一點卻正是Syriza想法背道而馳之處。6月下旬希臘與歐元區財長談判破裂,為防止資金外流,開始實施資本管制,也在6月30日未能償還IMF的16億歐元貸款,正式違約。這使希臘危機升級,希臘應該退出歐元區的呼聲開始變得響亮,缺乏流動性使銀行業承擔極大風險,資本管制重創該國觀光事業,在這條追求撙節鬆綁的路上,希臘民眾所付出的代價並未減少。
或許希臘一直知道,歐盟與歐元集團不可能對她撒手不管。希臘與國際債權人的談判僵持之際,為了顯示自己有民意支持,齊普拉斯將「是否要接受歐洲援助提議」交付公投,而7月5日的公投結果也是拒絕。這對歐洲各國領袖而言,幾乎相當於是希臘民眾表示想要離開歐元區。
雖然希臘民眾的意願明確,但德、法兩大國不願見到歐盟分崩離析。即使民眾不想再撙節下去,國庫空虛的現實仍使希臘政府的談判繼續進行。最終在7月15日深夜,齊普拉斯與國際債權人達成財政改革協議,希臘取得第三輪紓困,繼續顛簸前行。然而新的債務協議也未能真正解除希臘的苦難,債務纏身的她仍陷在還款、談判、爭取新紓困金償還舊債務的迴圈之中。[NT:PAGE=$]
■ 有史以來最大貿易協定 TPP終於達成
有史以來最大貿易協定: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 (TPP) 終於在今年 10 月達成。從2006年由新加坡、紐西蘭、智利、汶萊組成小型自由貿易區起算歷時 9 年,而第一輪談判則花費 5 年才達成協議。TPP 成員國在美國於2008年9月加入後快速增加,目前成員有澳洲、汶萊、加拿大、智利、日本、馬來西亞、墨西哥、紐西蘭、祕魯、新加坡、美國與越南等 12 國,成員國之內的關稅減免與開放,將帶來近 30 兆美元經濟產值,涵蓋全球經濟規模約 40%。
TPP談判當中,美國與日本聚焦在汽車關稅與農業開放,生技藥品專利保護年限則是另一個攻防焦點。美國主張延長專利期間,澳洲與紐西蘭則主張將專利年限降至 5 年。此外,各國的肉品、農產品、乳品、魚類、服飾、製造業原物料等多達 1.8 萬項商品將在成員國內免除關稅,活絡成員國貿易活動。
這項自由貿易上的重大協議,在美國國會兩黨眼中卻仍是審慎與存疑,有民主黨議員認為這可能影響該國就業與消費,使製造業工作機會減少、減弱環保法等。協議將列入美國國會2016年議程,議員將審視協議內容後表決是否贊成。協議中將包括舉辦財長論壇,成員國可將此當做討論匯率政策的管道之一。
TPP 未來可能接納更多新成員國,但將採取共識決。中國、南韓、台灣等目前尚未加入,但南韓已於2013年底表達加入談判意願,台灣也已透過亞太經合會及與各國諮商機會,表達加入TPP的意願。中國雖未加入TPP,但正強力推動「一帶一路」及亞投行。中國外交部表示,對可促進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的體系抱持開放態度,也願透過貿易協定型式對亞太區域進行貿易及投資的經濟貢獻。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