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慈濟基金會年報全揭露 顏博文用科學家精神實現慈善使命

理財周刊 2022-08-11 15:30

文.林筠騏

「身為一個全球化的慈善組織,走過 56 個年頭,慈濟人分布在全球 67 個國家地區,慈善援助足跡累計達 128 個國家地區 (截至 2022 年 4 月),在 17 個國家地區,援建 2 萬 1565 戶大愛屋,在 16 個國家地區,援建 246 所學校,在 58 個國家地區,舉辦 1 萬 7408 場次義診,看診 355 萬人次,在 19 個國家地區,發放大米 14 萬 7000 公噸,在 44 個國家地區,援助 125 萬 894 件賑災毛毯。」

這是日前慈濟慈善基金會公布的 2021 年報資料。厚達 159 頁的年度報告書,充分揭露了慈濟基金會所做的事,並由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KPMG) 簽證。2021 年捐款總收入達 101 億,支出 133 億元,其中台灣慈善支出達 74%,國際慈善支出為 16%。慈濟用數字證明,用心愛台灣、關懷全世界。

 

人生兩度擔任執行長

此次年報公布更導入「Power BI」數據視覺化管理,執行長顏博文表示,「以視覺化工具為讀者多面向解析慈濟慈善公益的策略與影響,未來將建置組織治理與特色創新的 BI 指標儀表板,致力優化全球慈善行動,並加速數位轉型、輔助永續視野。」

從聯電退休,無償、無休的投入慈濟志業,接下慈濟慈善基金會 CEO 重任的顏博文,人生兩度擔任執行長,一個做事業,一個做志業。

顏博文坦承自己必須做很大調適,「企業是營利組織,慈善是做志業,目的跟組成不同,不能把企業那套直接帶進來,我一直在學習,企業制度運作,有政府法規規範,我把好的點當成工具,幫助以宗教背景為緣起的志業,讓慈善工作更有效率,回應社會大眾對慈善組織的使命。」

資訊即時揭露跟透明,是他上任後首要任務。除內部發行《永續報告書》,編制年報、季報,重大慈善活動也比照上市櫃公司發重訊般公告周知;財報編列更加詳實,包含明確收支數據、各計劃與專案項目成效、實際投入的人力物力等,完全透明。

 

「社會投資報酬率」 量化慈善貢獻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找安侯建業計算慈濟的「社會投資報酬率」(SROI),量化慈善貢獻。SROI 可計算每投入一元做慈善,可產生多少社會效益。

顏博文舉例,慈濟 2018 年以板橋靜思堂慈濟人慈善活動讓安侯分析,SROI 達九元,但因是用最低薪資來計算人力,若改以無償志工來計算,SROI 會高達五十元以上。

慈善、醫療、教育、人文是慈濟的四大志業,顏博文認為已經涵蓋了聯合國十七個永續發展目標。2021 年 10 月,慈濟赴格拉斯哥參加第二十六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受邀出席四場大會及會議、主辦九場記者會。2022 年 4 月 7 日正式加入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現在氣候中和倡議」(UNFCCC Climate Neutral Now Initiative) 共同推行氣候行動,朝向溫室氣體零排放的決心獲聯合國肯定。

 

進行「碳盤查」 響應 2050 淨零排放

響應政府 2050 淨零排放政策,顏博文表示,每一個人、企業都要付出責任跟力量,不是茫然跟隨口號,「氣溫升高、風災水災、地震等,以前都認為是天然災害,現在科學家有更多證據證實,是人類經濟活動造成地球暖化現象,每一個人都要參與跟積極付出行動。」慈濟已經開始做碳盤查,要以科學基礎方法 (Science-Based Targets, SBT) 從溫室氣體盤查開始訂定減碳目標,以十年為一期逐步減碳,2050 年做到淨零排放。

工程師出身的顏博文,要用科學在佛學體系實現使命,他點出最大差異:「企業講法理情,志業講情理法;企業制度非常清楚,對錯分明;志工體系講的是溫度,感動人要用情用愛;企業是靠董事會,宗教是靠領袖魅力。」從理性到感性,從制度到溫度,顏博文的成績單有目共睹。

 

CEO 特寫 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

 

 

來源:《理財周刊》1146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理財周刊





Empty